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综合管廊建设进展及经济水平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中小城市综合管廊建设进展及经济水平分析

侯国梁

林州永丰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河南安阳456500

摘要:地下综合管廊作为一项公共基础设施“物美”却不“价廉”,大城市中大部分都开展了管廊建设,部分中小城市却因经济基础条件差、城市规模小而导致建设能力及需求被质疑,管廊建设推进较为缓慢。基于此,为了推动中小城市管廊健康高效发展,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围绕推动中小城市管廊健康高效发展展开详细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小城市;管廊建设;经济水平

引言:相对于国外中小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来说,我国起步较晚,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管廊建设,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管廊的大规模建设时期。综合管廊优点众多,但是工程投资巨大,初期建设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中小城市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城市规模小、公共设施不完善、技术人才缺乏等原因,建设管廊相对困难,导致开展相对滞后。那么中小城市是否有建设管廊的必要,建设管廊是否可行,多高的经济水平可以建,文章将对其展开详细分析[1]。

一、中小城市建设综合管廊的必要性

(一)地下管廊建设是消除城市“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的需要

在我国,不仅是大城市,在众多的中小城市,过去因为体制分割,许多城市的路面常常是“你挖了我填,你填好我再挖”,造成大量浪费。这种现象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普遍存在的一种弊病,被人们戏称为“马路拉链”。修建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可使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明显改善,逐步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网式”架空线,城市地面景观明显好转。管线入廊,不仅少折腾居民,还可提升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北京几年前曾发生热水管道漏水致路面突然塌陷、行人坠入烫伤身亡的悲剧,如果当年那条热水管道建在地下管廊内,有廊体保护,爆裂的几率很低。即便发生事故,也可避免致人伤亡的悲剧。对电力、通信这类被公众认为有辐射的管线,地下综合管廊还可以解决其选址难题。尽管相关部门反复解释不会影响人体健康,但不少人仍然担心高压线、通信天线辐射超标。将其纳入地下综合管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的焦虑。

(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可以拉动经济,提高管理效率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不仅可以用好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满足民生之需,还可以带动有效投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不同部门的管道和线路集中在一个管廊,最大的好处是节约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在日本,一些管廊中留有专门的空间,可以把垃圾直接送到处理厂。还有一些管廊可以用来运输蔬菜,在一线城市这可大幅降低物流成本。

(三)管廊建设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可激活万亿级投资

面对国内外需求持续疲软,房地产投资下降,经济下行压力大的现状,地下管廊建设对相关行业以及经济增长的巨大拉动作用备受瞩目。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既能有效拉动投资,又可以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据有关数据测算,假若我国每年能建8000公里的管廊,每公里1.2亿元,就是1万亿投资。再加上间接拉动的投资,如钢材、水泥、机械设备等方面的投资,以及大量的人力投入,拉动经济的作用更加巨大。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对改变城市面貌、保障城市安全、拉动经济增长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启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具有重要意义,综合管廊已成为21世纪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热点和衡量城市建设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对于地下管廊建设所涉及的相关领域而言,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

二、开展管廊建设的经济可行性分析

(一)建设管廊的小城市人均GDP情况

根据真实数据显示,2016年开工建设综合管廊的59个小城市86.4%的城市人均GDP>4000美元,71.19%的城市人均GDP主要集中在4000-10000美元,其中4000-6000美元区间的城市数量最多,占比32.20%。2015年全国人均GDP为7990美元,2016年开工建设管廊的中小城市的2015年人均GDP平均值为7465.33美元,最大值为26388.18美元,最小值为1701.98美元,其中38.89%的城市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总体上看这些开工建设管廊的中小城市人均GDP大部分都处于4000-10000美元范围内,基本处于全国平均水平范围。地下综合管廊高昂的造价决定了,当城市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时,城市经济水平才可以支撑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根据国外的经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左右时属于起步阶段;在1000-3000美元时属于发展阶段;人均GDP>5000美元,可以开始建设市政综合管廊;人均GDP>10000美元,具备大规模兴建市政综合管廊的条件[3]。

(二)中小城市管廊需求性分析

人均GDP小于4000美元的中小城市定位多为国家评定的重要城市、国家级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城市、国家城镇化试点城市等,而这些城市的评定大多都会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综合管廊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和避免管线事故频发的问题,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而且大幅减少城市路面开挖,避免开挖造成的路面沉降、龟裂、路面坑洞或突起等现象,消除城市道路上电线杆林立、架空线蛛网密布的视觉污染,保持城市空间景观完整和美观,改善城市综合环境。对于创城,国家卫生城市要求市容环境整洁,街道路面平整,无污水坑凹,无乱搭乱建。国家园林城市明确要求保证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对城市地下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运行管理制度完善,监管到位。综合管廊的建设必定能够成为这些城市评定的一个加分项。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的任务之一就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管廊建设无疑是一个能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基础设施。国家级旅游城市,像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对旅游环境和市容市貌有较高的要求,而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能很好地改善市容环境,间接地也会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城市经济水平[4]。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优先考虑改革意愿强、发展潜力大、特色较鲜明的中小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改造等相关政策适度向试点地区倾斜,说明国家会对这些迫切希望发展的中小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扶持,能够降低管廊建设的困难。虽然中小城市现阶段经济基础条件差,但对管廊建设还是有较为迫切的需求,是可以开展建设的,所以经济水平偏低的城市也不能完全否定不可以建管廊,还要结合城市发展的经济活力和需求性进行总体分析[5]。

结论

简而言之,中小城市在我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城镇化快速地发展,中小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优质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不断加强,在中小城市建设管廊是很有必要的。目前我国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中小城市开展了综合管廊建设,但是普及程度远比不上大城市,中小城市管廊建设还存在较大的市场,可以进一步发展。为此,文章对中小城市综合管廊建设进展及经济水平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促使我国中小城市综合管廊顺利建设的同时,也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6]。

参考文献:

[1]赵千钧,张国钦,崔胜辉.对中小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及城市效率研究的思考.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24(4):386-387.

[2]孔令刚,程必定.人口转移型城镇化与结构转换型城镇化.华东经济管理,2018,27(07):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