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病人的麻醉处理体会

/ 1

心房颤动病人的麻醉处理体会

孙东江

孙东江(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麻醉科云南大理671000)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6-0235-02

我院近2年共对24例合并心房颤动病人施行非心脏手术,现就有关麻醉处理的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4例病人中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46(21~81)岁,房颤病因为甲亢5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8例,冠心病10例,原发性1例。除3例急症手术外,其余病人均为择期非心脏手术。麻醉方法包括全身麻醉7例,椎管内麻醉11例,颈丛和臂丛神经阻滞6例。

24例病人中18例术前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5例甲亢房颤服用地高辛每天0.25mg、心得安每天30mg。8例二尖瓣狭窄和10例冠心病房颤服用地高辛每天0.25mg、硫氮卓酮每天90mg,1例原发性房颤单纯服用硫氮卓酮每天90mg,术前心室率控制在75~85次/分,其余6例病人心室率相对稳定,未接受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术中7例病人循环系统变化明显,心率和收缩压波动范围为47~162次/分和65~150mmHg,其中1例术中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经静注利多卡因2mg/kg、200JDC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

2体会

2.1对慢性房颤,术前以控制快速心室率为主,如能控制心室率在80次/分左右,病人多能耐受麻醉和手术。我们分别选用了地高辛、硫氮卓酮或心得安,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效果。

2.2术中处理应以维持心室率和循环系统稳定为主要目的,不同麻醉方法对此产生不同影响,如能控制适当麻醉平面,椎管内麻醉用于下腹部、下肢、肛门会阴区手术不失为一安全方法。但用于上腹部手术,由于血流动学波动大,较难维持心室率相对稳定。本组有4例病人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上腹部手术,术中心率波动范围为47~156次/分,且需交替使用增加心率(如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或降低心率(西地兰、心律平)药物。适当深度的全身麻醉可消除某些因手术操作带来的不良刺激和反应,但应避免麻醉过深或过浅。本组1例全麻病人因麻醉较浅,致使术中诱发室性心动过速,经静注利多卡因2mg/Kg、200JDC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

2.3手术后处理应视病情继续服用控制心室药物,如有指征,应积极进行转复律。

参考文献

[1]胡晓琴主编.心血管麻醉与体外循环.

[2]沈七襄主编.危重症疑难病患者的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