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350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产后出血350例临床分析

胡雪峰

胡雪峰(黑龙江省漠河县人民医院黑龙江漠河165300)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4-0111-02

【摘要】本文总结分析了我科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10年间住院产妇15000人,产后出血350例,同时对影响产后出血的因素作了系统的分析,并对产后出血的原因作了进一步的讨论,并对产后出血的原因作了进一步的讨论,提出了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产后出血防治措施

产后出血,在目前来说仍然是产科临床上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的危害性不亚于产后感染与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产后失血过多,可迅速出现失血性休克,或由于失血使产妇的抵抗力降低,成为产褥感染的诱因。如休克未及时的抢救,可危及产妇的生命,如休克的时间过长,即使挽救了生命,还可因垂体缺血性坏死,以后发生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严重后遗症(Sheehani综合症)。因此在产前产时和产后应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对产后出血及时的处理,是我们产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使今后的工作更进一步提高特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这10年来产后出血350例作一分析,以资交流。

1资料分析

1.1产后出血发生率与有关因素

1.1.1发生率

我科10年间住院产妇共15000例,产后出血350例,其中初产妇9000例,经产妇6000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5%,产妇死亡4例,死亡率为0.1%。

1.1.2产后出血年龄

产后出血与年龄、多产妇均有很大关系,年龄越大,产后出血的机会越大,本文31-35岁发病率最高,占8.3%。

1.1.3产后出血与手术产手术产分娩后出血发生率较自然分娩为高,因为手术产分娩常存在着病理情况,引起子宫收缩乏力或造成软产道损伤的机会较多,手术产分娩的人数为660例出血90例,占13%。

1.1.4产后出血与胎儿的大小,胎盘的面积

婴儿体重在4000g以上的巨大胎儿产后出血的最多,因胎儿体积大,子宫过度膨胀或产程延长,子宫张力减低或软产道损伤。胎儿体积大,胎盘面积亦相应增大,子宫壁附着面亦越大,产后出血的机会增多。

1.1.5产后出血与产程

产后出血与产程的长短有很大关系,产程长,滞产,宫缩乏力,三个产程时间的延长均可使产后出血量增加,当第一产程>15小时,第二产程>2小时,第三产程>10分钟,总产程>21小时产后失血量及产后出血率有显著增加。尤以第三产程的影响最大,因此缩短产程尤其是第三产程的时间,对减少产后出血有重要意义。

1.1.6产后出血与合并症

产后出血伴有合并症的出血量明显增多,如妊高征,肝炎,心脏病,肾脏病,慢性高血压,其中以妊高症最明显,且随妊高征轻、中、重度的分类,失血量及产后出血率均依次增加,贫血亦可以降低产妇对产后出血耐受性。

1.2产后出血的原因

1.2.1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350例子宫收缩乏力占180例,发生率为51%。

1.2.2胎盘因素,主要与胎盘滞留及胎盘残留,350例中以上因素120例,占34%,绝大多数为第三产程处理不当引起,同时还可由胎盘粘连付胎盘引起。

1.2.3软产道损伤,急产或手术产时可引起软产道损伤而造成产后出血,350例产后出血当中,软产道损伤为45例,占13%。其中宫颈裂伤20例,阴道裂伤10例,阴道壁血肿15例。

1.2.4凝血机制障碍5例,占L4%,多发生在产后出血晚期,主要表现为血液不凝固,出凝血时问延长,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减少,三P试验阳性,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2讨论

2.1正确估计产时及产后的失血量,现在我们大多数单位都用目测估计失血量,特别是分娩2小时后回休息室至产后24小时内失血量常未估计在内,接产时浸入纱布敷料,产单的血量亦未计算在内。由于孕晚期产妇血容量增加,增加了产妇对失血的耐受性,常给人假象而使对失血量估计偏低,人为估计的失血量往往仅为实际失血量的一半。由于低估了实际失血量,当产妇出血发生休克时,常易造成血容量的补充不足而贻误抢救时机。因此正确收集和测量产后出血量有重要意义。应予以高度重视从接产起至胎儿娩出后2小时内总失血量≥400ml,或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总失血量>500ml者为产后大出血。目测估计血量加倍计算。

2.2重视会阴切开失血量

适时的作好会阴切开术,努力减少会阴切口的出血。及时的压迫止血或进行血管结扎止血,也是减少产后出血的重要方面.

2.3产前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合并症,尤其应作好妊高症及妊娠合并肝炎的防治工作,纠正贫血以提高时出血的耐受性,对有产后出血倾向的孕妇提前入院待产。

2.4严密观察产程,尽量缩短第三产程,注意胎盘剥离的先兆,遇第三产程出血多,或胎儿娩出后半小时,胎盘无剥离征象,应立即进行人工剥离胎盘术,如有胎盘残留应及时处理。

2.5产后2小时内应在产房观察,重点注意产后出血及其他情况,胎盘娩出后宫底注射宫缩剂,预防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

2.6如遇有软产道损伤,应积极进行缝合止血,以减少出血量。

2.7关于产后出血的抢救问题

2.7.1首先要补充足够的血容量,以输血为主,其次是寻找出血原因进行止血,原则上两者都可同时进行,除输血补液外,还应注意体位,给氧、保暖,维持主要器官功能,在输血之前先输入平衡液,输血是最重要抗休克措施,应尽早实施。在抢救深度休克时还要考虑扩大毛细血管床的容量,一般要在抢救休克的第一个小时至少输入失血量的40%。

2.7.2组织好临时抢救组,由主要负责医师指挥,分秘必争,迅速的有条不紊的进行抢救,随时研究并制订出治疗中的各项措施。必要时还可邀请专科医师会诊,协助抢救。

2.7.3如果需要转院治疗,应在适当止血或输血的情况下转送,原则上就地抢救,对可能发生的难产,或产后出血的孕妇最好在产前转诊,并由有经验的医生负责。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杨雪梅,李娟.产后出血的潜在因素分析与预防.中国医药指南2008.

[3]马长伟,董轶美.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