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下的日语标准化接待养成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下的日语标准化接待养成研究

柳娜王婧馨

——以大连艺术学院为例

柳娜王婧馨

大连艺术学院辽宁大连

摘要:随着我校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和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切实做好对外宣传,展示我校办学特色和艺术成果,扩大我校国际影响力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而外语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工具,在涉外宣传和文化交流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论文以大连艺术学院日语专业学习型社团接待日本创价大学等访学过程为例,详细介绍了学生的日语标准化接待的养成,在接待过程中提高学生日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培养、日语接待、标准化、对外传播

一、我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思路

大连艺术学院作为一所艺术类民办高校,在其发展的18年历程中,艺术精品层出不穷,尤其是2013年以来出品的《汤若望》、《樱之魂》、《和平颂》“和平三部曲”等原创剧目,大大提升我校知名度的同时,这些艺术成果也在国内艺术领域有所传播。2017年的《丝路・青春》作为我校的品牌剧目,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布局高度吻合,是沿着“一带一路”发展路径,传导我校的影响力的又一力作,较“和平三部曲”在推广路径及手段上应该上更一个新台阶。这一力作的推广范围不仅在国内,更要借助国际交流平台对外传播的契机,充分发挥我校外语专业的对外传播作用,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路径下,将我校原创剧目的传播效果达到一个新高度,达到更好的推广效应。

我校自2013年以来分别与日本创价大学、韩国光州大学等签订了联合办学合作协议。与日本创价大学自建立合作关系以来,两校学生之间的活动交流很多,例如:创价大学每年邀请我校学生参加周樱会等学生短期赴日游学项目,2+2赴日留学项目等。日本创价大学也会定期派遣“交换生”等来我校参观、交流,我校日语专业学习型社团会不定期接待来自日本创价大学的在校学生、日本创价学会的会员以及来自日本的艺术团体的访学团体。学生的这些背景经历,具备了推广与传播我校艺术成果的条件,因此,组建一支固定的解说团队承担接待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在教育国际化大背景下的一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旨在提高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我校外语人才培养质量。

二、我校日语标准化接待的实施内容及流程

编写校本教材,组建解说团队。我校日语接待任务是日语专业学生以学习型社团形式开展,组建了“日语翻译工作组”和“日语接待培训组”。“日语翻译工作组”主要负责日语接待用的资料的翻译工作,内容包括大连艺术学院概况及院系介绍、艺术成果介绍、樱花园介绍、图书馆俊石介绍、校史馆介绍、池田大作图片展介绍等,最后形成特色校本教材。

让学生掌握校本教材的基础上组建解说团队,实施解说团队培训,成立专业解说团队。我校日语专业学生已经多次多次参与过接待活动,并且都较为出色地完成了接待任务,部分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日语水平较高,综合素质较高,有一定的接待经验和团队合作意识,具备了组建我校唯一针对日语解说的专业团队的条件。要求团队成员具备严谨认真的专业素质,用专业的服务精神,高效的服务质量,成熟的服务内容取得学校的认可,担任我校对日交流活动的接待任务。

规范培训内容,制定工作流程。为了更好地达到接待、交流的效果,接待标准化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培训内容包括接待场景解说词的准确翻译、接待的礼仪、解说发音、演讲、音乐配合等,目的就是培养出专业知识与能力兼备的艺术学院特色解说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制定了解说团队相关管理章程—“解说团队管理规定”,今后对日接待中涉及到接待任务所有都由本解说团队负责,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达到随时能够进行接待任务的目标。

