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病区护理风险因素与护理风险干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产科病区护理风险因素与护理风险干预措施

周丽珠

周丽珠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产科病区护理管理中使用护理风险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6例产科病区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产科护理管理,研究组(33例)采用护理风险干预,将2组产科病区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意外事件、护理纠纷、护理缺陷等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病区护理管理中使用护理风险干预可以取得显著的管理效果,能够切实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可以在临床中进行应用。

【关键词】产科;护理管理;护理风险干预

临床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在产科护理中,采用风向管理可以更好的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1]。研究纳入产科病区患者66例,采用不同的护理管理方式,对比两种不同护理管理的意义。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产科病区患者66例纳入研究,时间在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33例/组,分别予以常规产科护理管理和护理风险干预。研究组,年龄最大值为35岁,年龄最小值为22岁,平均年龄值是(27.58±2.38)岁;自然分娩26例、剖宫产7例。对照组,年龄最大值为34岁,年龄最小值为21岁,平均年龄值是(27.33±2.26)岁;自然分娩27例、剖宫产6例。2组产科病区患者分娩方式和年龄对比,(P>0.05)统计学意义不存在。

纳入标准:患者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签订知情同意文书;患者表达能力正常,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依从性较差,无法配合研究的患者;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血液疾病患者。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产科护理管理。研究组行护理风险干预,(1)通过特殊产科护理人员和临床医生和助产士共同建立护理风险干预组,统一培训,团队的所有成员,成员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学习医疗规章制度,定期护理风险知识讲座,使护理人员在护理的潜在风险,并建立改进措[2]。(2)进行风险评估管理,护理风险干预小组制定护理风险评估表,分析产妇分娩潜在风险,严格记录护理风险事件及内容,记录风险原因及相应措施。(3)分娩风险管理,在产妇分娩中,对其体征和临床症状进行严密的监视,为产妇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对产妇进行生产评估,有引产史的产妇要制定急产应急流程。(4)产妇用药风险管理,对产妇使用的药物严格执行查对,集中管理。(5)新生儿护理风险干预,对新生儿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监测[3]。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在确定无误后,将66例产科病区患者数据输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护理风险发生率采用(%)表示,组间差异性使用卡方检验法判定。2组产科病区患者护理满意评分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性对比使用t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2组产科病区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产科病区患者意外事件、护理纠纷、护理缺陷等护理风险发生率高于研究组,2组产科病区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对比,组间差异性对比显著,(P<0.05)统计学中存在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2.22组产科病区患者护理满意评分对比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82.29±2.05)低于研究组(96.19±1.35),2组产科病区患者护理满意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性对比显著,(t=32.5306,P=0.0000)统计学中存在意义(P<0.05)。

3.讨论

产科护理要求高,通过实施产科护理管理,可以全面提升产科护理质量,降低临床护理的风险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总体满意度[4]。护理风险管理通过在临床中,采取各种措施,将患者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降低医疗事故和不良时间的发生率。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更好的完善临床护理人员的规范性,提升手术安全性,还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总体满意评分,在妇产科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患者预后,安全性较高。

护理干预是常用的方法之一,目前妇产科护理风险,通常需要结合科学方法提高护理质量,由于产科病房病人的情况相对复杂,经常有许多风险,如果没有正确的护理往往导致医疗纠纷,为了减少临床护理的风险,促进妇产科护理的效果,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针对产科风险的存在提前预防,减少风险的发生[5]。护理风险干预,通过建立护理风险干预小组,可以更好地促进专业护理;通过风险评估管理,可以更好地管理潜在风险;通过分娩风险管理,提高分娩安全性,降低分娩风险。通过药物风险管理,提高孕妇用药的安全性。通过对新生儿护理风险的干预,可以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降低新生儿风险。

数据显示,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意外事件、护理纠纷、护理缺陷等护理风险发生率更低,平均护理满意评分更高。由此说明:护理风险干预在产科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产科护理管理方法。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干预在产科病区护理管理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可以在产科病区护理管理中予以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朱柳红.产科病区护理风险因素与护理风险干预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101-102.

[2]邵彩玉,邵彩华.产科护理工作中风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养生保健指南,2019,(4):127.

[3]周宪群,黄春玲,陈艺.产科护理管理风险因素及防范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35):29-30.

[4]卢彩云,米日阿衣·麦麦提.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及措施分析[J].家庭医药,2019,(1):248.

[5]邓波,汪青.产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风险管理对策[J].饮食保健,2019,6(36):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