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密度对桉树生长及生态的影响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造林密度对桉树生长及生态的影响探讨

何思有1李银花1刘美兰2

雷州市远兴林业开发有限公司1雷州市正德林业种植有限公司2广东雷州524200

摘要:近年来,桉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桉树种植期间合理控制种植密度,能够加快桉树生长速度,同时,还能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本文在必要性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造林密度影响桉树生长以及生态环境的表现,以期为同行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促使桉树健康生长。

关键词:桉树;造林密度;生长;生态;影响

前言

现下,桉树树种的经济效益日益显著,桉树作为纸质行业、木材产业的主要材料,桉树材质对应用行业的影响至关重要,基于此,桉树种植者应严格控制造林密度。可见,这一论题探究的现实性意义较显著,希望该论题能为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

1.桉树造林密度控制的必要性

桉树原产地为澳大利亚,桉树在我国南方地区较常见,现今,桉树种植面积超过420万hm2,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据相关资料显示,665m2桉树人工林每年吸收二氧化碳1.60t,释放氧气1.15t,可见,桉树具有环境净化作用。近年来,社会经济以较快速度发展,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高效处理环境污染问题,城市绿化工作势在必行[1]。为实现经济稳健发展、环境保护目的,适当控制桉树造林密度是极为迫切的,这对生态系统平衡维持、桉树经济价值彰显有促进作用。

目前,桉树种植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人工栽植方式不当,导致桉树生长阶段普遍存在水质污染、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现象,要想在短期内改变这一现状,应合理控制造林密度,取得桉树林营造的良好效果。简言之,桉树造林密度控制工作有序开展,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具体体现,同时,还能充分彰显桉树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最终能够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人以自然和谐共处目的。故而,桉树种植者应视情况控制造林密度,此项工作的具体影响阐述如下,以供同行借鉴。

2.造林密度影响桉树生长的具体体现

造林密度对桉树生长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三方面,即材质、树高、蓄积量,下文针对各方面影响表现具体分析,这对桉树健康生长有积极影响。

2.1材质方面

桉树与造纸业、木材加工业间存在一定联系,桉树材质对行业品牌效应、影响力有关键性影响。加之,桉树应用行业的发展标准日益提高,故而,桉树质量应符合既定要求。从深层次来说,桉树生长情况对材质有直接影响,要想推动相关行业持续发展,一定要动态监测桉树生长状态。桉树种植期间,应适当把控造林密度,在这一过程中,桉树种植者客观掌握种植面积,结合桉树用途、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等多种因素,最终制定造林密度控制的有效方案。若造林密度过小,那么桉树将快速生长,并且材质密度相对缩小,此类桉树适用于造纸业。若造林密度过大,意味着桉树生长速度减缓,材质密度相对扩大,这类桉树适用于木材加工业。从中能够看出,造林密度控制活动应适当调节,这对应用行业良性发展有积极影响。

2.2树高方面

造林密度与树高间关联度较大,正常情况下,造林密度与胸径呈正比例相关,与树高呈反比例相关,意味着造林密度小,胸径随之减小,但树高会大大增加。对此,相关研究学者提出质疑,即造林密度与树高间存在微小影响或无影响。为验证上述结论,相关研究人员需要结合相关理论及试验来分析,以便客观说明造林密度与树高间的关系,进而间接掌握造林密度对桉树生长的影响[2]。

2.3蓄积量方面

桉树栽植面积固定不变,造林密度与单位面积树木量和单株材积有直接联系,其中,蓄积量与单位面积树木量成正比,与单株材积成反比。造林密度控制的得当与否,这与桉树养分供应、经济效益等要素有直接影响。若桉树属于成长期,那么造林密度会对蓄积量起到制约作用。从中能够看出,适当控制造林密度能够对桉树蓄积量产生重要影响,进而会对桉树成长起到助力作用或是阻碍作用。

3.造林密度影响桉树生态环境的体现

造林密度与生态环境间的关联度十分紧密,为全面维护桉树生态环境,应从土壤环境、树下植被、防风性等方面予以阐述,同时,结合具体案例对其进行可行性验证,以此增强文章说服力,取得造林密度合理控制的良好效果。

