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皮试过敏反应的观察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1

青霉素皮试过敏反应的观察体会

谢命莲

谢命莲(重庆市巫山县人民医院404700)

【摘要】青霉素是临床常用抗生素,青霉素过敏反应系抗原和抗体在致敏细胞上相互作用而引起的。

【关键词】青霉素皮试;过敏反应;观察

【中图分类号】R5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2-0242-01【Abstract】Penicillinwascommonclinicalantibiotic,penicillinallergicreactionofAntigenandantibodyinteractioninsensitizedcellsupper.

【Keywords】Penicillinskintest;Allergicreactions;observation

青霉素是一种半抗原,进入人体后与组织蛋白结合而形成全抗原。对过敏体质的病人,可使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IgE)。临床工作中青霉素因为价格低廉,从而广泛使用;故使用青霉素前必须做过敏试验,并严密观察皮试过敏反应。青霉素皮试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何观察青霉素皮试过敏反应,笔者结合护理工作实际,多年临床观察体会总结如下。

1受试者因素

1.1正确判断受试者反应。如病人体质虚弱、睡眠不足、空腹、饥饿、心理紧张、情绪低落等,此时皮试出现的阳性反应要严格区分为过敏反应还是应激反应,两者机理完全不同。

1.2病人处于高热持续期,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且趋于平衡时,皮肤血管扩张、发红、皮温高等,此时皮试阳性率较高,故皮试可待高热消失或进入退热期,皮肤颜色恢复正常时进行。

1.3心源性恶病质病人,因周身血液循环缓慢,长期缺氧致皮肤色泽加深,皮试后应适当延长观察时间,有利于正确判断皮试结果。

1.4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变侵犯全身各系统,皮肤损害初期,全身出现大小不一红斑或皮炎,患者皮肤有损害,皮试时应躲开异常皮肤,皮试点应与皮损、炎症严格鉴别。

1.5病人对消毒液过敏,致局部血管扩张,皮试易出现假阳性。

1.6青霉素与霉菌有共同抗原,严重霉菌感染的病人对青霉素有潜在性过敏,可引起交叉过敏反应,皮试阳性反应可能性大。

2青霉素制剂因素

2.1青霉素生产厂家工艺有异,有的杂质多配制的皮试液易出现阳性反应。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发生与其水溶液中的降解产物与制品中所含杂质有关,极微量的青霉素在体内形成的青霉素降解产物和蛋白质结合成全抗原就可引起过敏反应。

2.2青霉素G的水溶液极不稳定,在接近中性的溶剂中(PH6-6.5)分解缓慢,低于或高于该值可使其降解加速,生理盐水PH值为(4.7-7),所以,皮试液溶媒应选择生理盐水。禁用注射用水,因注射用水是低渗液,皮试出现假阳性的可能性大。

2.3青霉素皮试液要现用现配,不能存放,针管不能重复使用。因为配制的青霉素皮试液中青霉素分子经过分子重排成为青霉烯酸,注入人体后与蛋白质结合成青霉噻唑蛋白和青霉烯酸蛋白而成为抗原物质引起变态反应。存放时间越长,青霉烯酸的含量越高,过敏反应发生率越高。

2.4青霉素皮试液在室温中的分解速度,室温越高,分解越快,皮试阳性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大。这种分解物为高分子聚合体,注入人体可以很快与蛋白质结合而导致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可引起过敏反应。

3操作技术因素

3.1由于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反应的严重性,部分医护人员过于谨慎,存有宁“左”“勿”“右”的心理,对皮试可疑阳性者或出现的应激反应不加综合分析及对照试验,一概定为阳性,这也使假阳性率增高。

3.2皮试时消毒液未干,即予穿刺,使消毒液随针眼渗入皮内,消毒液的刺激,也可出现阳性反应假象。

3.3配制的青霉素皮试液剂量,浓度不够准确,皮内注射刺入过深,注入药液过多,也可出现假阳性反应。

3.4其它:夜间由于光线不足,特别是冷光灯,使皮肤变白,故最好这时不作青霉素皮试。如确属需要,试敏结果要多人判断,应用时要医师在场,时刻警惕过敏反应的可能,并做好一切抢救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