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针在产前镇痛中应用与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水针在产前镇痛中应用与探讨

王华凤

王华凤(河南省淇县人民医院456750)

【中图分类号】R9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8-0058-02

【摘要】目的探讨水针应用于产前镇痛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需要接受产前镇痛产妇7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其中一组接受水针法为主的镇痛处理,另一组接受常规药物镇痛处理,观察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接受产前镇痛处理过程产妇表情及主观感受。结果水针组主观感受无痛13例,占比36.11%,微痛18例,占比50%,疼痛可承受4例,占比11.11%,疼痛难忍1例,总有效率97.22%;药物镇痛组产妇36例,接受药物镇痛处理后,主观感受无痛0例,微痛17例,占比47.22%,疼痛可承受13例,占比36.11%,疼痛难忍6例,总有效率83.33%,两组产前镇痛有效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水针用于产前镇痛可有效减轻产妇疼痛,操作简便,值得在妇产科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水针产前镇痛应用

产前镇痛是孕妇产前子宫剧烈收缩引起的因个人差异及主观感受而不同的疼痛感。传统的镇痛方式并不能有效减轻产妇疼痛,现代化的腰硬联合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方式又存在见效慢、操作难度高、用药量难掌握的缺陷,对胎儿也会产生负面影响[1]。水针镇痛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并推广,主要成分为无菌生理盐水,可有效阻断不利神经传导,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本次研究选取需要接受产前镇痛产妇7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分别进行水针产前镇痛与常规药物镇痛处理,水针镇痛效果显著。现将具体使用方法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需要接受产前镇痛产妇7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其中一组接受水针法为主的镇痛处理(水针组),另一组接受常规药物镇痛处理(药物组)。水针组产妇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34.1±1.3)岁;首次分娩11例,非首次分娩25例。药物组产妇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33.2±2.1)岁;首次分娩10例,非首次分娩26例。所有产妇均为足月单胎,无心脏病等重大疾病,均经正规心理辅导与产前检查,且检查诊断未见异常。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孕次、产次、身体状况等无明显差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水针组镇痛方法

所有产妇取仰卧位,于第五腰椎棘突处取纵行中线,分别在纵行中线左右2cm及左右两点之下2cm共4个点注射无菌注射水0.7ml,在形成大小适中的皮丘之后注射0.8ml水针。对于疼痛剧烈的产妇,取腹部髂前上棘连线中线,于两旁各2cm进行重复水针注射镇痛处理。随时观察产妇面部表情、了解产妇主观疼痛感受,与宫缩间歇适量水针注射[2]。

1.2.2药物组镇痛方法

药物组产妇全部基于常规药物镇痛处理,除镇痛外其他护理操作同水针组。

1.3评价标准

观察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接受产前镇痛处理过程产妇表情及主观感受。将产妇主观疼痛分为无痛(镇痛效果为优)、微痛(镇痛效果为良)、可承受(镇痛效果为可)、剧烈疼痛(镇痛效果差)[3]。

1.4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水针组产妇36例,接受水针法产前镇痛后,主观感受无痛13例,占比36.11%,微痛18例,占比50%,疼痛可承受4例,占比11.11%,疼痛难忍1例,总有效率97.22%;药物镇痛组产妇36例,接受药物镇痛处理后,主观感受无痛0例,微痛17例,占比47.22%,疼痛可承受13例,占比36.11%,疼痛难忍6例,总有效率83.33%,两组产前镇痛有效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表1两组镇痛效果对比(例/%)

3讨论

水针镇痛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并推广,主要成分为无菌生理盐水,可有效阻断不利神经传导,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比传统的镇痛方式更能有效减轻产妇疼痛,没有现代化的腰硬联合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方式又存在见效慢、操作难度高、用药量难掌握的缺陷,不会对胎儿产生负面影响[4]。本次研究选取需要接受产前镇痛产妇7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分别进行水针产前镇痛与常规药物镇痛处理,水针组产妇36例,接受水针法产前镇痛后,主观感受无痛13例,占比36.11%,微痛18例,占比50%,疼痛可承受4例,占比11.11%,疼痛难忍1例,总有效率97.22%;药物镇痛组产妇36例,接受药物镇痛处理后,主观感受无痛0例,微痛17例,占比47.22%,疼痛可承受13例,占比36.11%,疼痛难忍6例,总有效率83.33%,两组产前镇痛有效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水针镇痛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英女,林小燕,柯国琼等.水针穴位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河北医学,2009,15(5):574-576.

[2]邱雪娟,龚祖康.规范化、规模化分娩镇痛的护理管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625-626.

[3]陆宝明.临床常用分娩镇痛法比较的临床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5):1492-1494.

[4]赵云,汪树德,王惠珠等.水针局部注射用于分娩镇痛[J].鄂州大学学报,2005,12(3):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