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港口信息采集系统研究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智慧港口信息采集系统研究综述

连坦帅

重庆交通大学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400074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港口日益成为现代物流综合运输网络的神经中枢,智慧港口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港口运输业务深度融合为核心的全面感知、多方联动,纵横协管的的智能物流服务体系。本文从智慧港口的信息感知系统出发,论述了目前港口信息采集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并指出了港口中信息孤岛与动态信息传输的问题。

关键字:智慧港口;信息感知;信息采集

1引言

港口作为全球贸易的关键性节点,在全球贸易和航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6年4月,交通运输部出台《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开展智慧交通示范应用,实现港口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提高港口物流效率及智能化水平。智慧港口能自动感知港口各类信息,并具备信息整合和自动处理能力,通过实时发布系统实现信共享和透明。并且,其应具有基于信息分析和处理的决策能力,能够为港口经营企业、港口服务企业及其他客户提供战略及运作决策支持。

智慧港口是以现代化基础设施及物流设备为基础,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港口运输业务深度融合为核心,实现港口的全面感知,构建多方联动,纵横协管的的智能物流服务体系,实现港口资源的整合和综合开发,促进资源的共享,从而实现降低港口作业成本,提升港口服务水平的目的。智慧港口应具有以下几个功能:1.透彻的信息感知能力、2.完备的信息连接网络、3.高效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4.丰富的智能应用系统。

2智慧港口中的信息采集系统

智慧港口的高效作业与智能服务是建立在其信息感知能力之上的,其主要是依靠前端传感设备及通讯技术,动态实时地监控前方生产作业及其相关信息(如船舶进出港、堆场信息、闸口以及运输车辆的实时信息)。先进的港口基础设施、感应设备及自动化装卸设备是透彻感知能力的基础。

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化时代最强有力的工具,在我国已经引起了广泛注意并深度应用,尤其是在港口的生产运营当中。

2.1信息采集的对象

信息化采集系统,包括管理信息采集与生产信息采集两部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属于工业自动化的部分,是用自动化生产、测量、显示等工具达到的生产的自动化,但如果能将港口生产作业过程中的信息采集起来加以应用,那么提高的不仅仅是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化与自动化程度,管理经营范畴的信息化程度也能得到一个质的飞越。

所以,在信息采集的对象上不仅包括管理信息的采集,而且包括信息化规划中所要考虑到的设备数据采集,也包括现场的状态信息的采集。对于一般港口来说,信息采集系统所采集的信息应包括以下几类:设备信息、堆场信息、泊位信息、人员信息等。

2.2信息采集系统软硬件技术与组成

港口数据采集系统集成了AICD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AICD技术包括条码技术、无线射频识别和数据传递技术、磁条磁卡技术、声音图像识别系统、光学字符识别技术等。同人工反数据采集传递方法相比,AICD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信息传递的时间,降低出错的概率,降低信息采集的人工成本。

在日常生活中,条形码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二维码,近年来在移动支付领域得到了广泛而深刻的应用,二维码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效率。与一维码相比,二维码所携带的信息远超一维码,但二维码设备也约为一维码的两倍。港口同物流企业相比,港口的设备、货物往往含有更多属性,因此二维码更加实用。条码的使用对于港口信息采集中具有重要意义。

IC卡可用于人员、车辆信息的采集和储存。其在港口信息采集中可用于:人员出勤信息;车辆进出信息;设备保养信息等。

3目前信息采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来讲,国内的港口信息化尚处于起步阶段,部分沿海大型港口建立起了初步的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处理网络。但是,这些信息采集系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3.1信息孤岛问题

有些自动化信息采集设备,其信息采集出来的

数据只能在本设备或某些相关的设备中使用,不能及时地传输至信息处理终端,可能需要手工录入计算机等,这样一来,不仅导致耗费人力资源,而且大大滴降低了生产效率,因此,制作一个良好的集成化信息采集与处理平台是解决这件问题的良好方法。

3.2传输动态信息的问题

在港口生产过程中,需要采集的不仅仅是静态化的信息,还有一些难以处理的动态信息,比如,想要确定港口中运输车辆的所在位置,运输货物的种类,运输货物的数量这些动态实时数据,在现存的港口信息化网络中是难以做到的。或许,我们需要更加先进的信息传感器,及时快捷的信息传输模式等。

4结语

传统的信息采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智慧港口所阐述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港口建设模式,电子信息、互联网云平台建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告诉发展为我们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主要阐述了关于智慧港口的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模式,提出了现存信息采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在新机遇、新形势下,积极推动技术创新,提高港口的智能化水平,对提高我国港口的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艺,李彩霞,李智,等.基于VegaPrime的“数字港口”三维可视化系统与构架设计[J].水运工程,2014(8):71-76.

[2]郑静,陆路.宁波智慧港口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4(11):40-41.

[3]包雄关.智慧港口的内涵及系统结构[J].中国航海,2013,36(2):120-123.

[4]柏堃.船联网RFID数据处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

[5]王超,封学军,王伟.基于RFID的港口信息采集系统设计[J].水运工程,2013(2):137-141.

[6]吉宁.威海港智慧港口EDI平台项目成本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7]徐磊,钱振明.智慧港口标准化建设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5(9):77-82.

[8]高虹桥,邵文渊,刘婷,等.智慧港口的技术框架[J].港口科技,2017(2):1-5.

[9]张文杰,邢军.智慧港口发展趋势研究[J].港工技术,2017,54(2):86-88.

[10]刘兴鹏,张澍宁.智慧港口内涵及其关键技术[J].世界海运,2016,39(1):1-6.

[11]孙录亚.智能港口协同工作方式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5(12):35-36.

[12]刘杨,王晓明.中国智能港口的建设框架设想[J].水运工程,2014(5):121-126.

[13]周翔,陈小鸿,董洁霜.多核化枢纽港集疏运系统优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4(4):739-743..

[14]王芳.大连港与营口港构建组合港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0.

[15]李伟.对外贸易港口集装箱调运管理系统的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

[16]JamesR,JoseJ,AntonyJK.SmartPortAllocationforAdaptiveNoCRouters[J].2015,2015:475-480.

[17]LambertiT,SorceA,FrescoLD,etal.Smartport:Exploitingrenewableenergyandstoragepotentialofmooredboats[C]//Oceans.IEEE,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