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呼吸训练对呼吸疾病康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2

探究呼吸训练对呼吸疾病康复的影响

钱春艳

钱春艳(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医院文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0040)

【摘要】呼吸训练是一种辅助呼吸疾病康复的典型手段,其目的在于增强肺的呼吸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作者通过阐述呼吸训练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分析呼吸训练的主要应用和对疾病康复的影响。

【关键词】呼吸训练;呼吸系统;康复【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318-02

呼吸训练主要针对的是呼吸系统的疾病,能够增强呼吸肌的功能,提高肺活量和容氧量。呼吸训练的特点是方法简单、效果明显,对身体没有创伤伤害且无额外开销,因此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

1呼吸训练方法种类及其原理分析11腹式呼吸与缩唇呼吸训练法首先,腹式呼吸又称调息训练,一种有规律的、深入的增长呼气与吸气时间的训练。腹式呼吸训练的方法主要闭嘴用鼻吸气,全身处于放松状态,吸气到极限时短暂屏气或直接用口慢慢吐气。

吸气时膈肌下降,腹部外凸,呼气时膈肌上升,腹部内凹。腹式呼吸训练主要是利用膈肌为呼吸肌进行训练,治疗膈肌受损的患者。

腹式呼吸锻炼的关键在于协调膈肌和腹肌在呼吸运动中的活动。

呼气时,膈肌在腹肌的收缩作用下呈现放松状态,随腹腔内压的增加而上升,增加吸气量。吸气时,腹肌松弛,膈肌收缩下降,保证最大吸气量。其次,与腹式呼吸法相配合使用的是缩唇呼吸法,缩唇呼吸法是利用缩唇产生一定量的水造成的阻力将气道的等压点向远端推移,避免呼气时气道狭窄,加强肺泡内气体的排除,延长呼气的时间。

12对抗阻力呼吸训练法对抗阻力呼吸训练方法通过增加呼、吸气的时间,提高肺泡内气体的排出量,减少气体在肺泡内残留。对抗阻力呼吸法在患者呼气时,随着呼气时间的增加,气流逐渐减小,气管内的压力逐渐增高,避免支气管不通畅而导致肺泡内残留气体。该呼吸训练法可通过吹瓶子、气囊呼吸和发声呼吸等增加阻力,维持气管内的压力。对抗阻力呼吸法可通过调节通气比例,改善血流失调现象,减少残余气体对吸入空气的稀释影响,增强气体间交换效率,提高肺泡中二氧化碳压力,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

13吸气末停顿呼吸训练法该方法要求患者正坐放松,保持安静,慢慢吸气时在末端停顿一下,会厌和声带在此时处于开放状态,停顿时间约占整个周期的四分之一,再慢慢呼气。吸气时间:呼吸时间:停顿时间为1:2:1。

吸气末停顿呼吸法可将浅且急促的呼吸形态转为深且缓慢的形态。该方法能够使吸入肺内的气体均匀分布,避免局部出现低氧状态,改善气体交换效率,提高肺泡机能。此训练法在吸气末停顿可使气体在气道受阻和顺应性存在差异的地方进行重新分布,进而改善通气与血流量的比例。

14呼吸体操训练法呼吸体操是全身性的结合腹式呼吸、缩唇呼吸以及弯腰下蹲等动作的训练方法。呼吸体操法是通过吸气、呼气、举臂、压腹、下蹲、弯腰等一系列动作来增加肺的通气量,提高呼吸肌的做功能力,减少肺泡内的残留气体,改善肺泡膨胀情况,调整呼吸类型,改善因慢性呼吸疾病而引起的骨骼肌功能障碍。通过该训练还可缓解患者焦虑的心理,增强其信心。

2呼吸训练方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2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应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是气流堵塞产生肺气肿引起的疾病。该疾病的病程长,难以根除,而且严重损害患者肺部功能,导致换气功能减弱,呼吸异常,严重可导致呼吸困难的症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进行膈肌深呼吸时会导致动脉的含氧量上升,氧压过高,而二氧化碳的分压降低,导致呼吸次数逐渐减弱。通过缩唇和腹式呼吸训练,可减少呼吸短促的现象,有效地改善肺功能和提高夜间血氧饱和度。

22肺癌及外伤手术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首先,肺癌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肺的功能明显减弱,主要影响因素是部分肺叶的切除致使出现疼痛和胸膜粘连反应影响肺的正常功能,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肺的容器量减少,通气量及气体交换量明显减少,有效弥散面积减少,导致血流比例不协调。机体为改变上述身体特征,会通过辅助呼吸肌群运动来改变呼吸方式,但这种方法虽然能改善呼吸困难的状况,却不能改善肺的功能,容易引起呼吸肌疲劳,氧气供应不足,二氧化碳大量存留的现象,长时间会导致呼吸衰竭现象。因此,在肺癌手术后的康复训练中要重点进行呼吸训练,改善呼吸状况和血流比例,提高肺的呼吸功能,保证呼吸顺畅。其次,外伤术后的应用中,呼吸训练主要预防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等疾病的发生。由于手术后患者伤口疼痛,呼吸程度较浅,呼吸道的分泌物不能及时干净的排出,为了避免感染,所以要进行呼吸训练。

23肺间质疾病中的应用肺间质疾病是一种肺泡壁及周围组织发生病变的异源性疾病,病变部位主要是肺间质,严重时可蔓延到肺泡上皮细胞、肺动脉、肺静脉等。大多数情况下病变的部位还设计肺实质,所以又称弥漫性肺实质疾病。呼吸训练对该病意义重大,常用的方法为深呼吸法,通过增加肺的容器量,增加深呼吸后停顿的时间,使肺组织能充分进行气体交换,调节肺部功能,增强其顺应性,减少呼吸时遇到的阻力,减少肺间质继续病变。

3呼吸训练对呼吸疾病康复的影响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及外伤手术后康复、肺间质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从宏观方面看,呼吸训练能够明显增加患者的肺活量,提高呼吸峰值流速,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有效避免因肺通气不足造成呼吸衰竭发生,进而维护患者安全,提高大部分患者的生存质量。从微观方面来看,通过呼吸训练来调整患者肺部的含氧量,通过低氧干预能提高肺功能,提升血氧饱和度,对体内血流量重新分布,改善机体内循环。综合来讲,呼吸训练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对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4结语综上所述,多种呼吸训练方法经临床实践证明可以切实的改善呼吸疾病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呼吸训练虽然简单,也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方式,不同的训练方法产生的康复机理都不相同。所以一定要充分重视呼吸训练,结合患者实际病情进行,不可盲目训练,引起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1]汪丽芳,庹焱,孟庆义.呼吸训练在疾病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10,2(3):60-62[2]周雁荣,熊静,罗亮春等.系统呼吸训练对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1,21(4):36-37[3]古彩英.呼吸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2,20(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