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肿型血管瘤1例

/ 1

肉芽肿型血管瘤1例

张小方崔尧曾峰李俊芳常苗

张小方崔尧曾峰李俊芳常苗(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洛阳二〇二医院病理科河南洛阳471003)

【中图分类号】R7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3-0174-01

患者,男,59岁。以“发现左肘后肿块两月余”为主诉入院。查体:左肘后皮肤隆起,皮肤表面光滑,无溃疡。可触及皮下一肿块4cm×3cm×2cm,质韧,活动度尚可,与皮肤表面无粘连。

病理检查:巨检:实性肿物一个,4cm×2.5cm×2cm,无明显包膜,切面灰红色,质软。镜检:肿物呈分叶状,毛细血管增生,部分扩张充血,血管分布不均匀,毛细血管间慢性炎细胞浸润,间质部分粘液变性。

病理诊断:(左)肘后肉芽肿型血管瘤。

讨论:血管瘤是软组织中最多见的良性肿瘤,由大量新生血管所构成。一般认为,其发生可能是胚胎期的一些血管母细胞,与发育中的血管网脱离,在局部增生并形成内皮细胞条索,互相吻合并最后出现血腔,进一步分化而形成各种血管瘤。血管瘤多属先天性,刚出生或出生后不久便可见到。一些血管瘤较晚才出现,其原因尚未清楚,其中,有些可能是局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血管增生,如肉芽肿型血管瘤[1]。

按肿瘤内增生血管的形态及所在部位的不同,可把血管瘤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良性血管内皮瘤、混合型血管瘤、肉芽肿型血管瘤、蔓状血管瘤、肌肉内血管瘤、海绵状血管平滑肌瘤等。血管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最多见于头颈、四肢,而眼眶、肠系膜、纵隔、腹膜后少见。在软组织则最多见于皮肤,其次为肌肉内。不同类型的血管瘤,在部位上亦有其特点[2]。

肉芽肿型血管瘤,亦又称为化脓性肉芽肿,多见于头面部,尤以口唇多见,占头面部的1/2。亦可见于四肢及躯干。本瘤与其他血管瘤有所不同,表现在:①发生较迟,无先天性及在婴幼儿发生者,20岁以后才发病的占60%以上,老年亦不少见。②大多数病史短于2个月,发展较快。③肉眼形态较特殊,均呈蕈状突起分叶状,内皮细胞增生较活跃,甚至在腔内形成乳头状突起,亦可见核分裂,但无病理性核分裂,细胞亦无异型性。毛细血管间有较多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间质常有明显的粘液变性,表面可有溃破。本瘤不同于炎症肉芽组织者是其血管分布不均匀,呈簇状或分叶状结构;炎症反应较轻,尤其在肿瘤的基底部毛细血管较丰富之处[3]。

本例肉芽肿型血管瘤,患者年龄较大,发生于四肢皮下,与常见的部位不同。镜下有慢性炎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增生,细胞无明显异型,血管分布不均匀,间质部分粘液变性,符合肉芽肿型血管瘤。

参考文献

[1][2][3]同济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中山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外科病理学(第二版)[M].湖北:湖北科技出版社,1999,1803-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