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骶部疼痛与腰椎曲度的相关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骶部疼痛与腰椎曲度的相关性研究

李慧珍

李慧珍

河南省永煤集团总医院疼痛科476600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骶部疼痛与腰椎曲度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患者的腰椎弯曲度和疼痛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对其腰骶部疼痛与腰椎曲度的相关性进行科学分析和探讨。结果:轻度疼痛感患者是12例,腰椎曲度是(1.70±0.44)厘米;中度疼痛感患者是44例,腰椎曲度是(1.30±.32)厘米;重度疼痛感患者是10例,腰椎曲度是(0.98±0.30)厘米。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发现,患者的疼痛感越重,患者的腰椎曲度越小,反之患者的疼痛感越轻,患者的腰椎曲度越大。结论:患者的腰骶部疼痛与腰椎曲度的相关性呈现负相关关系,在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开展有效的治疗过程。

【关键词】腰骶部疼痛;腰椎曲度;相关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R959.1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1-050-01

腰骶部疼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患者的后背、腰部、骶部等位置出现疼痛感[1],这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脊柱外科疾病,在临床对其病因分析和探讨过程中,发现这种疼痛症状的病因机制是非常复杂的,同时其影响因素非常多,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难度,要想更好的对其腰骶部疼痛症状实施治疗和改善,必须要对其发病原因和治疗方式进行科学探讨和总结。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患者的腰椎弯曲度和疼痛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对其腰骶部疼痛与腰椎曲度的相关性进行科学分析和探讨,现资料统计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3年2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36例,女30例,年龄26岁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43.26±11.09)岁。患者病程为0.2年-11年,平均病程为(4.26±2.10)年。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腰骶部疼痛、下肢放射痛等。

1.2治疗方法

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患者的腰椎弯曲度和疼痛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对其腰骶部疼痛与腰椎曲度的相关性进行科学分析和探讨。

腰椎曲度测量方式,在测量过程中,按照SEZE测量方式,在患者的X线侧位拍片上,从患者的T12椎体的下边后边缘A点位置开始测量,一直到患者的S1椎体上边后边缘O点作为终点,连接形成一条直线,然后和患者的腰椎形成另一个弧形,然后根据弧度测量方式测量这两点之间的弯曲度,正常情况下患者的腰椎曲度为1.80厘米-2.20厘米之间[2]。

1.3疗效评价

患者的疼痛感采用视觉模拟评估法进行测定,将患者的疼痛程度划分为10个等级[3],其中每一个等级代表一个疼痛程度,等级越高,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疼痛程度越严重,其中0分表示无疼痛感,10分表示最强疼痛感。其中得分低于3分的患者表示轻度疼痛感,得分在4分-6分之间患者的表示中度疼痛感,得分在7分-10分之间患者的表示重度疼痛感。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轻度疼痛感患者是12例,腰椎曲度是(1.70±0.44)厘米;中度疼痛感患者是44例,腰椎曲度是(1.30±.32)厘米;重度疼痛感患者是10例,腰椎曲度是(0.98±0.30)厘米。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发现,患者的疼痛感越重,患者的腰椎曲度越小,反之患者的疼痛感越轻,患者的腰椎曲度越大。其轻度疼痛感患者的腰椎曲度明显大于中度疼痛感和重度疼痛感患者的腰椎曲度,同时中度疼痛感患者的腰椎曲度明显大于重度疼痛感患者的腰椎曲度,其两两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腰椎曲度是腰椎间盘功能减退所引发的,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想改善患者的腰椎疼痛情况和腰椎曲度大小,必须要通过调节患者的腰椎间盘功能来达到治疗效果,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推拿、针灸、理疗等中医治疗方式开展治疗过程[4],通过改善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环情况,使得患者的腰部肌肉能够得到很好的缓解和活动,从而消除疲劳和压力,达到有效治疗的效果。

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患者的腰椎弯曲度和疼痛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对其腰骶部疼痛与腰椎曲度的相关性进行科学分析和探讨,结果发现患者的疼痛感越重,患者的腰椎曲度越小,反之患者的疼痛感越轻,患者的腰椎曲度越大。其轻度疼痛感患者的腰椎曲度明显大于中度疼痛感和重度疼痛感患者的腰椎曲度,同时中度疼痛感患者的腰椎曲度明显大于重度疼痛感患者的腰椎曲度,其两两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了患者的腰骶部疼痛与腰椎曲度的相关性呈现负相关关系,在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开展有效的治疗过程。

参考文献:

[1]蒲兴魏,刘进南,王翀,敖俊,蔡玉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骶部疼痛与腰椎曲度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3,01:80-82.

[2]顾非,黄盠,王峻良,卫明,郑磊.三步推拿法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曲度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9:115-117+120.

[3]卫杰.表面肌电图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和疗效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

[4]高群兴,张盛强,朱干,陈东军.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与腰椎生理曲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正骨,2006,05:13-14+1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