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民警心理状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3

公安民警心理状况分析

庞华杰

庞华杰(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警体教研部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B844文献标识码:A

摘要:警察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压力的职业。因而,拥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无疑是一名警察人员必备的因素之一。如果警察的心理有缺陷,对公民、对国家都将意味着潜在的灾难。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造成警察心理缺陷的原因不外乎心理失衡、矛盾心理失调、逆反心理失控等。面对如此问题,我们有必要加强警务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指导、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及工作要求上加以改革,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警察心理不再是问题。

关键词:心理压力分析措施一、对现有的警察心理压力大的描述

随着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中的各种矛盾也日益显现出来。生活中充满了矛盾和压力,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精神的危机,如极度的紧张、焦虑、抑郁、孤独都有可能使人陷入穷境、困境和绝境。而个人生活的失意会形成公众各种潜在危害威胁着社会的安定。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的警察们,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心理压力与危机,一旦心理压力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就有可能引发悲剧的发生。

前不久看过一个影片,描述的是一个警察在开枪击毙匪徒时误伤一儿童,从此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一握枪手就抖个不停。当然最后警察还是找回了自信,但警察的心理问题却引发了我的关注。在百度中敲入“警察心理”四个字眼,马上浮现出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案例,值得人们深思。

2002年1月7日中午,陕西韩城矿物局公安处治安科科长李辉、公安处刑侦科科长韩念及韩8岁的女儿被枪杀。8日早9点20分,面对公安武警设下的天罗地网,嫌疑犯向卫国绝望的自杀了。据称,向卫国由于职务方面的原因与科长李辉和刑侦科长韩念存在恩怨,故酿成这场悲剧。惊天大案发生后,人们不得不正视一个无情的事实:向卫国存在严重的精神疾患。1999年的春,某市两名民警在执行完任务后已是华灯初上,俩人步入一家小饭馆,他们谈起工作;谈起国家突发事件失约而惹恼女友;谈及郁积在心头的不快和苦闷……,两人越说越觉得心灰意冷,于是相约互相开枪打死对方。“砰!”一声枪响后一名民警应声倒下,另一名民警在枪响后突然惊醒,看见倒在血泊中的战友,他猛然意识到自己撞下大祸,于是赶紧拨通了急救电话。可是在把战友送往医院途中,他也开枪自杀了。1997年发生在四川泸定的“赵春林事件”也是公安民警的心理压力未能及时缓解酿成的悲剧。民警赵春林在调解一起群众纠纷时,遭到其中一方家人及亲友的野蛮纠缠,无理漫骂和围攻殴打,未能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酿成开枪打死10人的恶性事件,在社会上造成极恶劣的影响。还有陕西某派出所教导员的自杀事件。面对这一幕幕悲剧的发生,我们在扼腕叹息与痛惜的同时,更引发了我们进一步思考。

二、对现如今警察的心理特点的分析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警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巨大的压力考验着我们每一个警察。我们知道自杀往往与压力过大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压力就是一个能量积累的过程,到了一定的程度必须进行释放。从新闻媒体相关报道看,过高的压力已经成为危机警察生命安全的杀手。压力一旦产生,就会使警察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这些不良情绪继续发展就会演变为抑郁,如果无法驱除抑郁,就有可能出现自杀现象。警察的心理压力郁积到一定程度而酿成悲剧已不是孤立的个案。正如每个人的活动都是由心理支配,巨大的压力固然有我们体制和工作性质方面的问题,也与其心理素质分不开的。比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的运动员,影响他们出成绩的原因有三个方面,即体能、运动技能和心理品质。前两项达到以后,主要就是一个心理问题,决定一个运动员能否成为冠军就是看他的心理素质如何。同时,我们的警察能否胜任除了体能和基本技能以外,关键还要看心理素质,如果心理素质不过关,再好的技能也会发展失常。

面对当今警察心理压力太大的局面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期望心理。期望心理是希望通过现实特定的目标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心理。这种心理具有双重性。从积极意义上说,期望心理是形成一定的理想信念基础,是努力实现自己目标的一种动力,没有期望就谈不上进取;从消极意义上讲,违背客观实际的期望心理又具有不稳定的特点,一旦期望的目标不能得到实现,人们就由期望变成了失望。由于人都是有追求的所以期望心理在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安全的需要”是其中一个层次。警察是满足公众安全需要的最佳载体,公众对警察寄予了高度的期望和信任。在公众心目中,警察应该是正义的化身和完美的名词,而一个警察的某些行为不符合公众的需要,甚至个别警察作出违法违纪行为,就极易出现心理学所说的“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的效应。因此,我们一直看到只要警察群体中一个反面典型,就如同一个重磅,立即在公众中掀起轩然大波。这种情况无形中对警察造成了巨大压力。除了工作上的压力,警察还必须处于聚光灯下,面对社会、公众的“审视”。张晓客说,相较于其他行业,公众对警察有着更高的期望,这种期望源于深层的社会心理需求。

