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初步经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初步经验

刘鸿麒

福建省漳浦县医院骨科363200刘鸿麒

【摘要】:目的:总结我院应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初步经验。方法: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4-10月随访,平均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11-23周,平均13周,无感染、深静脉血栓、髓内钉断裂、股骨干骨折、螺旋刀片松动断裂及切出股骨头等并发症发生。Harris功能评分,优24例,良3例,中1例。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有利于防止长期卧床所产生的各种并发症,可以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关键词】:老年患者粗隆间骨折PFNA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我国正逐渐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因此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亦会逐渐上升。治疗的关键是能使患者早期离床活动,恢复生活能力。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和内植材料的改进以及相关学科的进步,国内外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越来越趋向于早期手术治疗,以减少老年病人卧床时间,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减低死亡率。现对我院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进行疗效分析,对我院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作个初步经验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2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2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年龄56—93,平均75岁。其中男性12例,女性16例。根据Evans分型Ⅰ型5例,Ⅱ型10例,Ⅲ型8例,Ⅳ型5例)。所有病例均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从入院到手术时间为1到7天(平均4天)。对本组病号进行随访定期复查X线光片、观察功能恢复并分别在疼痛、活动度、步行能力、日常生活及坐五项Harris功能评分系统指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

1.2手术方法:麻醉采用全麻,对于老年患者全麻是最为安全的方法,术中可以很好地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护。麻醉成功后,患者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进行牵引复位,C型臂X线机透视正侧位位置满意后,在大转子顶端以上5~10cm范围内做一个3~5cm的外侧切口,肥胖患者则适当扩大切口,触到大转子顶点或稍偏外侧作为进针点,插入导针。沿导针充分扩髓,轻轻旋入PFNA主钉或用锤子轻轻敲击,切忌暴力,以免导致骨折移位或医源性骨折。根据经过主钉打入股骨头内的螺旋刀片位置调整主钉的插入深度,螺旋刀片应位于股骨颈的中下半部分,但不要紧压股骨矩,否则不易打入。主钉位置满意后,连接侧方瞄准器,经过瞄准器插入保护套筒,然后经套筒插入股骨颈内导针,直至关节面下5mm,测深,扩外侧皮质,将选好长度的螺旋刀片置于解锁状态后直接打入标记好的深度,锁定螺旋刀片。然后打入远端锁定螺钉,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静态或动态锁定。拆除瞄准器和插入手柄后拧入尾帽,再次透视证实位置满意,固定牢固后,冲洗切口并逐层关闭伤口,结束手术。

1.3术后处理: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及重视内科疾病的治疗,常规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鲑鱼降钙素,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折位置稳定,移位不明显。术后可不做皮牵引,切口引流量<50mL,可拔引流管。术后1日行股四头肌锻炼,术后4日起行髋、膝、踝三关节的被动活动,l周可在床上半坐位或坐起,对于身体条件较好的患者,4周扶拐下地活动,部分负重。其他患者8~10周摄X线片见有骨痂形成后方可去拐负重活动。

2、结果

本组1例死亡,该死亡病例于术后44d死亡,后经尸体解剖,证实肺栓塞。1例术后螺旋刀片松动并脱出股骨头,行二次翻修。X线片示2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良好,所有患者获得4-10月随访,平均8个月,骨折折全部一期愈合,愈合时间为11-23周,平均13周,无感染、深静脉血栓、髓内钉断裂、股骨干骨折、螺旋刀片松动断裂。Harris功能评分,优24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96.4%。

3、讨论

3.1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现状

股骨粗隆间骨折80%见于老年人,而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死亡率可达20%,主要是因骨折而长期卧床,加重或伴发内科疾病造成的,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所以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关键是尽快行稳定骨折的手术、早期活动,减少卧床造成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DHS为髓外固定装置,可使骨折端产生动力加压,促进骨折的愈合,可早期负重活动,但抗旋转力量不足,尤其对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距失去支撑,钢板的承受应力加大,易造成股骨头的切割或钢板的折断及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PFN属髓内固定系统,不暴露骨折断端,局部血供影响小,为生物学固定。

3.2PFNA设计、生物力学特性和临床应用优点

PFNA是在PFN的基础上开发研制、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新型髓内固定装置,较以往内固定系统,PFNA具有以下优点:⑴、进针点在股骨大粗隆的顶端而不在梨状窝,手术切口起于大粗隆顶点,沿股骨长轴向近端沿伸,仅3cm即可,更加重视与强调微创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对股骨头颈区血供和骨质的破坏,不强求骨折的解剖复位,提倡不显露骨折端的闭合复位和功能重建。⑵、螺旋刀片顺时针旋转打入,压紧松质骨而形成的钉道较小,且不丢失松质骨,刀片与夯实的骨质之间形成牢固的铆合力,使股骨头颈获得坚强的固定,尤其适合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能更好地防止旋转、松动和股骨头切割现象。⑶、PFNA具有更好的组织相容性,术后反应小,感染率低。具有更精确的定位系统,手术简便、创伤小,手术时间也短。

3.3手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⑴、患者在完善术前准备后,应尽早手术。术前时间越短,死亡率越低。否则卧床时间稍长,全身并发症一旦出现,就丧失了手术机会。⑵、主钉长度的选择,170mm、200mm、240mm均可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但我们认为主钉可选择长一些(240mm),主钉远端锁钉以远的部分与股骨皮质的应力会相对降低,抗旋力量更强,出现这种并发症的概率可大大下降。⑶、如大粗隆顶端有骨折,可直接从大粗隆顶端用手钻夹住导针插入,不需要另外开口。⑷、术中要注意体位及术前复位的把握,总的来说应该坚持这样的原则:体位及术前复位不好就不开刀、导针定位不好就不开口、开口不好就不插主钉。股骨头方向导针定位不好就不扩孔打螺旋刀片。⑸、操作时需注意螺旋刀片的位置和深度。术中X线透视螺旋刀片在正位位于股骨颈的中下半部分,侧位要求在股骨颈的中央。深度要求在关节软骨面下5~10mm,在测量深度时要先注意减去骨折间存在间隙的长度。⑹、至于医源性的大转子骨折的问题,其实粗隆间骨折本身就是转子周围的骨折,因为主钉近端为17mm,比较粗,所以术后的片子好多病人都会出现大转子部分缺损,这个有一个技巧,就是在扩髓的时候,钻头一定是:高转速、慢推进,不要着急慢慢扩,急着往前推钻头很容易出现骨块的分离、骨折复位的丢失,或造成新的骨折。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下肢手术一个致命性并发症,本组有1例在术后44d猝死,尸检证实肺栓塞,故术后需加强抗凝处理,早期加强患肢功能锻炼,避免血栓形成。⑼、PFNA系统的设计鼓励患者早期负重活动,但对于高龄、骨质疏松及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应持保守谨慎态度,可采取先被动后主动、先床上锻炼后负重锻炼的常规练习方法,可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出现,获得较好的结果。

4、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老年人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有利于防止长期卧床所产生的各种并发症,可以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邱贵兴等.骨科手术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3

[2]周青,沈云.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髓内固定方法的比较.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8:730

[3]祝晓忠,张世民,王欣,等.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的隐性失血[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7:1423-1426

[4]张殿英,姜保国,付中国等.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初步疗效分析.中华创伤杂志,2007,2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