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泥灸联合干扰电治疗腰肌劳损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1

中药泥灸联合干扰电治疗腰肌劳损临床疗效观察

1覃钰婷2覃周韦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545000

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电在结合中药泥灸治疗腰肌劳损临床疗效中的正性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到我科就诊并治疗的腰肌劳损患者60位,随机分为中药泥灸组30例(作为对照组),中药泥灸加干扰电刺激治疗组(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状况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腰肌劳损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6.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泥疗联合干扰电治疗腰肌劳损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效果优于单使用中药泥灸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药泥灸;腰肌劳损;干扰电刺激疗法

1.研究背景:腰肌劳损也称功能性腰痛,是一种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以腰或腰骶部胀痛、酸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为主要临床表现。此症发病高峰期为41岁到55岁,近几年此病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腰肌劳损在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同时也降低了生活质量。中医治疗腰肌劳损具有多种有效的方法,临床常用的有中药内服、中药外敷、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穴位注射等,以上方法在治疗腰肌劳损时均取得满意的疗效,其中中药泥灸对腰肌劳损痛症有明显功效。近年来,有越多研究发现立体动态干扰电对腰肌劳损有显著效果,疗效确切,现将比对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2.1资料与方法

2.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中医科门诊就诊的腰肌劳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1-55岁,平均(48.37)岁;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2-53岁,平均(48.13)岁;两组性别构成、年龄差异、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2治疗方法:

治疗组运用立体动态干扰电治疗:嘱患者俯卧位,充分暴露肋缘至臀横纹部位,选择腰部阿是穴治疗,电流强度以患者本人耐受为度,治疗时间20min。再使用中药泥灸治疗: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避免着凉,将含有制川乌、草乌、制乳香、没药、制附子、桂枝、当归、川芎、血竭等一定量的中草药研磨成粉,加水调成泥状。取出药泥外敷于命门穴、肾俞、气海俞及阿是穴,同时外用红外线理疗机隔空30cm持续加热30min,保持药泥温度,使局部皮肤泛红而不灼伤为度,[2]包裹好后热敷30分钟,治疗组30份泥灸分量、热敷时间相同。治疗组一天一次治疗,6次/wk,2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只使用中药泥灸治疗。两组治疗同时进行,同时结束,观察两个疗程,记录患者症状改善及好转情况。

2.1.4观察指标:运用视觉模拟VAS评分量表,让病人根据自我感受在横线上划记号,表示疼痛的程度。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后的VAS评分。

2.2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间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周后两组评分均降低,且两组VAS评分显示出明显差异(P<0.05),见表如下:

3.讨论

腰痛是指腰部一侧或者两侧的腰部或者背部及腰骶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骨质增生为常见的引起腰部疼痛的原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主要是神经根的机械受压、化学介质的炎症反应,免疫反应三因素,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1]泥疗法在我国腰骨痹症治疗史上历史悠久,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里就有关于灶黄土、土、井中土、久溺中泥等泥疗的记载,均属于中医外治法。中药泥灸具有活血化瘀,祛寒除湿,温经通络的功效,立体动态干扰电可以放松腰部紧张的肌肉,达到镇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本研究将这两者治疗相结合,中西互补,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我们建议临床研究方向更多倾向于这一治疗方法,为中药泥灸联合干扰电治疗腰肌劳损做更多研究铺垫和证明。

参考文献:

[1]牛月华,赵明先。刺络拔罐配合温针灸治疗棘上、棘间韧带损伤型腰痛53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10):36-37.

[2]陈辉.中药泥灸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