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景观设计要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雨水景观设计要点研究

祝友兵

深圳市丽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雨水景观有其艺术性及趣味性,这种景观如得不到公众的认可,在建设和运行维护都将变得很困难。本文根据多年工作实践,从艺术性、趣味性、参与性等方面探讨居住小区雨水景观的设计要点。

关键词:雨水景观;艺术性;趣味性;要点

前言

雨水处理景观化是指在满足景观设计各项生态、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把雨水收纳、传输、存储等一系列功能设施的可视性和艺术性加入到设计考虑范围内。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不忽视视觉处理艺术化的重要性。景观化雨水处理设施可应用于绿色屋顶、天然池塘、湿地和称为洼地的生物滞留池等。同时也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透水铺装、水渠、蓄水池等硬质景观设施在工业及商业区的景观设计中。

一、雨水景观设计要点分析

(一)艺术性

雨水利用的景观措施在实现雨水管理功能之外,还可以通过一定的设计构思与设计手法,带给人以雨水为主题的美学体验和感官上的愉悦。雨水利用景观的艺术化设计可以使其在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具有更高观赏价值,也可以更多从美学角度出发,形成优美的雨景意境。

1.视觉方面

视觉是人感知周围环境最主要的途径,也是雨水利用景观艺术性体现的最主要途径。可以通过轴线、阵列、对比等设计手法来提升雨水景观的艺术性。

轴线的运用能够起到强调作用,在雨水利用景观中,中央水系、沟渠、植被浅沟乃至雨水管都可能作为景观轴线出现,结合居住区主要道路或场地的输水明沟若处在中央位置,则相当于中轴线,能够强化场地的对称性。

重复与阵列是创造节奏感与韵律感的方式之一,这一手法最常见于雨水种植池,在居住区主干道道路沿线、建筑周边、场地内部,都可以设置相互连通的一组线性或矩阵式种植池,不仅带来秩序感,串联的种植池与单独设置的种植池相比还具有更大的雨水容纳量和更强的过滤作用。

图1雪松河流域教育中心庭院雨水景观

对比手法的运用能够增加景观的丰富性和细节感,这种对比包括材料本身性质的对比,如色彩、明暗、质地等;也包括由此产生的雨水水流不同动态的对比。以美国华盛顿州的雪松河流域教育中心庭院内的雨水景观为例(图1a),对比手法在此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图1b中横线部分为整齐花岗岩铺地,其表面质感细腻平滑;网格部分为大大小小的不规则石材铺装,其质地比较粗糙。同时,作为雨水传输通道的明沟,其卵石填充部分与周围不规则铺装相比是细致的;而有盖板覆盖的区域,其隔栅纹样相对周围的铺地又是粗糙的。图1c中展示了不同构成形状之间的对比,图1d中,明沟中的水流为其带来动态,而流畅的曲线形外观本身也富有动感,与整个庭院的静态形成对比。这一案例虽非居住区,但其应用的对比手法是可以借鉴的。

2.听觉方面

人生活的环境中充满各种声音,不同音量、音色与节奏的声音,带给人的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雨声是一种来自自然的声音,淅沥的小雨宁静平和,能够安定人的情绪,倾盆大雨则充满力量感与紧迫感。当雨滴落在硬质中空的表面时,雨声会得到放大;反之,落在软质的实体表面,雨声则会减小。汇集起来的雨水在传输过程中,从较高距离跌落时会有清脆的声音,而距离较低时声音就变得柔和。在不同的介质上,雨声会拥有不同的音色,例如广泛为文人墨客所称道的“雨打芭蕉”“残荷听雨”“雨入秋竹”,就是雨水落在植物叶片上时形成的独特音色。要想创造音色上的丰富性,可以增加景观中使用材料的种类,如金属、玻璃、木材等,并穿插搭配叶片宽大和叶片细小繁密的植物,如上述的芭蕉、荷花、竹类等。雨声的节奏变化则可以通过汇集起来的雨水径流实现,对径流的流动与跌落两种状态出现的频率与比例进行调整,就可以形成多样的水声节奏。

3.嗅觉方面

通过嗅觉对环境的感知也是人感知周围环境的一种补充性途径,在园林中,嗅觉感受的主要来源是各类芳香植物。但人们也往往有一种感受,雨后的空气总是分外清新,这种清新感主要来源于降雨过程中空气里臭氧含量的上升,土壤中放线菌的活动和一部分植物芳香性物质的散发。所以,绿地比例较高,植物密度较大且相对封闭的小空间,能够作为集中感受雨后清新空气的场所。由于开花的芳香植物在降雨过程中会损失相当一部分花朵,不利于雨后欣赏,因此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可多考虑含有挥发性油类的芳香植物,如松柏类、香草类等。