(二)矛盾心理。矛盾心理是指对于事物难以取舍的心理状态。在现实中,矛盾心理之所以能成为干警中较普遍的社会心理,是因为在这一期间,旧的弊端已经暴露出来,而新的体制的成效还没充分显示出来。警察们要面临来自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矛盾,工作与休息的冲突,压力大、繁忙而无人理解,“就警察而言,他首先是一个公民,其次才是一名警察。”在接受《东方周刊》采访时,中国人们公安基础理论专业委员副秘书长许新源如是说。生命权、人格权、名誉权、休息权以及合法取得报酬的权利,其中以休息权被侵害最为普遍。另一方面,虽然警察工作两很大,但实际收入却和经济学的“高付出、高回报”的规律不符。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要让警察保持良好的心态显然不切实际。按照管理心理学的公平理论,人们总是通过横向比较来判断是否公平。因此,如果不能随工作量的提升而提高实际收入,则心态失衡的压力会始终存在。在这过程中,成就与问题相伴,正效应和负效应相随,在加上主观的某些原因,使不少干警的心理处于矛盾的状态。

(三)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以对社会正常运行的状态发生怀疑为基础上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之所以产生,从客观原因上讲,同社会风气不正常、利益分配不合理有关。从主观上讲,同人的偏激情绪有关。主要表现:一是好奇。二是埋怨。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三是反感,对许多事情不热心,不参与。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亨延顿在其研究现代化的专著《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有一句名言:“现在性的进程产生稳定,但现代化都会引起不稳定”。这同样适合社会心理。现代化的进程也必然引起某些不稳定。除了恋爱、婚姻、消费等常人都可能遇到的生活困扰,以及工作调动、内部关系等工作压力外,警察因工作需要大量接触社会“异类”和阴暗面,长此以往必将对其心理造成影响。从而使其思维、性格和情绪等出现不正常的波动,作为工作时间不定的职业之一,警察工作时间长,与家人总是聚少离多;生活无规律,与家人无法步调一致;顾及家庭少,与家人感情难以完全融合;时刻处于危险地带,给家人无限的担心等。有调查显示,中国一线警察平均每天工作11个小时到15个小时,平均每周休息一天。这种种的不如意,在经意与不经意间便形成了中国警察或多或少的逆反心理,严重的影响着警察的工作与社会稳定。

三、针对上述心理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

国家法律赋予警察较大的执法权利与执法空间。但同时对警察这个职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其中“较好的心理素质”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如果警察心理有缺陷,在执行公务中,心理长期处于一种不健康状态,会出现严重问题。一个平时也许很内向,较稳重的警察会突然变得狂燥而具有攻击性。个别警察在制止犯罪活动或审讯那些顽固不化、充满敌意和挑衅的犯罪嫌疑人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采取一些极端的措施危害到他人的生命安全,如开枪伤人、刑讯逼供、致人死亡等等,都将严重的影响公安机关整体形象。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当前警察心理压力的问题。

(一)在工作指导上,要把正确把握和指导警察心理问题放在重要位置。重视不重视警察心理决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是一个群众观点问题。首先,也是工作的一个指导思想问题。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什么,怎样把心理作为一个重要决策依据。为此,必须把研究和把握警察心理放在政治工作的重要位置,各级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收集了解和分析警察心理的专门力量和工作机制,对于警察在各个时期的心理做到心中有数,把具体的工作的重要依据。只要这样做,就一定会促进干警队伍的建设,同时也一定会建设全警察心理体制。

(二)在工作的内容上,要切实加强针对干警心理的工作内容。在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⑴引导期望心理。即要宣传警察工作的必要性和前景,要教育广大干警职工对警务工作的艰难和代价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⑵调适矛盾心理。要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帮助克服困惑感。

⑶化解逆反心理。采用科学先进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教育干警学会看得问题,只要这样,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提高其效应。

(三)在工作方式上,要改进工作方法。个体的差异性、层次性、决定了接受思想工作的选择性、层次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对症下药,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真实可信。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其次要以理服人。帮助干警职工正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把握自己的生活轨迹。第三要以情动人,处理好理解与引导,关心与帮助的关系。第四要讲究时效,增强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在工作要求上,要发挥在个人层次的调适功能。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接受外界的情况分为依从、认同、同化三种情况。依从是迫于压力的接受行为,认同是仿效的行为,同化则是自觉的接受。为此,政治工作也应进行三级调适。一级调适,解决依从问题,解决过激的心理冲突;二级调适,重在认同,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三级调适,重在内化,使干警职工自觉的以实际行动迎接改革,面对改革。

参考文献:

1.许新源.《人民警察伤亡是否可以避免》.[J]人民公安.1999.15.12;

2.沈渔沌.《精神病学》(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90;

3.俞国良.《社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8;

4.《公安基础知识》.2002;

5.《管理心理学》.2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