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 2

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乐功芳胡建华

乐功芳胡建华(通讯作者)(郧西县人民医院湖北郧西442600)

【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3-0162-02

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流行面广,发病率高,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数为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临床症状以喘憋为主,引起继发喘息的几率较高[1]。2006年9月—2008年3月,我们在应用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辅助治疗毛支患儿105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10月~2008年12月本院儿科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06例,其中男114例,女92例,年龄2个月~19个月之间。全部病例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2]。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5例,男58例,女47例,年龄2.5个月~18个月之间,平均8个月。对照组101例,男56例,女45例,年龄2个月~19个月之间,平均7.5个月。两组患儿均为急性起病,喘憋发作次数为1~2次。入院时均有阵发性咳嗽、喘憋、气促,轻微鼻翼扇动但无发绀、三凹征等,两肺可闻及湿罗音及喘鸣音,部分患儿有发热,体温在38.2℃~39.3℃,均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两组间例数、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性基础治疗,包括吸氧、止咳、镇静等,抗病毒用利巴韦林10~15mg/kg.d静滴;对照组用地塞米松+病毒唑雾化吸入,用法:地塞米松每次5mg,病毒唑每次100mg,加生理盐水至2ml,每日2次。治疗组用布地奈德+干扰素α雾化吸入,用法:布地奈德每次1ml(含布地奈德0.5mg),干扰素每次10万u/kg,加生理盐水至2ml,每日2次。两组均采用压缩雾化吸入(压缩雾化器为PARIBOY,德国百瑞有限公司生产),吸气流速为12L/min,每次吸入时间均为15分钟,疗程均为5~7天。

1.3疗效评价临床观察两组患儿咳嗽、喘憋、气促、两肺喘鸣音及湿罗音好转、平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治愈:治疗7天内,咳嗽、喘憋消失,气促缓解(R<40次/分),肺部湿罗音及喘鸣音消失。有效:治疗7天内,咳嗽、喘憋缓解,气促缓解(R<55次/分)、肺部湿罗音及喘鸣音减少。无效:治疗7天以上症状、体征均无好转。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反应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毛支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呼吸道急性炎症所致的气道阻塞性疾病,呼吸道合胞病毒最常见[3]。病变主要累及细支气管、终末支气管、部分肺泡。由于支气管粘膜水肿、黏液分泌物增加及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导致呼吸道梗阻,临床表现为喘憋,或呈哮喘样发作。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临床上以对症治疗、解除呼吸道梗阻为主。流行病学研究报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日后发展为哮喘的几率可达40.08%[4]。

而毛支患儿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与高水平的CD8+T细胞诱导的免疫抑制有关,其HL-4、HL-5、HL-6及IgE均升高,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5]。近来研究表明,毛支在很大程度上包含由细胞介导的气道炎症反应,存在气道高反应性,与哮喘有相似或相同的发病机制,若给予不恰当的治疗措施,往往会发展成为支气管哮喘。

干扰素γ是正常人体中存在的一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低分子蛋白质,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对RNA和D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它是抗病毒感染中最重要的淋巴因子之一,除直接抑制病毒复制外,还可提高免疫反应和NK细胞活性,增强巨噬细胞等的作用,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加细胞因子的产生,调节免疫蛋白合成,诱导自身干扰素的产生,从而避免或减少特异性IgE,阻止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布地奈德混悬液,是新合成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较高的糖皮质醇受体结合力,抗炎效果强,是丙酸倍氯米松的2倍,用1%~5%溶液雾化吸入后即可到达全肺。

本研究治疗组联合应用布地奈德和干扰素γ,不仅能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选择性阻断宿主细胞mRNA的传递与蛋白合成,使病毒不能复制,且能抑制炎症介质产生,促使呼吸道上皮细胞产生分泌型IgA,增加局部的抵抗力。同时可抑制气道高反应性,减少腺体分泌,修复气道,临床上缓解喘憋症状。而对照组应用的病毒唑虽然也是广谱抗病毒药物,但其免疫调节功能较差,所用的地塞米松无亲脂性集团,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的亲和力降低,局部抗炎作用明显减弱,且其水溶性较大,与气道粘膜组织结合较少,肺内沉积率低,在气道内滞留时间也短,因此疗效较差。

本文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布地奈德联合干扰素吸入治疗毛支疗效好,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达到98%,对照组为84%;喘憋症状缓解时间:治疗组平均为3.5天,对照组平均为6天。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故两药合用不仅明显提高治愈率,而且能显著缩短喘憋症状缓解的时间,减少患儿痛苦。

参考文献

[1]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关于婴幼儿哮喘的若干问题[J].中华儿科杂志,1998,36(12):760.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9.

[3]赵德安.硫酸镁联合川供嗪治疗喘憋性肺炎48例[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6,23(4):375—376.

[4]吕文清,罗华堂.毛细支气管炎与儿童哮喘相关性[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22):1709—1710.

[5]邹映雪,鲁继荣.呼吸道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0的检测[J].天津医药,2004,32(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