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干细胞移植的护理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浅谈干细胞移植的护理方法

孙晓彤

孙晓彤(辽宁省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VIP1病房辽宁大连116001)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1-0316-01

【摘要】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生物医学服务中心A57部资料显示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所以干细胞移植对治愈人类许多疾病及延年益寿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护理

【Abstract】Thestemcellisonekindhastheself-duplicationabilitymulti-potentialcell.ThebiomedicineservicecenterA57materialdemonstrationstemcellisonekindofnotfulldifferentiation,stillnotthematurecell,hadregenerateseachkindoforganizationorganandhumanbody'slatentfunction,themedicalarenaiscalled“themulti-purposecell”.Thereforethestemcelltransplanttocureshumanmanyillnesstogetsickandtoprolongthelifehasthevitalsignificance.

【keyword】StemcellTransplantNurses

采用干细胞治疗有着多种优势:低毒性(或无毒性),即使不完全了解疾病发病的确切机理,治疗也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随着胚胎干细胞和iPS细胞的研究,更可能从患者自身细胞开始获得全能的干细胞,进而分化为所需细胞甚至器官,完全和自身匹配没有免疫排斥的细胞或器官移植已不再是梦。

1患者知情同意

“知情同意”是现代医学伦理学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亦是医疗实践中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医师认为患者应该接受干细胞移植,必须向病人讲解该项操作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并使其了解该项操作的程序及由此带来的不适。征得病人及病人家属的同意后,请病人及家属阅读知情同意书并签字。

2采血

2.1采血前采血前要告知病人可以正常饮食,但要避免大量饮水。采血前护士要衣帽整洁,六步洗手法,戴口罩。准备治疗车、清洁治疗盘、无菌治疗巾、棉签、皮肤消毒液、手消毒液、止血带、弯盘、无菌手套、60ML注射器、头皮针、无菌镊子罐、剪刀、胶布、肝素2ML、砂轮。核对医嘱,填写各项患者信息于胶布上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科室、住院号、床号。

2.2采血中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并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放好止血带,评估穿刺部位皮肤与血管情况,铺垫巾。操作者进行手消毒,戴无菌手套,对于进行CIK或CIK、CD联合治疗的患者,取60ML注射器,抽吸肝素2ML,使肝素充分附着于注射器管壁。接头皮针,将肝素推出1-2滴,按静脉穿刺法穿刺血管,见回血后采血50ML,抽血毕,松止血带,嘱患者松拳,迅速拔出针头,用棉签按压穿刺点。用无菌剪刀剪掉针头,将头皮针软管打结,轻轻转动注射器,使肝素与血混匀。但要注意的是单独进行DC治疗的患者,使用3ML抗凝采血管采集三管静脉血。如果患者采血困难,可使用两个注射器进行双臂采血,共计50ML即可。

2.3采血后将写有患者个人信息的胶布粘在注射器上,与取血人员做好交接并签名。整理用物,终末消毒。

3回输

回输前一日,病房护士应提前通知患者进行回输,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回输袋送到病房后,病房护士确认患者信息无误后,与运送人员作好交接并签字。回输物应及时回输。如遇特殊原因不能立即回输的应放入4摄氏度冰箱里,时间不能超过两个小时。回输时要使用输血器,速度约60滴/分钟。个别患者回输后会发生发热反应,通常不会超过38℃,可自行消退,无需特殊处理。

4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时刻注意患者情绪的变化,应以自己饱满的情绪感染患者,使患者树立信心,减轻或消除其焦虑恐惧、淡漠、依赖的心理。护士还应鼓励患者经常和其他移植的人保持联系,相互诉诉苦与乐。

5健康教育

患者出院后要告知患者每三个月回医院复查一次。患者出院后仍需继续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出院后的一年内要生活在整洁、通风、光线充足、绿化较好、无污染的环境中。亲友交往不宜过多,每天不超过两人;谈话时间也不宜过长,每次不超过半小时,且要禁止吸烟;患者尽量不停留于公共场所。

干细胞移植是一个新兴的领域,也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景的领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干细胞移植会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潘忠德,谢斌,郑瞻培.精神科临床工作中的知情同意权问题,2004,14:123-124.

[2]胡永年.医学心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