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分析谢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分析谢红

谢红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谢红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过程;感染;相关因素;狐狸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3-CR

近几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和保健意识明显增强,且其对医院感染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1】。在医院各科室中,妇产科是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由于其涉及较大的人员流动性,因而其发生感染的概率相对较高,且由此问题造成的各种护患矛盾、医疗纠纷等也相对较多【2】。而通过全面分析妇产科护理过程中的感染问题以及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加以解决,则可极大的改善护患关系,从而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3】。因此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患者200例,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即对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做了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患者200例,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其中妇科患者110例,年龄范围为37-68岁,平均年龄为(43.7±2.4)岁。住院天数16-90d,平均住院天数(57.6±5.4)d。产科患者90例,年龄范围为20-37岁,平均年龄为(28.3±5.2)岁。住院天数3-20d,平均住院天数(12.4±2.7)d。200例患者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50例、子宫切除术52例、剖宫产术86例,其他6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产科常规护理,总结分析其感染发生情况、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具体为:采用医院自制感染调查表进行研究分析,回顾性整理本组200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根据感染科室、部位、年龄段等的不同进行分组,然后分析其影响因素。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t值用于文中计量资料检验,卡方用于文中计数资料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感染情况

本组200例患者出现30例感染,发生率15.0%。其中产科感染4例(2.0%),妇科感染26例(13.0%),二者感染率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感染部位

本组30例感染者感染部位:宫腔2例(1.0%)、手术切口2例(1.0%)、胃肠系统4例(2.0%)、呼吸系统6例(3.0%)、泌尿系统16例(8.0%),与其他部位相比,泌尿系统感染率显著较高,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妇产科30例感染者感染部位分析[例(%)]

感染部位感染例数感染率宫腔21.0%手术切口21.05胃肠系统42.0%呼吸系统63.0%泌尿系统168.0%合计3015.0%

2.3年龄分布

本组30例感染者中,≤30岁者2例(1.0%)、31-40岁者4例(2.0%)、41-50岁者6例(3.0%)、50岁以上者18例(9.0%),与其他年龄段相比,50岁以上者感染率显著较高,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见表2。

表1妇产科30例感染者年龄分布分析[例(%)]

感染部位感染例数感染率≤30岁21.0531-40岁42.0541-50岁63.0%>50岁189.0%合计3015.0%

3.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临床对各种疾病的治疗效果有了较大的提升,但随之增加的医院感染则成为了医院关注的重点问题【4】。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多种因素可引发感染,涉及术前、术中、术后等各个环节,且主要包括护理不当、抗生素不合理使用、不及时护理等。而由于患者年龄的增长,其免疫力降低,各器官功能减退,因而其发生感染的概率更高【5】。本文的研究中,本组200例患者出现30例感染,发生率15.0%。其中产科感染2.0%,妇科感染13.0%。这表明主要感染科室即为妇科。感染部位:宫腔1.0%、手术切口1.0%、胃肠系统2.0%、呼吸系统3.0%、泌尿系统8.0%。这表明泌尿系统为主要感染部位年龄分布:≤30岁者1.0%、31-40岁者2.0%、41-50岁者3.0%、50岁以上者18例9.0%,且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这表明患者感染率与其年龄呈正比。针对上述感染情况,可采取以下护理对策:(1)对于泌尿系统感染这,需对导尿管予以及时更换,且坚持无菌操作,注意及时拔除等;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以防侵入细菌。(2)对于呼吸系统感染,则需及时对病房内进行消毒、通风,且保持室内卫生清洁,定期监测空气质量,减少探视人数,减少空气污染,采取湿式扫床法等。(3)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需加强监控病情,做好全面综合护理,护理期间细心、耐心的提供相关服务,指导其积极参与康复锻炼,并做好营养护理,以增强其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4)严格遵循无菌原则进行术后切口换药,手术操作中需严格无菌,以防发生切口感染【6】。

综上所述,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感染的高危因素为各种侵入性操作,而高危人群为50岁以上者,通过采取有效护理对策加以干预,则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焱,肖志辉.妇产科护理中感染危险因素及相应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19):3079-3081.

[2]魏莹莹,丁欢欢,赵爽.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8,40(02):272-273.

[3]杨卉.妇产科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措施分析[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8,39(01):82-84.

[4]周燕飞.院内感染在妇产科综合病房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3):153-155.

[5]李守村,公翠萍,焦方娟.妇产科护理过程中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分析[J].系统医学,2017,2(09):136-138.

[6]许从.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控制对策[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9):144-146.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ad').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