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仓堡油田长6储层特征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吴仓堡油田长6储层特征研究

张继国任文强李林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吴起采油厂陕西延安717600

摘要:吴仓堡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吴仓堡油田主力油层。为了系统研究该套储层的地质特征,本文以吴仓堡油田延长组长6组储集层为研究对象,运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物性测试、压汞分析等实验方法,探讨其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并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

关键词:长6储层;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特征;物性

吴仓堡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最为宽广的伊陕斜坡中段油气叠合富集带,整体表现为西倾单斜,地层整体呈NNE走向,坡度仅1°左右。该区长6油层组地层厚度110m±,砂泥岩互层段。油层底部分布有一组5m±的泥岩层。其声波曲线表现为不对称“v”字型中-高值起伏。该段地层在全区分布稳定,曲线特征明显,易于对比追踪,是地层划分的重要标志层之一。油田实际控制含油面积约120平方公里,钻探工作开始于2008年10月,目前有注水井368口、采油井1240口,平均完钻井深2413m,采油速度0.98%,采出程度6.69%。

1长6油层构造特征

吴仓堡油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最为宽广的伊陕斜坡中段,整体表现为西倾单斜构造,地层整体呈NNE走向,坡度仅1°左右。区域内少有断裂发育,受古地貌控制,经差异压实作用和区域应力等作用局部形成小型鼻状隆起构造,加上上倾方向的岩性和构造变化,为油气的储积提供了良好的成藏条件。

通过绘制平面构造图,分析认为该区内长6油层组具有如下特征:(1)该区长6油层整体表现为西倾单斜的背斜构造,发育有多个鼻状隆起,局部发育有小突起或小凹陷;(2)整个工区构造比较平缓,坡降较小;(3)工区内构造变化简单,断层不发育。

2沉积微相特征

吴仓堡长6油藏地层划分到含油层系、油层组、亚油层组等三个级别;通过储层层次划分与对比,将长6油层组划分了三个亚油层组,即:长61、长62、长63。该区长6油层组沉积类型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三角洲前缘亚相类型分为四个微相,即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与水下分流涧湾。

图1吴仓堡长6三角洲前缘岩电特征图

长63小层沉积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工区中部支流交汇处发育有一个小型河口坝,席状砂主要发育在分流河道两侧,水下分流涧湾较为不发育。

长62时期处在三角洲前缘的推进期,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主,在河流入口处及工区南部各发育有小型河口坝微相,席状砂分布于分流河道两侧,水下分流涧湾发育于工区中部和北东角。

长61时期处于三角洲前缘的高速发育期,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主,工区中部发育有一个较大的河口坝,南部发育有一个较小的河口坝,席状砂主要分布于分流河道的边部,水下分流涧湾主要发育在工区的中部。

3储层岩石学特征

长6油组的薄片资料显示,砂岩储层中的石英含量分别为22.2%和23.5%,平均为22.9%;长石+岩屑含量分别为46.5%和35.6%,平均为41.1%,填隙物(胶结物)含量分别为31.3%和19.5%,平均为25.4%。根据前人砂岩成熟度分类标准,表明该区长6和长9油组砂岩成分成熟度差,岩石类型为含钙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岩石中杂基含量及碎屑颗粒的磨圆程度,能够定性描述其结构成熟度。

通过薄片资料统计结果,碎屑颗粒大小长6为0.16~0.21mm,长9为0.19~0.30mm,磨圆度次棱,分选好,风化程度中-深,胶结类型主要为孔隙胶结、压嵌、薄膜胶结,颗粒之间多为曲-线状接触。表明砂岩储层具有低结构成熟度特征。

岩屑成分主要为喷发岩、隐晶岩、片岩、千枚岩,还有少量石英岩屑、沉积岩屑,岩屑含量分别为12.5%和22.4%,平均为17.5%,岩屑呈块状分布。普遍见有云母,其含量分别为5.9%和5.0%,平均为5.45%,云母分布相对比较集中,常与细砂形成相间条带。

4储层分布特征

(1)横向剖面分布特征

该区油藏总体上由北向南砂体发育逐渐变差,含油性也逐渐变差。在油藏北部长63小层砂体发育较好,砂体较连片,而长61小层发育多个小而薄砂体,尤其靠近工区东部砂体的边片性也较差。油藏中部较北部砂体发育变化较大。长63小层砂体较不发育,多为单砂体或薄砂体,砂体连通性很差;长62小层砂体发育较好,整个层位出现连片的较厚砂体,含油砂体也较北部要好;长61小层砂体发育也较北部要好些,砂体较为连通,但仍主要以薄砂体较发育,含油砂体减少。油藏南部受沉积环境影响,整个长6油层砂体呈现砂体数多、砂体薄且连通性较差的特点。

(2)纵向剖面分布特征

为研究本区纵向砂体的发育及连通情况,在工区内绘制了四条纵向连井剖面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本区沿砂体走向砂体发育较差,发育多个薄砂体且砂体连通性不好。由于沉积期的不稳定,油藏剖面砂体多呈细窄条分布,连通性较差,多为砂泥互层段,长6油层组砂体都欠发育,相比而言长63小层最差,长61小层相对较好,长62小层处于二者之间。

5储层物性特征

5.1岩心分析

通过对区块内17口油井180个样品资料分析(表1),长6油层组孔隙度范围3.1~13.6%,平均值为8.06%;渗透率为0.039~38.82×10-3μm2,平均值为1.15×10-3μm2。根据《地质矿产行业标准》中的储层分类,该区长6砂岩物性整体属于低孔、低渗储层。

表1砂岩岩心资料统计表

5.2孔隙类型

本区长6油组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占总孔隙类型的3.1%;其次为粒内孔、铸模孔、长石溶孔,三者分别占总孔隙类型的3.1%;长6另有少量裂隙孔,仅占1.7%。各类孔隙所占的总面孔率分别为5.1%(表2)。

表2孔隙类型统计表

6储层分类及评价

6.1分类标准

许多学者(李道品、赵靖舟等)对低渗透油田储层分类评价标准进行了研究,提出各种分类标准,根据研究区储层发育用生产特征,特别是考虑到研究区及邻区长6、长9油层有效厚度划分的一般标准,此次研究采用赵靖舟提出的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储层的分类评级标准,对研究区进行分类评价(表3)。

表3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砂岩储集层分类标准(赵靖舟2004)

6.2储层评价

依据上述分级标准,本区长6储层类型从特低渗透层至致密层均有分布,总体Ⅲb和Ⅳa为主,为特低渗-超低渗储层。

7结论

吴仓堡油田长6储集层总体来说,拥有鄂尔多斯盆地储层的一般特征,储层成分成熟度低,储层物性也比较差,属于典型的特低渗-超低渗储层。

参考文献:

[1]罗晨.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长8储层特征研究[D].长江大学,2012.

[2]李兆扬.鄂尔多斯盆南部延长组沉积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2.

[3]王瑞飞,陈明强,孙卫.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J].地质论评,2008,54(2):270~278.

[4]窦伟坦,田景春,王峰,等.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储集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性质的影响[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6(2):153~159.

作者简介:

张继国(1982年10月-)、男、陕西富平人、工程师、2018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主要从事油田开发,油田开发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