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帕沙星致光毒性反应三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6-16
/ 2

司帕沙星致光毒性反应三例分析

王平幸勇马凌飞

王平幸勇马凌飞(四川省宣汉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四川宣汉636150)

【摘要】目的:分析司帕沙星在临床应用中光毒性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归纳、总结。结果:司帕沙星在临床应用中光毒性发生的情况较多。结论:临床医生在关注司帕沙星药物作用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其光毒性的发生,医生和药师在患者用药前应特别交代:用药期间及停药后3~5d内须严格避光(紫外线、日光及自然光),合理应用,提高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司帕沙星;光毒性

【中图分类号】R9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6-0116-01

司帕沙星(sparfloxcin,SPFX)是现行氟喹诺酮类中抗结核菌活性较高品种。SPFX的MIC为0.25ug/ml,较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强2~4倍,亦优于左氟沙星。采用SPFX50mg/kg(仅相当于氧氟沙星的l/6).临床上为达到最佳治疗结核的效果.宜采用400mg/d。因其有光毒性,从而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近段时间,我院连续发生三例门诊患者服用司帕沙星光毒性的病例,现就病人情况分述如下:

例1:患者,刘某,女,65岁,因“慢性宫颈炎”来我院门诊就诊,给予了司帕沙星片0.1g,bid口服抗感染治疗。患者服用药物5天后,并在参加日常劳动中出现了颜面部、颈部、双手皮肤红肿,伴有灼烧样疼痛,并随后发展到破损伴有渗液。喹诺酮类抗菌药所致的特殊ADR——光毒性反应,临床表现为:通常发生在暴露在光照下的皮肤区域急性发病,类似于晒斑,照射部位出现红斑、丘疹、脱屑和小水疱,可发展至非照射部位,多在用药后3天左右出现,该患者非暴露区皮肤未出现不适。患者出现上述情况10天后,来我院治疗,鉴于患者已停止服用司帕沙星,并且皮损情况已开始好转,向患者告知此次光毒性反应为司帕沙星的不良反应所致,叮嘱患者以后再次服用该类药物时要注意避光休息,未作特殊处理。后患者症状好转。

例2:患者,邱某,女,50岁,因“支气管炎”来我院门诊就诊,给予了司帕沙星片0.1g,bid口服抗感染治疗。患者服用药物治疗6天后,再次来我院治疗,自诉服药后出现面部红肿、疼痛,并随后出现颜面部、双手皮肤红肿、并出现渗液。告知患者该症状为司帕沙星光毒性反应所致,并立即停用该药,给予地塞米松乳膏擦拭皮损处,后患者症状好转。

例3:患者,王某,男,65岁,因“咳嗽、咳痰半月”来我院门诊就诊,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给予了“司帕沙星片0.1g,bid口服”抗感染治疗,患者服用该药3天后,在日常户外劳动中出现双手、颜面部、颈部皮肤瘙痒,并有红色丘疹样凸起,伴灼烧样疼痛,该患者当时未引起重视,并继续服用该药,后致使皮损情况进行性加重,出现全身性的皮疹,尤其以颜面部、头颈部、双手等暴露皮肤皮损严重并伴有渗液。患者出现上述症状1周后来我院治疗,立即予以停药,并告知患者该症状为司帕沙星光毒性反应所致,以后服用该类药物一定要避光,患者目前皮损情况已开始恢复,无渗液,伴有瘙痒,予以西替利嗪片给患者口服抗过敏治疗,并要求患者3日后随访。后患者病情好转。

以上病例应让我们引起警惕,怎样避免司帕沙星的光毒性?是我们作为药师的职责。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光毒性的定义:在紫外线的激发下,药物氧化生成活性氧,激活皮肤的成纤维细胞中的蛋白激酶C和酪氨酸激酶,引起皮肤炎症;表现为光照部位皮肤出现瘙痒性红斑,严重者出现皮肤糜烂、脱落。而我们常用药物中司帕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诱发的光敏反应最常见,严重者需住院治疗;其他药物光敏反应的发生率依次为依诺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1]

喹诺酮类药物能促进紫外线对皮肤纤维细胞释放前列腺素E2而诱发日光性皮炎。[2]。大多数喹诺酮类药物能产生光毒性反应,表现为红斑、水肿、脱屑、蜕皮和色素沉着,甚至出现水疱,一般停药几周后可以恢复,但个别患者长期使用有导致皮肤癌的报道。研究证明该反应具有剂量依赖性,与患者年龄无关。司帕沙星属于喹诺酮类药物,该类药物的光毒性反应与其化学结构有关,其母环上8位取代基与光毒性有直接关系,若引入卤素如氟元素(F)可使光毒性增加,C8位引入甲氧基可增加此类药物对紫外线的稳定性。临床上虽然喹诺酮类药物光毒性反应的发生率不高,光毒性较强的洛美沙星和司帕沙星的平均光毒性发生率分别仅为10%和7.9%。[2]

那我们应该怎样避免光毒性的发生呢?在使用司帕沙星药物时,建议患者减少户外活动,不宜长时间在日光下暴露皮肤,以免引起光敏反应。应让患者尽量避免各类光照,尤其是女性在使用本药期间不宜长时间暴露于日光下。对首次发现皮疹或者其他过敏反应时,应立即停用,严重过敏反应发生时,可根据临床需要用肾上腺素或其他复苏方法治疗,包括吸氧、输液、抗组胺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气道护理等。[3]

从有关文献及我院司帕沙星光毒性报道来看,临床上应用司帕沙星药物,要充分认识其光毒性,注意光毒性的观察和检查。总之,医生和药师在患者服药前应特别交代:用药期间及停药后3~5d内须严格避光(紫外线、日光及自然光)。[4]一旦症状出现,应该告诉患者立即停止使用司帕沙星,并给予适当治疗。在最大限度发挥其抗菌作用的同时,尽量减少光毒性的发生率。

预防措施:(1)应用司帕沙星时剂量\不宜过大。避免与其它已知可增加Q—T间期或引起心动过缓药物联用。(2)原有Q—T间期延长者应避免使用;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老年患者、有电解质紊乱或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谨慎用药;(3)在应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必要时作心电图检查;一旦出现心脏毒性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以确保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杨宝峰.药理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2-01。

[2]殷娟英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海峡药学[J]2009,21(2)

[3]诸慧肖忠革金剑金芝贵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及其临床处理临床合理用药[J]2009,2(5)

[4]马岩关于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综述中国实用医药[J]20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