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药品库存管理中ABC分类法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我院药品库存管理中ABC分类法的应用

黄婉群朱燕红杨红梅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东广州510180)

【摘要】目的:探讨ABC分类法的实际意义。方法:通过分析ABC分类法在药品库存管理上的实际应用。结果:ABC分类法可以减少药品库存资金积压,提高流动资金使用率,促使药品管理趋于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结论:ABC分类法管理效益显著,应该在医院药品管理中推广。

【关键词】ABC分类法;药品库存;周期盘点;药品采购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346-02

医院用药目前是我国药品消费的主要市场,怎样科学地管理和使用药品显然已成为医院药事管理的一大难题。因此,设计合理科学的药品管理模式可以确保药品有序储备和周转,以期在最大限度满足临床用药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本文拟通过运用先进的ABC分类法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就ABC分类法的现实意义与应用,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ABC分类法的定义

ABC分类法又称帕累托分析法或巴雷托分析法、平常我们也称之为“80对20”规则,是意大利数理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维尔雷多·巴累托·巴雷特(Pareto)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国民财富分配状况时提出的一个思想分析方法[1]。该方法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药品金额、比重、使用频率等分类并排序,使用多的药品加大采购频率,减少库存,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ABC分类如下。A类:重点药品需重点管理,品种约占品种总数的10%~20%,但占用资金额的60%~70%;B类:一般药品,品种约占总品种数的20%~25%,资金额占20%~30%;C类:次要的多数品种,品种数占60%~70%,占资金总额10%左右[2],可以增加采购金额,减少采购次数,从而减少工作量。

1.2资料

来源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收集2015年我院一个院区西药房药品的品种、规格、单价、年消耗量及年销售金额等数据。采用ABC分类法进行处理,制成ABC分析表,统计各药品销售额及其所占总销售额的比重,根据ABC分析表确定分类及重点管理的要求。以门诊西药品为例,我们将现有库存药品进行了分类,形成ABC分析表如下:

据表1的数据显示,A类药品占销售额比重为62.68%,临床用量较大且较为稳定,所占资金比例大,为了减少对资金的占用,我们应该减少这类药品的贮备量,加速流转;B类药品占销售额比重为28.08%,大多为价格居中、消耗量偏大的品种,临床用药频率较高,但存在一定的变数,它是调整库存结构的重要部分;C类药品占销售额比重为9.64%,多为常用的急救药品和临床普遍应用的治疗用药,也包括一些备用药品和外用制剂,此类药品可适当提高储备量,它是保证临床用药的基础。

2.结果

2.1ABC分类的库存计划

ABC分类法属于运筹学中的库存理论,根据价格及在医院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程度对药品进行分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别的药品建立不同的订购和存贮模型,采用不同的库存策略[3]。

用ABC法分类将药品对成本和资金的影响进行衡量,按影响很大、影响比较大和影响不大分为A类、B类和C类药品。A、B类药品主要通过his系统设定每种药品库存下限,当库存小于库存下限时系统自动生成采购计划,库管药师定时查看需采购计划,再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采购计划进行药品采购,A、B类药品由于使用数量、金额较大,可以将库存下限定低些,增加采购频率,从而减少库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C类药品由于占用金额较小,使用数量少,因此可以将库存下限适当设多一些,适当增加采购数量,减少采购频率,从而减少工作量,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影响不大。

2.2ABC的采购周期

药品的品种数量多,药物的周转时间不同。如果对药物全部实行数量控制,就会增加药品的管理成本,最佳库存管理的关键是制定完善的采购计划,以达到在现有的库容情况下,既能防止库存药品短缺又能保证临床用药,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A、B类)又能适当减少工作量(C类)。因此A类药品品种数量相对少但金额大,应该缩短采购周期,减少库存量,提高周转率;B类与A类相似,其库存下限的设定比A类药品适当增加,适当延长采购周期;C类药品由于品种数多,占用金额较小,只有适当增加储存量,延长采购周期,确保品种供应齐全,从而减轻采购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3.讨论

由于各类药品库存消耗量不等且价格悬殊较大,品种多,难以平衡统一,用ABC分类法对药品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将药品库存量压缩到最低点,可以较好的控制药品的库存结构和储存金额,减少采购频率。当然由于医院药品使用不同时间其药品使用数量是变化的,因而还应该对全院药品定期进行ABC分类,根据分类决定药品采购频率,适时在医院his药品库存管理中改变库存下限,从而改变药品采购频率,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合理控制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经过多个周期的调整从而有效地减轻工作负担,实现保障供应、合理采购的目标,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

本文只是对ABC分类法的运用进行了初步实践,还不够完善。工作中根据医院实际,多长时间需要进行分类调整?调整达稳态后药品周转率、资金使用效率等与使用ABC分类法前比较有多大改善可以进一步研究,管理者也可以根据这些指标做为对工作人员的考核指标加强管理。

【参考文献】

[1]郭水海.ABC分析法在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海峡药学,1995,7(3):61-61.

[2]冯运,朱瑁,顾嘉欣等.采用ABC库存结构分析法和订货点技术优化贵重药品管理[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9,9(4):268-271.

[3]秦建军.浅谈如何加强医院药品经济核算管理[J].现代商业,2008,(2):14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