腹部B超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腹部B超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应用

诸吴凯

诸吴凯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东亭分院214101

【摘要】目的:研究腹部B超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记为实验组。另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12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均进行腹部B超检查,比较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主干血流量(Qsv/Qpv)比值的差异。此外,实验组患者予以电子胃镜检查,将所有患者按照电子胃镜检查结果分为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组2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轻度组27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度组31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重度组34例,比较各组患者的肝脏增厚、脾静脉内径增宽、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宽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Qsv/Qpv比值分别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均P<0.05)。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轻度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度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重度组患者的肝脏增厚、脾静脉内径增宽、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宽人数占比呈逐渐升高趋势(均P<0.05)。结论:腹部B超应用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关键词】肝硬化门脉高压;腹部B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

腹部B超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具有操作简便、无创伤性、经济有效以及可重复利用等优势,应用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可通过对门静脉、脾静脉直径以及血流量变化等指标进行测量,继而有效判断患者的门脉高压严重程度[1]。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腹部B超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价值,旨在更好地服务临床诊断,现作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记为实验组。纳入标准:(1)所有观察对象均存在腹水、黄疸、腹壁静脉曲张等症状;(2)年龄≥18周岁;(3)无临床病历资料缺失;(4)入院前均未接受任何相关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2)交流沟通存在障碍或伴有精神疾病者;(3)已接受其他研究者。其中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54.23±5.13)岁;病程1~20年,平均病程(9.12±1.77)年;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59例,高中及以上61例。另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120例作为对照组,涵盖男性75例,女性45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4.30±5.15)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57例,高中及以上63例。两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已获得纳入对象同意,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研究方法所有人员入院后均予以基础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肝功能、腹部B超以及电子胃镜检查等。其中在执行腹部B超检查时,帮助患者取平卧位或侧卧位,对门静脉主干、脾脏以及脾静脉内径等相关参数予以测量、记录。在执行电子胃镜检查时,需明确患者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对于已经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予以分级,并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出血症状的患者予以止血治疗。

1.3观察指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Qsv/Qpv比值,实验组患者的胃镜检查与腹部B超检查关系。

1.4评价标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分级标准主要是参照Dagridi分级标准进行[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呈直线型或略微屈曲即为轻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呈蛇形隆起即为中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呈结节状、串珠状或瘤状即为重度。

1.5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主要是借助SPSS20.0软件完成,且以[n(%)]进行计数数据的表示,实施c2检验。以(x±s)进行计量数据的表示,实施t检验。多组间对比采用单因素方差予以分析。以P<0.05说明差异显著。

2结果

2.1实验组与对照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Qsv/Qpv比值对比

实验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Qsv/Qpv比值分别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均P<0.05),见表1。

3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Qsv/Qpv比值均高于对照组,这说明了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腹部B超检查结果相比正常人群存在明显异常。腹部B超主要是通过超声波回声定位转换成像所开展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具有无放射性损伤以及无侵入性操作等优势,同时可获得多种方位的断面图像,从而为临床医师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3]。此外,结果表明了肝脏增厚、脾静脉内径增宽、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宽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存在密切相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目前国内外所公认的用以诊断门脉高压的最可靠指标,在临床工作中可通过电子胃镜检查予以确诊,进一步实现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诊断。但腹部B超可通过检测门静脉、脾静脉的血管内径情况,同时准确测量脾脏的厚度,继而可达到综合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效果。

综上所述,腹部B超应用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且在和电子胃镜检查联合应用时可能获得更为理想的诊断效果,可能成为临床有效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李正起,牛智祥,陈灵丽,等.增强CT扫描与超声在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6):68-70.

[2]陈中将,赵展.超声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在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3):655-657.

[3]郑浙悦,王晓,金国栋,等.腹部B超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4):570-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