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分析

冼桂江郭永强蔡周梅彭美薇盘珍梅

冼桂江郭永强蔡周梅彭美薇盘珍梅(广西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43002)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9-0223-02

【摘要】目的调查本次食物中毒的原因,为临床诊断和现场处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依据GB/T4789-2010、GB17012-1997、WS/T8、T13、T80、T81、T82-1996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3份腹痛、腹泻病人的肛拭子标本中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份可疑食品中有一份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这是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关键词】食物中毒实验室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

1调查资料

梧州市某大酒店200多名员工于2012年6月11日11时左右,在单位食堂集体进午餐,其中9名员工进食了同事从广州带回的卤鸭食品(封口塑料袋包装),中午13时30分左右,该9名员工中有5名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其中3名症状较重的患者到当地医院就珍;其他未食卤鸭食品的员工未出现上述症状。

2实验室检测

2.1标本来源

2.1.1采集3名到医院就诊的患者肛拭子标本,置C-B运送培养基中保存。

2.1.2在酒店现场采集患者吃剩的周黑鸭脖、绝味鸭脖、绝味鸭翅共3份可疑食品。

2.1.3上述标本采集完毕后均在4h内送达实验室进行检测。

2.2培养基与试剂

各种常见食物中毒致病菌的增菌培养基、分离及鉴定培养基、各种生化鉴定管均由北京陆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各种显色培养基由上海科玛嘉公司生产,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诊断血清由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兔血浆由青岛海博生物公司生产,以上培养基与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2.3检测方法

参照GB/T4789-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17012-1997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WS/T8-1996病原性大肠埃希氏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13、T80、T82-1996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胞杆菌等致病菌食物中毒诊断及处理原则。

2.4病原菌分离

2.4.1病人肛拭子把病人肛拭子直接划到选择性平板分离培养后,用生理盐水把肛拭子冲洗稀释,分别接种到各种致病菌增菌培养基中作增菌培养,6-24h后划选择性平板作分离培养。

2.4.2食品样品用相应致病菌的增菌液225ml,分别取25g样品作1:10稀释后进行增菌培养,6-24h后划选择性平板进行分离培养。

2.4.3挑选可疑致病菌从所有直接和增菌后接种到各种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排除了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弧菌、蜡样芽胞杆菌等。挑取在B-P平板上直径在2-3mm,灰黑色、边缘淡色、周围有一混浊带、外层有一透明圈的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并接种至营养琼脂平板纯化后进行生化试验。

2.4.4生化鉴定试验挑取G+球菌的纯化菌株,接种至脑心浸液肉汤培养24h后,取0.3ml加入兔血浆中混匀,同时做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阳性菌株对照,表皮葡萄球菌阴性菌株对照,置36±1℃温箱。经1h后观察,样品菌株和标准阳性菌株的血浆凝固酶均呈现凝固,阴性菌株的血浆凝固酶在6h内都不出现凝固。另取样品菌株、阳性菌株和阴性菌株的肉汤菌液分别在2份甘露醇生化管中各滴加3d,分别作需氧和厌氧培养24h,结果样品菌株、阳性菌株均发酵甘露醇,阴性菌株不发酵甘露醇。

2.4.5肠毒素试验对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送区CDC检测,肠毒素试验均为阳性,其毒素型均为B型。

3结果

3.13份患者的肛拭子标本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出其它致病菌。

3.23份可疑卤鸭食品中,绝味鸭脖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出其它致病菌。其余2份可疑卤鸭食品未检出致病菌。

3.3根据本次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潜伏期、流行病学特点,以及实验室病原菌分离及鉴定结果,确认这是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绝味鸭脖”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1]

4讨论

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食品从原料、生产加工、藏运输、流通经营、到消费者食用,都有可能受到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国内外最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重要致病菌之一。[2]在我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约占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25%。[3-4]该菌引起中毒的主要因子是菌体产生的耐热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含水份、蛋白质丰富的食品,20℃以上,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容易产生肠毒素。卤鸭制品蛋白质丰富,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时,用塑料袋包装,在保温保湿的环境很容易产生肠毒素,人们直接食用后极易引起急性中毒。

本起事件从可疑食品和病人肛拭子中都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且肠毒素均为阳性,其毒素型均为B型,证实病人是因为食用了该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提示,为预防和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在食用该类的熟食肉制品时,先作加热处理足够的时间;不宜蒸煮的,最好用微波炉进行加热消毒处理,以便杀灭污染食品的致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

2011年以来,我市在食品安全风险食源性致病菌监测中,均有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011年主要在果蔬汁、豆制品、米面制品中检出共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012年主要在塑料袋包装的即食肉制品中检出了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果蔬汁中检出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肉制品、米面制品蛋白质的含量都非常丰富,而且水份含量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容易产生肠毒素,存在食物中毒的风险。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细菌性中毒和细菌性感染已经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此,提醒食品安全监督执法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监测管控,预防和避免由此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80-1996[S].

[2]牟成惠,吴桂芬.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8).

[3]姜秀杰,孙伟,王广延等.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及方法比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7):48.

[4]李言行,于妮妮,张伟松.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病原检测及方法比较[J]求医问药2011.9(1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