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杨家华

杨家华

(云南普洱市中医医院66500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肿瘤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使用超声弹性成像的肝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134例,患者平均年龄(55.1±6.3)岁,男性69人,女性65人,发现病灶148处。(1)记录肝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弹性成像及病理诊断情况。(2)以手术或穿刺病理标本为金标准,对比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不同病变的正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1)超声弹性成像发现a级病灶16处、b级病灶31处,c级病灶58处、d级病灶40处、e级病灶3处,即良性病灶47处,恶性病灶101处。将血管瘤、肝细胞肝癌、转移癌、胆管细胞肝癌病灶进行硬度打分,病灶间硬度存在差异(P<0.05)。(2)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良性及恶性病变的正确率为95.6%(44/46),98.0%(100/102),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达到94.5%、86.8%。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肿瘤的良、恶性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超声弹性成像肝肿瘤定性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196-02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是一种超声波技术,评价组织的力学特性并生成图像,其中系数越大,表示该组织的硬度越大[1]。目前超声弹性主要集中于乳腺及甲状腺硬块的测定,用于评价肝脏良恶性肿瘤较少。因此本次研究拟使用超声弹性成像对肝占位性病变进行检测,并与病理结果对比,探讨超声弹性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使用超声弹性成像的肝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134例,患者平均年龄(55.1±6.3)岁,男性69人,女性65人,发现病灶148处,病灶平均直径(4.1±2.3)cm。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有明确的手术或穿刺病理标本证实组织学良、恶类型。

1.2超声弹性成像检测方法:使用飞利浦HD15彩超机,频率4~8MHz。患者平卧位,探头充分显露病变,首先检测病灶血流分布范围,形态、大小、回声强度等,判断病灶良、恶性,然后进行弹性成像。操作中尽量避开肝内大血管及肝管感,ROI约为病变大小的2~3倍,对弹性成像打分。

1.3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参照文献标准[1],弹性成像分为a、b、c、d、e五级,硬度分别计为1、2、3、4、5分。(1)病灶及周围组织均为绿色,计为a级;病灶内可见蓝色和绿色的混合颜色,但以绿色为主,计为b级;病灶内的混合色以蓝色为主,计为c级;病灶内基本被蓝色区域覆盖,稍见绿色计d级;病灶完全呈蓝色,计为e级。良性病灶评分为a级、b级,恶性病灶为c级、d级、e级。

1.4评价方法:(1)记录肝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弹性成像及病理诊断情况。(2)以手术或穿刺病理标本为金标准,对比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不同病变的正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

1.5统计分析方法:将资料录入EconometricsViews6.0统计软件,两样本率用χ2检验法,当P<0.05时,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肝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弹性成像及病理诊断情况:超声弹性成像发现a级病灶16处、b级病灶31处,c级病灶58处、d级病灶40处、e级病灶3处,即良性病灶47处,恶性病灶101处。将血管瘤、肝细胞肝癌、转移癌、胆管细胞肝癌病灶进行硬度打分,显示两两病灶间硬度存在差异(P<0.05),见表1。

表1肝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弹性成像及病理诊断情况

2.2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不同病变的正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良性及恶性病变的正确率为95.6%(44/46),98.0%(100/102),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达到94.5%、86.8%。

3讨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于1991年首次被国外学者发明,原理是通过微小压力所产生的组织位移来计算组织硬度,不同于常规二维超声所依靠的声阻抗差值所形成的灰阶图像。研究[2]认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将彩色编码叠加在二维声像图上,硬的组织应变值较小,而柔软的组织应变值较大。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血管瘤、肝细胞肝癌、转移癌、胆管细胞肝癌病灶硬度存在统计学差异。可以看出超声弹性成像对区别良恶性病灶有较好的区别价值,肝恶性肿瘤的硬度大于良性肿瘤。其中胆管细胞癌硬度最高,我们认为胆管细胞癌内细胞呈腺管状排列,可分泌粘液,因此癌组织间质较多,从而导致硬度较高。但本次研究中发现血管瘤病灶中有2处误诊为c级恶性病灶。我们考虑可能与血管瘤病灶内存在大量迂曲增厚的毛细血管壁,而且部分病灶局部可发生炎症并坏死后,形成纤维瘢痕导致组织硬度较高。而1处肝细胞肝癌及2处转移癌误诊为b级良性病灶,我们考虑可能与恶性病灶发生有坏死灶导致硬度减低有关。此外还有研究指出在肝硬化背景下,可使病灶相对硬度下降,显示较软,而采取多次、多部位、多层次测定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度[2]。

对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肝脏微小病变的价值,有学者[2]提出当病灶小于2cm时,病灶由于没有足够的彩色血流,特别是伴有肝硬化时,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对判断病变性质较为困难。而超声弹性成像可通过微小压力所产生的组织位移给临床医生提供全新的临床诊断信息。因此本次研究认为超声弹性成像在肝肿瘤的良、恶性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OphirJ,GarraB,KallelF,etal.Elastographicimaging.UltrasoundMedBiol2011,26(Suppl1):S23-S29.

[2]CochlinDL,GanatraRH,Grif?thsDF.Elastographyinthedetectionofprostaticcancer.ClinRadiol2012,57(15):1014-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