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护理工作坊”的开展对护理人员的成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造口护理工作坊”的开展对护理人员的成效

周小江

周小江(兴化人民医院江苏兴化225700)

【摘要】目的采用“造口护理工作坊”业务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对造口基础知识和护理技能的培训。方法成立造口专业小组,对网络成员进行业务培训。结果使造口知识普及,术前心理辅导,术后观察成为常规,造口治疗规范化,并发症能得到及时处理,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结论“造口护理工作坊”业务培训的方式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了学习、交流平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科水平,更好的推动了我国造口康复治疗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造口工作坊成效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4-0007-01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上升,特别是我国年轻人患大肠癌的比例较高。肠造口术是外科最常实施的手术之一,肠造口是指因治疗需要,把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并将开口缝合于腹壁切口上以排泄粪便或尿液。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肠造口手术。造口对于患者来说是个巨大的损失,原有的排出口不再发挥作用,绝大多数造口患者将经历排便从自制到失禁的过程,造口患者面临着躯体形象改变,从而导致各种负面的社会心理影响。过去,我国的外科医生一般对肠造口手术的技术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加以关注,而对造口本身的术后康复治疗及护理关注不多,造口术给患者带来的各种躯体和心理问题常被人们忽视,肠造口护理在护士教育中亦不占重要地位,甚至不涉及这方面内容。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对造口知识的欠缺,导致病人在住院及出院后家庭生活期间无法得到准确及时的帮助。据调查分析发现,临床护理人员对造口的认知仍处于较低水平[1],为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对造口认知,我院于2013年2月成立了伤口造口小组,对小组网络成员进行了“造口护理工作坊”业务培训。工作坊(WORKSHOP)是目前越来越流行的一种提升自我的学习方式。需当场做练习,更有利于交流与学习。“工作坊”的特点是人数少,参加者规模小,数量在承受范围内;形式灵活,一般以1名在某领域有经验的人为主讲;话题一般具针对性;组织灵活可在任何认为合适的地方进行[2]。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本院造口专科小组网络成员及相关科室护士长共45人

1.2研究方法

1.2.1设立造口专科护理小组在组织架构上实行以护理部主任为总监,国际造口治疗师为督导,组长、各病区联络员组成的四级组织架构。小组人员临床工作经验丰富,并且有较强的沟通能力。

1.2.2造口护理工作坊形式先由造口治疗师讲解造口基础理论知识、护理现状、发展,结合案例分享介绍如何处理各种造口并发症。然后利用造口模型现场示范造口袋更换的流程及造口附件产品如何规范正确使用,之后并为每一位学员提供造口护理产品,假设工作场景,进行肠造口的术前定位,测量造口大小,修剪造口袋底盘等,逐一在试教人体造口进行护理操作,造口治疗师手把手地进行现场指导并对小组成员提出问题进行解答。课后发放了问卷调查,进行反馈。

2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造口护理工作坊的开展,教学互动,理论联系实际,共同回顾了造口的解剖生理学、造口的术前定位及造口袋的正确选择,提高了学员的专业水平。课间小组成员们积极参与,良好互动,极大的激发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在动手练习的过程中,大家互相指导,每人均按规范操作流程对试教人体造口进行护理,加深了对规范操作的掌握,对如何预防和护理造口相关并发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3讨论

3.1造口护理工作坊帮助增强了临床护理人员预防和处理造口相关并发症的能力国内外均有对造口并发症发生率的统计,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1%~71%,我国报道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为16.3%~53.8%[3]。造口并发症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情进展、手术技术、造口护理水平及病人自我护理的实践能力等[4]。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不同学科的医护人员对造口并发症的治疗也存在不同意见,而且由于护理人员对造口知识的欠缺,不能有效预防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或不能指导患者合理使用造口产品,将不能有效地提高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造口患者在住院及家庭生活期间无法得到准确及时的帮助。因此,有待提高全体护理人员对造口护理的重视程度。以往大多数有关造口方面的培训多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而造口工作坊中就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每人动手操作,并且运用案例讲解造口相关并发症,更加直观,容易接受。

3.2造口护理工作坊提高了护理人员对造口的造口基础知识、护理技能操作的掌握和认和程度护理人员在不了解相关造口知识的情况下如果机械地完成相关造口护理行为,而对于采用这种护理行为的依据以及是否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则一知半解,这对于做好造口护理是不利的。路潜等[5]通过对造口术后病人的调查发现,病人对造口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病人希望了解其相关知识。病人住院期间,由于术后体力和造口尚未完全恢复以及对造口尚未完全接受等原因影响了学习的愿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造口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因此需要对肠造口患者实施分期式的健康教育模式。如何把更好、更准确的信息传递给病人,需要加强护理人员对造口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也是我们开展工作坊的目标之一。造口护理工作坊为传播与推广专科护理新理念、新技术、分享交流经验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3.3造口护理工作坊帮助临床护理人员提高对造口病人精神、心理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重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病人对人工肛门手术常常难以接受,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悲观绝望及自卑心理。如何减轻病人的术前心理压力对促进术后康复,提高长期生活质量,尤其重要。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我们向患者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意义,介绍手术成功病例,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利用书籍造口模型及图片向患者讲解肠造口手术方式,造口位置,造口排便功能及造口手术后的生理变化。通过使用幻灯,录像等视听设施及派发肠造口护理手册,使患者认识到造口只是排便出口途径的改变,不会影响胃肠道功能,只要掌握造口护理知识,同样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让患者试戴造口袋,体会到隐蔽性,消除对造口袋的恐惧感,增强信心。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同时与家属沟通,争取家属的支持配合,从多方面给患者以关怀和支持,另外请造口志愿者探访,现身说法,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信任感和治疗信心。举办造口人联谊会,通过病人之间相互帮助情感支持心理交流等方式,帮助病人尽快在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恢复健康。

4小结

造口知识培训及造口并发症的防治是一个持续质量改进的过程,造口护理工作坊的开展得到了临床护理人员的好评,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活动开展后小组成员学习新知识,了解新进展,专科组成员业务水平有所提高,提升和规范了全院护理人员造口认知和护理能力,降低了感染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痛苦,缩短住院天数,也提升了患者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魏苏艳,梁宗桦,赵婉青.临床护士对造口认知的现状调查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4(31):633-637.

[2]黄文翠.“工作坊”模式在高师音乐教育学课堂中的实践与运用[J].艺术探索,2009,23(3):76-78.

[3]lennertL,kuygeraJH.somefactorsinfluencingtheoutcomgofstomasurgery[J].DiscolonRectum,1989,32:500-504

[4]吉川隆造.有关皮肤保护剂分类的一项提案[J].日本造口会志,1990,6:9-14.

[5]路潜,周玉洁.结肠造口患者造口知识掌握情况和需求状况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3(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