接待流程标准化。我校日语接待主要涉及樱园接待、图书馆俊石解说、校史馆解说和池田大作图片展解说四部分。樱园接待主要由低年级学生负责,在樱花园手拿捧花欢迎客人,朗诵《樱花缘》、《朋友》等诗歌,以表达友好和欢迎贵客之心。图书馆俊石解说由1名优秀的解说员负责,对“俊石”这一代表创价大学和我校友好往来的标志进行解说,并在俊石前合影留念。校史馆解说由7、8名解说员负责,校史馆一共有十四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办学理念、学校体制、发展历程和艺术成果等,在莅临宾客进入之后,在解说员引导下,逐步了解到学校风貌、办学理念、学校发展、成果获奖、构建与其他学校的友好桥梁等,让来宾感受到我校的迅速发展与繁荣壮大。池田大作图片展解说由3、4名解说员负责,池田大作图片展是创价大学和我校友谊的见证,解说员对池田先生的生平、周樱的由来和意义、创价学会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创价大学和我校来往等图片展进行解说。

制定培训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制度包括传承制度、指导教师培训制度和团队负责人培训制度三部分。团队培训传承工作制度,是指明确成员工作目标,把优秀的团队文化传授给每一个成员,培养团队严谨作风,要求所有成员有使命感,积极成为一名高水平接待人员。确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内容包括合理的分工、全面的计划和科学的方法,明确成员职责,充分发挥团队力量。团队负责人协调好成员之间的关系,使每个成员都有归属感,能充分调动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集体智慧,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指导教师培训制度是指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接待解说的基础知识、解说技巧、仪态、服饰搭配等进行培训,并定期检验学生校史馆、图片展等主要场景的实践效果。团队负责人培训包括分层次培训、分能力培训和目标培训。分层次培训是根据学生的年级和日语水平来安排培训任务,即低年级学生在樱园接待外宾,合唱歌曲—《樱花缘》和诗歌朗诵,高年级学生解说校史馆和图片展。分能力培训是指首先从大二大三的学生中选拔日语水平较好的学生,培训校史馆和图片展解说,主要培训日语发音、解说连贯性、理解程度等内容。目标培训是指通过以上培训,使学生能够在面对外宾时,从容淡定、落落大方地用专业的解说词,解说得清楚、明确、流畅,给客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三、我校日语标准化接待的实施效果

1.开拓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日语标准化接待研究,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升日语专业水平,开拓了视野,转换了思维模式,提升了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学术素养,为培养创新复合型的国际化人才打下基础。

2.推进我校国际化进程。

通过日语标准化接待研究,我校吸收借鉴国外优秀学校的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在培养高水平外语人才的同时,也会遇到许多的以前没有过的各种困难,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就要突破现有的管理模式的条框,不断改善自己的工作,在创新中求发展。

3.推进了我校与国际化教育接轨。

通过日语标准化接待研究,对我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学校从管理理念、管理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方面都要相应作出调整。近年来,我国高校积极引进国外智力,注重师资的国际化比重,是高校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高校的管理者只有开阔国际化视野,了解高校教学科研活动规律,提高外语水平,增强综合素质,才能够适应教育和管理国际化的需要。

4.推进了我校积极参与国际化竞争。

通过日语标准化接待研究,提高了我校的开放程度,在交流的过程中展示我校的发展与取得的成就,通过与国外优秀大学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学校自身素质,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扩大知名度,为与更高层次的大学交流和参与国际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来我校交流学习。

四、结论

跨文化、跨国界的交流传播是二十一世纪文化交流发展的动力,积极对外传播展示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秀的艺术成果,树立我校良好品牌形象,扩大我校国际影响力是每个外语专业师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我校的日语标准化接待研究,提高了日语专业学生从事对外文化宣传、交流、语言文字等工作的能力。日语专业师生已经在《樱之魂》、《和平颂》、《池田大作与中国摄影展》等我校重大对外交流活动中充分发挥了涉外宣传的使命,使我校在综合实力与对外友好交流方面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叶柏霜.新形势下高校外宣工作的探讨与思考[J].科技风,2008(3):103-104.

2.陈东.基于新闻模式下的高校外宣应做好三个转变[J].池州学院学报,2017(2):103-106.

3.鞠华.全媒体是却下高校形象建设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7(6):12-15.

4.姜晨.新媒体时代高校外宣的困境与突围[J].青年记者,2015(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