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风散联合氯雷他定对过敏性鼻炎Meta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玉屏风散联合氯雷他定对过敏性鼻炎Meta分析

高玉伟1王巍2通讯作者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

摘要:目的探讨玉屏风散联合氯雷他定对过敏性鼻炎Meta分析。方法检索CNKI、万方、维普、pubmed等,以“玉屏风散”、“氯雷他定”、“过敏性鼻炎”为关键词检索,行Meta分析。结果有效率效应量OR=8.16,Z=8.51(P<0.00001),玉屏风散联合氯雷他定的有效率明显。喷嚏缓解时间效应量WMD=-2.63,Z=17.92(P<0.00001),玉屏风散联合氯雷他定的流涕缓解时间缩短;流涕缓解时间效应量WMD=-2.63,Z=17.92(P<0.00001),玉屏风散联合氯雷他定的流涕缓解时间缩短。结论玉屏风散联合氯雷他定对过敏性鼻炎疗效明显,缩短症状缓解时间,仍需高质量的文献证实。

关键词:玉屏风散;氯雷他定;过敏性鼻炎;Meta

过敏性鼻炎由于存在抗原-抗体反应,氯雷他定无法改善过敏体质,易复发,且存在副作用。中医药理论、临床均取得了较大进展。其源于肺,与肾、脾相关,医家多从“肺脾气虚”辨治[1]。玉屏风散是中医扶正的经典名方之一,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功能补脾肺气、固表止汗,临床证实玉屏风散联合氯雷他定提高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2]。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检索CNKI、万方、维普、pubmed等。以“玉屏风散”、“氯雷他定”、“过敏性鼻炎”为关键词,检索截止至2017年4月,2名人员阅读文献摘要,初步筛选,按标准筛选文献。

1.2纳入标准

①符合“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性别不限;②随机对照试验,盲法或分配隐藏是否不受限制;③两组疗程明确,较好的均可比性,;④规范、标准的评价指标。

1.3排除标准

①未设置对照组;②重复发表文献;③有摘要无全文,基础数据不全;④综述类、经验总结类。

1.4统计学处理

ReviewManager5.2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以OR表示,计量资料以WMD表示,文献≥10篇,行偏倚性分析。

2.结果

2.1临床疗效

共12篇文章,效应量OR=8.16,Z=8.51(P<0.00001),玉屏风散联合氯雷他定对过敏性鼻炎,有效率明显。漏斗图显示文献位于虚线两侧,部分存在偏倚。

表1临床疗效

3.讨论

现阶段过敏性鼻炎的患病人数增多,不致命,但反复发作,降低生活质量,是诱导支气管哮喘的高危因素之一[3]。针对过敏性鼻炎过的不同病理环节,传统的抗组胺类药物治疗效果不太理想,氯雷他定具有高效、选择性的拮抗外周H1受体作用。除抗组胺作用外,其还具抗过敏及抗炎的作用,可抑制过敏性炎症初期及进展期的多环节。无论传统抗组胺药,还是氯雷他定,远期存在较高的复发率。

最早的记载见于西周《礼记?月令》,《素问?脉解篇》明确“鼻鼽”病名,认为其虚实夹杂,虚者为肺气受损,实为风寒乘虚而入,犯及鼻窍,津液停聚,遂致鼻窍阻塞而成[4]。《医方类聚》记载:“腠理不密,易于感冒”。玉屏风散出自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由黄芪、防风、白术组成,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全方黄芪,甘温,归肺、脾经,长于补气升阳,固表止汗,二者一补一散,构成益气实表御风之剂的核心组成[5],土生金,土旺则能健运,配以白术,健脾益气,《本草通玄》:“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研究发现玉屏风散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有效率显著,在缩短症状缓解时间上。本次Meta分析评价系统存在一定缺点,研究尽量收集阴性结果文献,将发表性偏倚降到最低。

药品不良反应文献增多,涉及多种药物和疾病[6]。研究发现,玉屏风散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不良率无差异。说明玉屏风散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安全性保证。由于文献未提及不良反应,难进行详细分析,是临床研究所缺乏的部分。

参考文献

[1]林洁琪,郑健,艾斯.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J].吉林中医药,2015,35(3):245-248.

[2]付莹坤,杨静,冯玲,等.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古代方剂分析[J].中医杂志,2015,56(20):1796-1797.

[3]周媛,王和生,刘兰英.哮喘与过敏性鼻炎相兼为患的中医药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15(16):145-148.

[4]谢慧.变应性鼻炎的中医治疗[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6,30(4):22-25.

[5]喻镁佳,金中梁,吴红样.中成药玉屏风联合顺尔宁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5):1005-1007.

[6]曾静,刘淼,何耀.Meta分析在药品不良反应研究中的应用与进展[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6,13(2):65-68.

作者简介:高玉伟(1991-),男,硕士,研究方向:针药结合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