4.象征与寓意

图2美国波特兰第七街市场的鲑鱼雕塑

与一般水景不同,雨水利用景观并不一定时时处于有水的状态,在无水时,为了充分表现其设计主旨,经常使用象征手法来传达“水”的含义,例如前文所述的旱溪。此外雨水利用景观还可以传达场地历史、当地特色文化等,使其内涵更加丰富。在美国波特兰市的第七街区市场的建筑檐沟出水口处,设置有一组金属质地的鲑鱼雕塑(图2),鲑鱼是北美地区分布广泛的一种鱼类,因其每年繁殖季都要逆流而上、长途跋涉地迁徙而被认为是坚忍勇敢的象征。在降雨时,屋顶的雨水径流经过檐沟的汇集,从出水口集中排放,冲击在鲑鱼雕塑上,恰如自然环境中鲑鱼逆流而上的状态。这一设计很好地切合了美国的鲑鱼文化,无论降雨与否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上海万科朗润园在建设过程中,使用场地原始建筑拆除时回收的旧瓦片作为小区步行道的透水铺装材料使用,既形成了对场地历史的纪念,也契合了该居住区的新中式设计风格。

(二)趣味性

对于景观而言,除了功能的合理完善与视觉效果的赏心悦目,趣味性的设计也是使景观独具特色的手段之一,有趣的设计可以令人会心一笑、童心大发,对场所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邻国日本在雨水管理方面的一大特色就是充满趣味的雨水小品,这些小品在社区、公园、校园等场所广泛分布,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拉近了雨水管理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于在儿童中普及雨水利用知识,具有很好的效果。雨水最重要的特征就在于其动态,对雨水景观趣味性的创造也要从动态入手,通过景观设施的设计表现雨水的降落、流动、蓄积等动态,使景观富有变化。如利用雨水的驱动:雨水从高空降落,带有重力势能,利用其冲力可以驱动一些小装置的运动。例如使用雨滴驱使转动的“雨水轮”:用薄金属片制成形似风扇的小构件,其重量很轻,只需要少量的雨水就可以使之转动(图3)。给金属叶片涂上条纹状的图案,则随着转速的变化所看到的效果也有区别。雨水轮可以悬挂在各种有雨水滴落的位置,如亭廊、构架、路灯甚至树枝上,也可与标识牌相结合,成为晴可观赏、雨有趣味的雨水小品。利用建筑雨水管排出的冲力较大的雨水,还可以驱动更为复杂的结构:例如在雨水管的出口处安装小型水车,下雨时水车随着水流转动,别有趣味。无降雨时,水车也可以成为居住区中儿童的游戏设施。更进一步地,可以在水车一侧的不同位置设置若干突起结构,充当琴槌。水车侧面支架上的相应位置悬吊不同厚度的金属片,当水车转动时,水车上的各个琴槌依次敲击金属片,发出清脆的声音(图4)。通过精心布置,甚至可以让这套装置在下雨时演奏出一段乐曲。

图3雨水轮图4趣味性的水车

(三)参与性

参与性是一种多层次的人与景观的互动,当可视性的雨水景观吸引了人的注意,使其驻足观看时,就已经体现了一种很低程度的参与性。而更近一步的可参与性设计包括提供接触雨水、调节组件设施的机会、在非降雨时段进行休憩、玩耍等活动的经济会等。参与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发现、进入和娱乐。

1.发现,即人处在景观环境中时发现雨水设施的机会,雨水利用景观能够吸引人的注意,是引发参与的基本前提。从其本身性质而言,富有艺术性和趣味性的景观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从位置关系而言,雨水景观可以紧邻居民日常出行、活动的路线和区域来布置,结合人活动中的视野范围和视线方向,使雨水景观出现在视野中部和视线的延伸方向。在活动场地周围的雨水景观,可以设置在坐凳等休憩设施附近,或与之合为一体,使人在此休息时能够自然而然地注意到。

2.进入,即在空间上进入雨水景观之中的机会,这主要针对体量较大的雨水利用景观而言,如下凹绿地、旱溪、湿地等。如果希望人进入其中,则需要有较为明显的入口及引导路径来充分显示其可达性。例如德国柏林的柏林大街88号居住区,在中轴位置的绿地内设置了一条长120m的旱溪,能够将地表的雨水汇集起来,传输到其末端的雨水塘中。这条旱溪成为了小区中的景观中心,不规则的石块可以供人小坐,并且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无论是否有水,旱溪都会吸引孩童在其中玩耍(图5)。

图5德国柏林大街88号居住区中的旱溪

3.娱乐,即提供玩耍或调节水流及雨水设施的机会。雨水在一系列管理设施中传输时可以形成缓流、急流、溢流、溅起水花等多种形态,不仅可供观赏,还可以通过设计提供零距离接触水流的机会,这尤其会受到居住区中儿童的欢迎(图6)。在雨水景观中设置能够移动的构件,例如明沟和植被浅沟中控制流量的小型水闸,或用于减缓水流速度的卵石等填充物,通过改变它们的位置,能够看到水流形态和流量随之产生变化。德国斯图加特的温嫩登居住区有一片可用作滞留池的下凹绿地内,其中散布着一些长短颜色不一的木桩,除了作为草地上的点缀,还可以用来记录每次降雨后滞留池中的水位(图7),而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加的标记也为场地赋予了自己的特色。

图6图7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雨水景观在设计时需要关注的三大要点的同时,且它本身的功能运作构成了一系列拥有美丽外观的雨水处理设施,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应采用各种对比手法技巧,营造雨水景观与人的互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英)奈杰尔·邓尼特,(英)安迪·克莱登著,周湛曦.孔晓强译.雨水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6).

[2]李升.湿地景观可视性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