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效果观察

张真真李恩耀通讯作者

张真真李恩耀通讯作者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河南郑州450000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基金,水针位点注射治疗脑瘫患儿智力障碍的临床研究

(编号:14A630030)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治疗在小儿脑瘫治疗中所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小儿脑瘫患儿60例进行治疗分析,将患儿分为研究组(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患儿各3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可以降低患儿伤残程度,临床治疗价值高。

【关键词】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效果分析

小儿脑瘫指的是从患儿出生前到出生后大于在发育期间出现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姿势异常等,患儿智力低下,存在这明显的视觉、听觉、行为障碍,是导致儿童伤残的关键疾病,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会导致患儿终生致残。临床治疗的原则是降低患儿的伤残程度,改善患儿生活治疗,减轻家庭负担[1]。本文分析了综合康复治疗在小儿脑瘫治疗中所发挥的效果,为脑瘫患儿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诊治的小儿脑瘫患儿60例进行治疗分析,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小儿脑瘫的标准,临床症状表现为运动障碍、姿势异常、发育迟缓等,排除患儿患有心脏、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患儿家长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可以坚持完成本次康复治疗。根据患儿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患儿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0~5岁之间,平均(3.5±0.4)岁,对照组患儿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0~6岁之间,平均(3.6±0.6)岁,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数据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可比。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患儿身体痉挛的部位,采用反射抑制方法进行控制,当患儿肌肉放松后引导患儿完成简单的关节活动动作,让患儿逐渐适应平衡感,促进运功功能恢复[2]。对患者进行翻身、坐位、爬行、站立等姿势训练,训练要有规律,取得患儿的主动参与积极性,不要束缚患儿。

研究组患儿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治疗包括功能训练、中医针灸按摩、熏洗、引导教育和药物治疗等。功能训练:观察患儿的运动功能障碍情况,与家长共同制定训练的方案,训练的目标就是提升患儿的生活能力,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指导患儿完成运动、认知、学习等能力,必要时采用机械方法来纠正患儿的异常姿势,尽最大的可能恢复患儿残存的运功能力[3]。中医治疗;根据患儿的病理表现对患儿进行水疗、熏洗、按摩等中医治疗方法来促进患儿的局部血液循环状态,提升肌肉张力,增强患儿肌肉强度。引导教育:让患儿参与特定的社交游戏,逐渐恢复患儿的外界沟通能力,促进患儿语言功能的恢复。

1.3治疗效果评价

研究制定患者功能评分表,评分内容包括患儿的认知功能、行为功能、语言功能、社会适应性、感知功能五个主要项目,分为50项,满分为100分,根据患儿的症状表现对患儿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患病程度越轻,恢复好。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针对我院诊治的60例小儿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效果,其临床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5.0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对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进行差异检验,其中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只有当检验结果P<0.05时,判定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数据的统计上看,在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评定评分相似,在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评分统计(n,±s)

3讨论

新生儿出现后,大脑皮质细胞的数量停止增加,但神经细胞的长度和重量在抑制增加,从而脑重量的增加,但脑瘫患儿的损伤是静止的,对患儿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可以刺进病变脑组织,改善侧枝循环状态,激活被抑制的脑细胞,解除痉挛,从而促进疾病的恢复[4]。人类大脑中有很多的神经功能分区和通路,一种功能区域的脑细胞受损,其他组织细胞可以进行代偿,因此对小儿脑瘫患儿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

本文分析了综合康复训练对小儿脑瘫治疗取得的效果,研究组患儿采用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训练,从治疗评分上看(表1),在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功能评分相近,而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说明综合康复训练有着更好的治疗价值。对脑瘫患儿的早期诊断和护理非常重要,年龄越小,患儿发育程度越低,康复的效果好,因此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幼儿的发育状态,有发育异常要及时诊断治疗。对于存在并发症的患儿也需要保持积极的治疗心态,最大程度提升患儿残存的功能。临床治疗发现,加强对产妇围产期的保健,能够降低脑瘫患儿的出生概率,对于早产、难产、黄疸等患儿要进行早期的神经发育检查,早期诊断能够提升治愈的可能性[5]。需要加强对脑瘫疾病的科普宣传,加强对早期脑瘫保健康复的重视程度和健康教育,积极利用医疗资源来早期诊断和治疗,从而减少脑瘫疾病对患儿造成的损伤,需要让家长和社会各界意识到,3岁以内的脑瘫患儿痊愈是非常可能的,因此多关注幼儿的发育情况,增加对脑瘫疾病的警惕性。

结语:

在小儿脑瘫的治疗中,综合康复训练发挥了非常好的效果,患儿的症状明显改善,各项功能得以恢复,生活质量明显提升,有着积极的临床治疗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邓晓青.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4,23(02):148-149.

[2]李娅,吴建军.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观察[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5,11(05):37-39.

[3]尤仲敏.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效果观察(附230例报告)[J].山东医药,2014,14(05):103-104.

[4]彭敏,邹育庭,阳庆军,廖公平,吴珂,袁勤.综合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5,13(08):15-16.

[5]李文军.综合性康复治疗对小儿脑瘫患者的影响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5,16(07):1122-1123.

通讯作者:李恩耀(1975-),男,河南信阳人,博士学历,副主任医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从事小儿神经系统康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