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及生态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浅析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及生态建设

李强

武安市水利局河北省武安市0563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水土流失、耕地破坏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因此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已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当前在国家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水土资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当前我国水土资源的实际情况,需要重视努力提高水土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实现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水土资源的生态建设,从而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生态建设

1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水土流失的特点

在一般的知识性内容中,我们不难发现,水土流失问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速度快、威力大、涉及广。因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发展,我们在进行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使用一些新的科学技术来帮助我们进行城市化建设,所以,城市水土流失严重的另一大原因就是城市建设中各种技术的使用。首先在城市建设中我们肯定是要不断的扩大城市的占地面积的,开发一词的出现就体现了这样的问题,郊区越来越边缘化,大量的开垦土地会严重的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这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与开发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开发商为了更多的利润和经济收益,必然会以利益为主,那就是投机取巧、甚至是见缝插针般的对土地进行开发。其实这样问题的存在已经不是简单的治理问题,这在以后的水土流失问题上都是相当难以结局的一部分。所以说,城市化建设带动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一定是一场持久性的战役。而且是一场要求我们必须打赢的战役。

2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

2.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在生态系统运行过程中,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其非常重要的一项功能,在当前生态系统中,一些林草和相关的水土保持工程都能够起到拦截降水及提高土壤下渗能力、缓和地表径流及增湿补水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出现大规模降水及洪水现象时,生态系统能够利用自身的功能来减缓洪水的流量和流速,降低灾害所带来的危害。特别是在干旱季节,林草能够有效的蓄积地表径流,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实现对河流水位的调节。另外,林草蓄积的水分会再次蒸发到大气中,实现水分的良性循环,更好的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林草在保持水土、防止土壤侵蚀及增强土壤固结力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林草的林冠部位在降雨时能够有效地实现对部分雨水的拦截,防止雨滴对地表直接冲击和侵蚀,避免土壤被冲走。同时土壤中的腐殖质也具有较好的蓄水和透水性,能够有效地降低土壤流失。而且林草根部盘根盘节状况有土壤具有较好的固结作用,对泥石流和滑坡具有较好的防范性。

2.2改良土壤

在水土保持工程中,通过对坡面进行治理,可以有效地增强土壤的含水量和实现对土壤性质和土壤肥力的改善。特别是对于部分黏性过强或是砂质过多的土壤,通过坡面治理后,可以有效地改善人民生土壤的养分和肥力,从而提高土壤的质量和生产能力。

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

3.1加大宣传力度,为实施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社会氛围

加大对“水土保持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宣传水土保持在防洪减灾和群众脱贫致富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化全社会的水保法制意识。在宣传内容上,即要宣传水土保持的成效,也要宣传水土流失的危害,宣传水土保持与脱贫致富、可持续发展、山区水利、防洪减灾等方面的关系。通过宣传,使全社会真正从生态安全角度,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3.2树立治管并重的思想观念

治理和管护是水土保持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我们不能顾此而失彼,而要采取“治管并重”的水土保持政策,从水土保持工作的顶层设计入手,将水土保持专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保证治理后管护资金的充足,切实落实好治理与完善的关系,将谁治理、谁管护一一落实到相关责任人,签订必要的管护承包合同,用法律的手段去保障管护工作的落实。此外,要在水土保持治理区域就近成立护林护山队伍,实现对林草的有效保护。

3.3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创新机制,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注重分析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和特点,因地制宜,重点治理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加快改善重点治理区生态环境,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典型。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集体、地方、广大群众一起上的水土保持投入机制。通过效益吸引、利益驱动的办法,使各行各业、广大群众、专业大户积极投入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开发。同时,对水土流失治理开发要有优惠的政策,如提供贷款、减免农业特产税等。水土保持及相关部门也要为投资者提供技术服务,促进社会办水保新局面。

3.4做好流域综合治理工作

在当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流域综合治理原则,对于流域内的各类信息要科学考察,并以此为基础,做好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确保与各流域的特征具有较好的符合性,同时又能够与当地生态系统实现有效融合。针对当前流域水土流失情况的综合治理,可以以小流域作为单元,统一规划山水田林路草,做到因地制宜及综合治理,将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保土耕作措施有效结合,充分的遵循自然规律,更好的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从而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5建立完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体系

在水土保持工作上,政府要尽快从法律层面完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体系,确保相关工作有法可依,并做好法律宣传工作。同时,政府部门要建立一支科学化的水土保持监督执法队伍,上岗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明白水土保持的相关政策法规,还要懂得一定的水土保持技术,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铁面无私的精神,面对破坏水土保持的违法行为严格执法,让其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从而起到震慑作用。此外,经济开发建设项目在审批之前,必须提交水土保持方案,在经过审核符合标准之后才能开工建设,决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牺牲生态环境。

结论

城市化的速度发展必定会带来很多问题,环境问题是首当其冲的一个,也是随着进步,我们越来越多的考虑到环境的重要性,有了认知我们就要付诸时间和行动。既然城市化建设不可避免我们能改变的只是城市化进程的模式和规则,我们必须要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去进行对社会的生态调整,水土保持作为一项因为城市化建设被打乱的内容,势必要进行到底,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应该要不断创新、不断利用科技来完成对于城市建设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凤娇,上官周平.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3(12):15.

[2]姜德文.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意见推进水土保持新发展[J].中国水土保持,2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