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呼吸机相关真菌性肺炎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ICU呼吸机相关真菌性肺炎的护理

张磊

张磊

(山西省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山西太原030027)

【摘要】目的:对ICU呼吸机相关真菌性肺炎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25例于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间在我院发生ICU呼吸机相关真菌性肺炎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全部患者行护理干预,探讨和分析护理效果。结果:19例患者存活,3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患者死于严重肺部感染。结论:对ICU呼吸机相关真菌性肺炎患者加强护理干预能够使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获得有效控制,避免病情加重,使患者的身体素质获得改善,从而提高其存活率。

【关键词】ICU呼吸机;相关真菌性肺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0-0125-01

1.前言

随着ICU呼吸机相关真菌性肺炎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其相关课题凸显出重要意义。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该项护理工作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ICU呼吸机相关真菌性肺炎护理的整体效果。

2.资料与方法

由于各种侵入性操作、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应用量的不断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呼吸机相关真菌性肺炎发生率较高,由于早期诊断难度较大且临床症状变化多端,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使患者预后获得有效改善,必须对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本次研究特就ICU呼吸机相关真菌性肺炎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2.1.临床资料

选择25例于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间在我院行ICU呼吸机相关真菌性肺炎治疗的患者,全部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女性占9例,男性占16例,年龄范围居于34至93周岁,年龄平均值为(74.6±5.2)岁,3例颅脑外伤患者,4例冠心病患者,4例高血压患者,3例糖尿病患者,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例脑血管疾病患者,6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

2.2.护理方法

2.2.1口腔护理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由于无法正常行使咀嚼和吞咽功能,因而容易导致口腔黏膜干燥现象的发生,会加大口腔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对患者行经鼻气管插管则能够保证患者经口进食,从而使口腔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护理人员需协助患者行口腔护理,采用浓度为5%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口腔清洗,早晚各清洗1次,同时为了避免出现口腔真菌感染,完成口腔清洗后还需配合应用维生素AD和制霉菌素。密切观察患者的口腔情况,若口咽部出现白色乳菌斑,需要立即告知临床医生并进行对症治疗。

2.2.2呼吸道护理作为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会对人体气道的天然屏障造成破坏从而为微生物入侵提供条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加强呼吸道护理能够使真菌性肺炎发生率获得有效降低。定期开展相关讲座,使护理人员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知识做到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定时监测气囊压力,做好记录,确保气囊压力保持在20至25mmHg之间;定时进行呼吸机管道更换,频率为每周1次,若呼吸机管道内出现污物或者痰液后需要立即更换;遵守医嘱对患者行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完成治疗后需对雾化装置行浸泡消毒;协助患者行翻身、拍背等,促进痰液有效排出,若患者痰液黏稠,排出难度较大,可于吸痰治疗时将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和4000U糜蛋白酶加入到患者气道中;对患者痰液量、性质以及颜色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现不良反应需迅速向临床医生报告以便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症治疗措施,使患者病情获得有效改善。

2.2.3病情观察定时测量患者体温,若出现低热现象可对患者行物理降温,若出现高热则应按照医嘱对患者行药物治疗;对患者痰液、尿液以及口腔情况进行观察;密切观察颈部、胸背部、腋窝、肛周、会阴以及腹股沟等容易发生皮肤真菌感染的部位,若出现红色或者粉红色丘疹、局部潮红、糜烂等现象需要立即进行治疗,对患者外涂抗真菌药物并保持皮肤干燥。

2.2.4加强抗真菌药物治疗监护患者应用抗真菌药物后容易引发各种不良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用药后的各种不良反应进行密切观察,实时监测患者的血液、肾功能、肝功能变化,降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减少以及发热、血清转氨酶升高和血钾降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2.5保证操作的无菌性ICU收治患者通常病情危重,真菌感染会加重患者病情,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保证操作的无菌性能够使真菌感染获得有效控制,安排专人护理,防止发生交叉感染;每日对监护仪等各种操作器械进行消毒;严格控制探视频率,医护人员以及探视人员进行病房前必须佩带帽子、口罩并认真洗手。

3.结果

全部25例患者中19例患者存活,剩余6例患者死亡,占24%,3例患者死于原发病引发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占12%,3例患者由于出现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占12%。

4.讨论

随着近年来由于医疗设备问题而引发的医疗纠纷日益受到关注,ICU病房设备、设施安全问题也成为了目前广泛研究的课题。呼吸机由于使用频率较高,并且其风险管理、维护以及维修时一项技术性较强、涉及内容较广的工作,对其的风险管理应受到高度的重视。

呼吸机相关真菌性肺炎患者病情容易恶化,若患者病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会加大其死亡几率,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使真菌感染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研究中,6例患者存活,19例患者存活,3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患者死于严重肺部感染。以上统计数据表明,对ICU呼吸机相关真菌性肺炎患者采取口腔护理、呼吸道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有利于推动患者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避免病情恶化,可使患者的生存质量获得优化和改善。

5.结束语

通过对ICU呼吸机相关真菌性肺炎护理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该项工作良好护理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对其多项影响因素与关键环节的充分掌控,有关人员应该从ICU呼吸机相关真菌性肺炎护理的客观实际需求出发,研究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护理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赵丽芬.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0):60-62.

[2]刘爱萍,赖晓全,陈如.ICU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调查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0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