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断及药物治疗

/ 2

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断及药物治疗

赵玉琴

赵玉琴(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职工医院妇产科152500)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4-0228-02

1诊断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断主要是排除性诊断,即排除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和其他疾病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如妊娠相关疾病,生殖器官肿瘤、感染,血液系统及肝、肾重要脏器疾病,甲状腺疾病,生殖系统发育畸形,外源性激素及异物所致异常子宫出血等。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作出诊断。

1.1病史详细询问个人发育史及月经史;了解异常子宫出血病因和诱因、类型、发病情况和诊疗经过;注意患者年龄、婚育史、避孕措施、激素类药物使用史;注意有否全身与生殖系统相关疾病,如肝病、血液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

1.2体格检查注意精神和全身营养状况;是否有贫血、出血性疾病症状和体征(出血点、瘀斑、紫癜和黄疸等);检查乳房发育情况、甲状腺和淋巴结情况,腹部检查触诊肝脾及块物情况。

2药物治疗

常采用性激素止血和调整月经周期。出血期可辅以促进凝血和抗纤溶药物、中医中药,促进止血。

2.1止血性激素止血包括选择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应按照流血过程、流血量、贫血程度来决定激素的种类和剂量。少量出血者,使用最低有效剂量,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大量出血者(注意排除由于孕酮引起的撤退性出血),要求在性激素治疗8h内见效,24~48h内出血基本停止,若96h以上仍不止血,应考虑更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断。

①联合用药:出血量不太多、仅轻度贫血的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可于月经第1日即口服复方低剂量避孕药,共21日,停药7日,28日为1周期,连续3~6个周期。急性大出血者,可采用复方单相口服避孕药,每6~8h1片,血止后每3日递减1/3量,直至维持量(每日一片),共20日停药。在此基础上加用雄激素,可达加速止血目的,如三合激素[黄体酮12.5mg,苯甲雌二醇(苯甲酸雌二醇)1.25mg,丙酸睾酮25mg]2ml肌内注射,每8~12h一次,血止后逐渐递减至维持量(每3日一次),共20日停药。

②雌激素:大剂量雌激素可迅速促使子宫内膜生长,短期内修复创面而止血。急性大量出血时可选用:结合雌激素(妊马雌酮)2.5mg口服,每6h一次,血止后每3日递减l/3量,直至维持量(1.25mg/d),自血止日算起共20日;己烯雌酚1~2mg口服,每6~8h一次,血止后每3日递减1/3量,维持量每日1mg;缺点是胃肠道反应重,药物吸收慢;口服药物不能耐受者可选用苯甲酸雌二醇肌内注射。血液呈高凝状态或有血栓性疾病史患者禁用大剂量雌激素止血。

雌激素应用的最后7~10日加用孕激素,常用药物为甲羟孕酮10mg,每日一次,停药后出血量会较多,一般于7日内血止。

③孕激素:原理是促进子宫内膜同步性转化为分泌期而止血,停药后子宫内膜脱落较完全,起到药物性刮宫作用。适用于体内有一定雌激素水平的患者。常用药物为17羟孕酮衍生物(甲羟孕酮、甲地孕酮)和19-去甲基睾酮衍生物(炔诺酮等)。以炔诺酮(妇康片)治疗出血较多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为例,首剂量5mg,每8h一次,2~3日血止后每3日递减1/3量,直至维持量(每日2.5~5mg),血止后20日停药,停药后3~7日发生撤药性出血。

④雄激索:旨在拮抗雌激素,增强子宫平滑肌及子宫血管张力,减轻盆腔充血,以减少出血量。适用于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仅作为雌、孕激素止血的补充疗法。

2.2调整月经周期性激素止血后必须调整月经周期,以促使子宫内膜周期性发育和脱落,改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停药后出现反跳性排卵和重建月经周期。

①雌、孕激素序贯法:通过模拟自然月经周期中卵巢的内分泌变化,使子宫内膜发生相应变化,引起周期性脱落。适用于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或生育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内源性雌激素水平较低者。于出血第5日起用雌激素。常用药物为结合雌激素[妊马雌酮(倍美力)]1.25mg,戊酸雌二醇(补佳乐)2mg,每晚1次,连服20日,于服雌激素以后10日同时加用甲羟孕酮,每日10mg或后5~7日加黄体酮10mg/d,肌内注射,连续3个周期为1个疗程。若正常月经仍未建立,应重复上述序贯疗法。若患者体内有一定雌激素水平,雌激素可用半量或1/4量。

②雌、孕激素联合法:开始即用孕激素可限制雌激素促内膜生长作用,使撤药性出血逐渐减少,而雌激素可预防治疗过程中孕激素的突破性出血。适应于生育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雌激素水平较高者或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常用药物为口服复方炔诺酮片(避孕药I号)或复方甲地孕酮片(避孕Ⅱ号)。自血止周期撤药性出血的第5日起,每晚一片,连服3周,连续3个周期为1个疗程。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常见症状讲座[J].中国临床医生,1985年03期.

[2]佟博民.源于妇科疾病的阴道出血[J].吉林医学,1987年02期.

[3]秦伟荣.无排卵型功血的护理体会[J].工企医刊,1995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