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电力企业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当前我国电力企业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刘浒扬

(国网眉山供电公司四川省眉山市620010)

摘要:为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需要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完成相应的管理体制改革,全面了解当前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实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建立起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等,以实现电力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

关键词:电力企业;管理体制;问题;思考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逐步发展与完善。在这一环境下,电力企业为了适应发展需要,采取了调整电价、输电分开等措施,采用具有市场经济特征的模式取代计划经济的模式。这些调整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国国情及人民的需要、克服了电力发展中的弊端。

1电力企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1电力行业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对电力行业的监管主要由政府完成,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中,政府在制定出相关的监管政策后,还需要执行实际的监管工作。根据不同的监管内容,由不同的部门承担监管责任,监管职能过于分散、联系性较差,监管力度也就大打折扣。而政府起到的作用过大,企业无法真正实现自身的管理作用。

1.2电力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不够科学

人力资源是社会资源中最活跃的资源,对企业经营管理会产生重大影响。在电力企业中,最主要的力量并不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决策者,而是工作在一线的电力生产人员。企业的决策者在制定出策略后,最终需要依靠电力生产人员进行实施。一线电力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效率与发展。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电力生产人员的教育程度参差不齐,接受过专业技术教育的工作人员比例还不够高,人才的整体素质不够低严重限制了我国电力企业向着更加专业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1.3垄断情况严重

电力公司在各个垄断中占据双重身份,如果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政府监管不到位,就会由网公司来完成电力定价。同时,电网公司会将风险转嫁到用户身上,即以捆绑电费的形式实现,并与发电厂签订长期合同,以长期控制电力行业之间的竞争,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电力行业的工作效率,不利于电力企业的长期发展。

1.4发展战略、管理思路不够清晰

一个企业能否长远发展,其实施的发展战略、运用的管理思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选择单一的战略管理模式,缺乏对战略管理的清晰认识,在管理上缺少创新性,管理效果并不理想。由于在企业的战略管理中缺乏清晰的思路,没有建立科学的人才战略机制与合理的绩效考核模式,企业在人力资源的发展上受到了严重制约。企业在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缺乏顶层设计、整体思路,在具体执行时,由于缺少顶层设计,突出问题之一便是在电改进行中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并且缺少解决思路。

1.5在预算管理上存在问题

电力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由于企业缺少详细、统筹的计划,在编制预算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过少,忽视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电力企业财务部门的日常财务分析工作,需要通过多部门的配合与协作,才能全面完整的掌握预算的相关情况,而企业内部的各部门之间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默契,有的甚至不能完全支持财务部门的工作,大大加大了全面实行预算管理的难度。有的电力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缺少清晰认识,没有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给予全面预算管理足够的重视,简单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就是财务方面的工作,没有把握全面预算的具体内涵和精髓,没有认识到全面预算全员性、全程性、全额性的特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效果甚微导致企业更加不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2优化我国电力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策略和方法

2.1准确定位

在开始对电力企业的管理体制问题进行解决前,首先要明确电力企业的角色定位,有利于在改革中实现最终目标。电力企业在当前电改进程中成为矛盾的焦点,但改革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把电力企业进行表面拆分,这种拆分并不会从根本上带来成效。电力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力企业的改革要以激发企业优势、优化电力供应为思路,要完善企业和政府并没有做好的事情。采取更加科学、系统、配套的管理与激励措施,应用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模式,提高电力企业的运作的透明度与效率。只有准确把握企业的定位,才能有的放矢。

2.2打造独立的监管机构

由于我国电力监管结构内部的问题颇多,因此想要提升对电力个体企业的监管效率,就要从监管主体角度切入,打造相对独立的个体监管机构,并且赋予这些个体监管机构一定的特殊权力,使得他们可以在政府和法律要求的范畴之内,统筹电力个体企业发展,重塑监管部门在电力行业的权威和公信。除此之外,鉴于我国大多数的电力企业都是国有企业,所以对其进行统一把控的监管部门较为分散,企业和相关监管个体机构之间的关系也呈多元化方向发展。个体监管部门要集中电力企业发展优势条件,结合市场的经济准则,以市场调控为主、宏观调控为辅,降低行政干预对电力个体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监管效用价值。

2.3建设全方位的电力市场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市场环境也对应的有所变化,电力市场的发展离不开个体企业的发展,因此要优化电力市场发展形势就一定要从具体公司单元建设出发,多方面打造电力市场优势。电网公司对于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并且在我国的电力领域占据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但是围绕其展开的监管工作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严重影响到电力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因而要借助多方要素来实现对个体企业的优化发展,可以尽可能多的引进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入电力市场,切断输电和配电业务的一致性,使得整体电力市场更加稳定坚固。让电网公司主要负责输电业务,提升资源配置销量。这样一来,个体电力企业就可以和其他业务对象开展长期较大规模的合作项目,显著降低用电成本,为电力市场提供稳定支撑和保障,促进电力行业的持续优化发展。

2.4企业实现多元化的经营方式

我国电力企业采用的是传统单一生产的经营模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电力行业对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管理效率低下。为了获得长期发展的动力,电力企业需要探寻多元化的经营方式,从而更好更快的发展。企业采用多元化的经营方式,需要多产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对企业的管理者决策者而言,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条件,才能制定出合理科学的经营方案,要找准发展的时机,适度扩大企业的发展投资,选择与企业长久发展目标相符的业务。

2.5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应当在管理体制改革中建立清晰划分产权、明确划分权责、政企分家的科学化管理制度。电力企业在管理中需要抓住管理重点,重视引进、培养先进的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基于公正公开的原则,引进选拔、考核培养出拥有专业技术的人才,再通过不断进行管理与培训,让人才在企业发展中起到推动作用。

2.6制定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

电力企业在实行管理体制改时,应对风险管理引起足够重视,因为在市场经济的特点中,风险是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的问题,而电力企业在竞争中,如果对各种风险的防范不够,,且处理不当则可能出现法律风险,基于此,企业应制定出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以提升自身的现代管理水平,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首先,提升每一位管理者和员工的法律意识,并定期安排相关的法律培训工作;其次,制定健全的规章管理制度,如《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制度》还有《法律纠纷管理办法》等,明确企业的权利和义务,提升企业管理的执行力;最后加大法律风险防范工作的投资力度,在企业内部成立法律事务管理办公室,请部门管理者定期参与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完善企业内部的法律管理工作;同时,企业负责人要对法律部门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以提升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能力。

3结束语

21世纪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电力企业不断在扩大企业规模和工程规模,形成了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力系统。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化的改革与调整也在进行当中。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科技不断发展的脚步,电力企业也需要对自身的管理体制进行调整,使企业探寻出更符合当前和未来发展方向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韩钊磊.整体性治理下的我国电力监管体制改革研究[J].电子测试,2016(22):67.

[2]万常洪.我国电力体制改革面临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