3.1土壤环境

桉树生长期间,其生长速度受土壤质地影响较大,为向其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定要控制造林密度,这对林业土壤生产力提升,以及林地后期管理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间接分析可知,土壤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只有严格把控土壤环境,才能促进生态系统平衡发展。一方面,基于造林密度控制工作来控制土壤肥力。二者间呈反比例相关,若造林密度过大,意味着桉树间存在养分争夺现象,若个别桉树养分供应不及时,那么桉树生长速度日趋缓慢,最终桉树生长态势会受到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基于造林密度控制工作来把控水源涵养能力。二者呈反比例相关,若造林密度扩大,意味着林地植被覆盖范围相应减小,进而水源涵养效果达不到预期要求。反之,造林密度减小,则林地水源涵养能力会大幅度提高。因为土壤环境属于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基于造林密度控制工作来改善土壤环境,那么生态环境会随之改善[3]。

3.2树下植被

现今,生态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若经济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那么市场经济长期发展战略将低效推进,最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均会受到影响。殊不知,桉树造林工作的主要目的,即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系统平衡,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片面开展,那么植被多样性会因此受到影响,最终人与自然间的关系会日渐紧张。为避免出现上述现象,应高效化、合理化控制造林密度,以此维护生态平衡,推动人与自然良性发展。具体来说,造林密度对植被覆盖、生物多样性有关键影响,若造林密度小,意味着桉树及地下植被能够获得充足光照,并且温度、湿度等条件能够符合生长需求。造林密度小,言外之意,即植株少,单位面积内已有植株的养分能够得到充足补给,这对桉树健康生长、植被多样性维护有促进作用。反之,桉树植株间呈现恶性竞争态势,这不仅会降低养分利用率,还会弱化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得不到保证。

3.3防风性

造林密度小会对防风效果产生一定影响,正常情况下,造林密度小,防风效果较差。深入分析可知,造林密度与防风效果应妥善把控,二者并无固定规律可循。把控二者关系的过程中,应树立全局意识,并动态观察天气变化情况,只有将造林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能最大限度的彰显防风性能,促使桉树经济效益大大发挥,同时,生态系统平衡性能够得到维护。

3.4实例分析

本文以广东省某桉树种植园为例,所在区域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域内雨水充足。结合所在区域地形地貌,以及政策法规,开展了桉树规模化种植活动。其中,桉树造林具体要求如表1所示。

表1广东省某桉树种植园造林要求

若种植坡度大于24°,为满足水源涵养需要,适当控制种植间距是极为必要的。若种植坡度大于35°,结合水土流失、生态全面保护等内容改变树种类型,以便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平衡维护目的。从中能够看出,桉树间距控制工作以实际情况为依据,这既能为桉树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又能优化造林管理质量。

言而总之,造林密度调节工作与桉树生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直接联系,要想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目的,务必结合所在区域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同时,客观掌握桉树造林目标及需求,继而有针对性的向其渗透造林技术,以此提高林地资源利用率,这对生态环境、经济环境良性发展有推动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桉树种植者以及林地管理者应强化责任意识,在遵循相关政策、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可行的造林密度控制方案,以期为桉树造林人员提供借鉴,确保造林工作规范化开展。只有适当控制造林密度,才能维护生态系统功能,这对桉树应用行业持续发展有积极影响,同时,还能大大提高桉树种植园管理水平[4]。

4.总结

综上所述,生态可持续发展视域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造林密度,这既是贯彻生态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又能深化林业管理机制改革。基于桉树造林密度控制工作来讲,这对地方经济稳健发展、生态环境全面维护有促进作用。最为关键的是,桉树生长速度会大大加快,同时,桉树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会自此突显,最终能够提升林场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黎书福.造林密度对桉树生长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J].乡村科技,2018(6):80-81.

[2]莫乐强,MOLeqiang.造林密度对桉树生长及生态的影响初探[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5,34(4):59-61.

[3]韦元想.广西国有林场桉树营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质量的影响分析[J].绿色科技,2018(5).

[4]张帅,陈翠湖,梁远文,etal.桂东地区巨尾桉与大叶栎混交造林初步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7(3):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