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临床护理要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糖尿病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临床护理要点研究

鲁红霞

(甘肃省临夏州中医医院甘肃临夏731100)

【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1日-2017年10月30日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6例,行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时实施常规护理的43例患者为常规组,实施护理干预的43例患者为干预组。观察护理的效果。结果: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水平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水平更优(P<0.05),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次数和患者咨询次数减少(P<0.05),带泵教育时间和处理报警次数增多(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提高血糖的控制水平,改善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相关指标。

【关键词】糖尿病;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6-0211-02

糖尿病是以血糖异常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具有病程长、发病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特点,是当今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若血糖控制不佳,导致患者血糖波动过大、血糖过低或过高均会引起并发症[1],因此,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极为重要。为了探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时的护理措施,笔者进行了此次研究,汇总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1日-2017年10月30日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6例,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并排除胰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库欣综合征等导致的继发性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糖高渗状态、急慢性感染、意识障碍及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

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平均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3例。常规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3/20;年龄最小49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61.07±6.54)岁;1型糖尿病12例、2型糖尿病31例;糖尿病病程最短1年,最长35年,平均(10.91±5.43)年。干预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4/19;年龄最小49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61.09±6.57)岁;1型糖尿病14例、2型糖尿病29例;糖尿病病程最短2年,最长35年,平均(10.93±5.45)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1)健康教育:向患者说明血糖监测和控制的重要性,并向患者说明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2)心理干预:针对患者出现的焦虑和恐惧心理给予针对性的疏导,提高其监测血糖和治疗疾病的依从性。(3)饮食指导:为患者合理搭配饮食,限制其糖分的摄入量,并保证患者每日的饮水量。⑷运动指导: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以提高免疫力和消耗机体多于的血糖。

干预组:向患者讲解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优点和目的,若患者有疑问,及时解答,巡视期间不仅要观察有无皮肤红肿、感染等不良事件,并确保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情况及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相关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所有研究数据准确录入SPSS18.0软件中,并进行相应的分析。血糖水平及实施动态血糖监测的相关指标均为计量资料,以(x-±s)表示,需进行t检验。当检验结果为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情况

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低于护理前(P<0.05),且干预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水平低于常规组护理后的水平(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2.2患者实施动态血糖监测的相关指标

干预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次数和患者咨询次数少于常规组(P<0.05),带泵教育时间和处理报警次数多于常规组(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2。

3.讨论

有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高达11.6%[3],对血糖进行有效的控制不但可预防或缓解糖尿病患者多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还可以改善的患者预后。血糖监测是国际糖尿病联盟提出的“五驾马车”中的一个要素,也是保证其他要素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手段[4]。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是由感受器、传感器和数据显示器组成,其中感受器包括半透膜、葡萄糖氧化酶和微电极3部分,且与传感器相连,可将数据传输给显示器,显示器每10s可接收1次电信号,对数据进行储存和处理后,可对患者葡萄糖浓度和血糖波动曲线进行实时的显示,每天可储存480个血糖值[5]。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不仅可对患者的血糖变化进行全面、持续、动态、精确地监测,并可根据血糖的波动对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避免了以往人工检测监测血糖的弊端[6]。

监测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P<0.05)、实施动态血糖监测的相关指标更优(P<0.05),说明糖尿病患者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时,有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实施动态血糖监测的相关指标明显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郭婷婷,张建双,李昱芃等.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临床荟萃,2017,32(4):317-322.

[2]夏杰琼,黄金,唐大寒等.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健康教育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调整的影响[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6,24(1):8-14.

[3]崔怡,董运芳,张莉等.精准血糖管理对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及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9):10-12.

[4]康烁,张力辉,高俊香等.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影响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10):746-748.

[5]杨丽芳,肖菲,黄蓉等.妊娠糖尿病患者初次使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的质性研究[J].现代临床护理,2017,16(7):39-42.

[6]陈春莉,陈赛曼.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在普外科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的应用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6,37(11):2819-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