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婴儿情绪与情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1

浅谈婴儿情绪与情感

牛梦琦

牛梦琦

(解放军第175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福建漳州363000)

【关键词】婴儿情绪情感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3-0345-02

婴儿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身心各方面发展最快的时期,是情绪和情感的萌发阶段,又是生活经验开始积累的时期。AdolfMeyer和SigmundFreud认为健康或疾病的种子在儿童早期即被种下[1]。因此,了解这一时期婴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规律,采取针对性的早期教育措施,才能使其成为身心健康的一代。

情绪是活动时的兴奋状态,是较原始简单的感觉,较短暂而外显。情感则为需要是否满足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属较高级的复杂的情绪,持续时间长而不易外显。外界环境对情绪的影响甚大。新生儿因出生后不易适应宫外环境,常处于消极情绪。情绪的状态主要决定于需要满足的情况和健康情况。一般吃饱睡足就有愉快的肯定的情绪,相反,当饥饿、嗜睡、身体不适时就哭闹,受到突然的刺激则产生恐惧等否定情绪。2、3个月的婴儿产生了和成人接触的需要,因此愉快或不愉快的情绪决定于是否有人跟他玩耍。4、5个月的婴儿更进一步产生了摆弄物品的需要,因此是否有鲜明的玩具供他玩,也常是情绪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6个月后婴儿由于对照料者的依恋,会因与父母分离表现出焦虑情绪。这种由于母婴分离、剥夺母爱而产生的焦虑,是婴幼儿患者常见的又一种心理问题,称为分离性焦虑。婴幼儿对母-婴分离的情绪反应往往经历3个阶段:(1)表现出反抗、哭泣、呼叫妈妈,一般拒绝他人,表现出极端的痛苦;(2)情绪反应为绝望、冷漠、伤心、失望;(3)婴幼儿似乎变得正常了,对与父母的分离表现出漠然和无动于衷。这期间他们开始以防御机制反抗由分离带来的焦虑[2]。将近1岁时婴儿还表现出简单的同情感,会因看到别人笑而笑,看到别人哭而哭,这种最简单的情感共鸣是高级社会情感的基础。

早期干预对婴儿发育影响的研究[3]表明若对婴儿的需要更敏感,更多情绪反应,投入更多,婴儿则更具安全感,更幸福,更自信。Cohn与Tronik[4]的实验研究也表明如果母亲表达正性情感,婴儿情绪则由正性到中性之间循环,如果母亲表达负性情感,婴儿情绪则局限于中性到负性,且变得较少接近人和物品。NICU护士应带着好心情面对新生儿,传递美好的情绪,在满足其生理需要的同时,尽量多地给以爱抚。国外有个育婴院,保育员少,采用自动化喂奶的方法,到时候一按电钮,奶就顺着管子往孩子的嘴里流,虽然奶的营养配方较科学并很卫生,结果孩子情绪和体质很坏,智力发育也差,患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后来经研究,增加保育员,规定抱起来让孩子自由吃奶,并规定每天数次抱起来逗玩,情况就大变。这说明爱抚和满足皮肤饥饿是重要的[5]。对产生分离性焦虑的婴儿护士应主动接近婴儿,尽量固定、连续护理,以满足其情感的需要。NICU应提倡主动的、及时的、预见性的护理。如果长时间,婴儿只有哭闹时需要才能得到满足,他很可能把哭泣作为要求成人满足其某种需要的手段,发展为不正常的心理。我们应更多的了解婴儿的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规律,为以后良好个性的形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BowlbyJ.Developmentedpsychiatrycomesoftheage.AmJPsychiat,1988,145:1-10.

[2]饶红,杨慧.婴幼儿患者的心理问题.南京军医学院学报,2002,24(2):119-122.

[3]黄春香.早期干预对婴儿发展影响的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1):25-27.

[4]CohnJF,TronickE.Specificityofinfantsresponsetomothers'affectivebehavior.JAMAcadChildAdlescPsychiat,1989,28:242-248.

[5]李娟.不同年龄阶段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黑龙江医药,2001,14(5):416-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