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预防呼吸内科老年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张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临床护理路径对预防呼吸内科老年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张洁

张洁

张洁

身份证320121198710311929江苏省南京市2100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预防呼吸内科老年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呼吸内科收治的老年卧床患者86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所选86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n=43例,接受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43例,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9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9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呼吸内科老年卧床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有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呼吸内科;老年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护理效果

前言

对于呼吸内科的老年卧床患者而言,由于病情过于危重,需长时间卧床治疗,间接导致了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压疮等一些比较常见的临床并发症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不仅会堵塞静脉血管,影响静脉血液回流,而且会损害患者的深静脉功能,降低其生活质量[1]。如若不能及时进行诊疗,甚至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基于此,本组课题将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6例老年卧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呼吸内科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86例老年卧床患者纳入本组课题研究,排除精神疾病、语言及认知功能障碍、心理隐患、肝肾功能衰竭、恶性肿瘤等因素后,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所选86例患者划分为两个组别。研究组有患者43例,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69.36±6.43)岁,病理类型:支气管哮喘12例,胸腔积液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6例。对照组有患者43例,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61~86岁,平均年龄(68.84±5.32)岁,病理类型:支气管哮喘10例,胸腔积液1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9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的统计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老年卧床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入院时,医护人员应主动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促使患者掌握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技巧,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坚持按摩患者的肢体肌肉。

研究组老年卧床患者选择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主要包括:①评估表制定: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状况预先制定护理评估表,患者入院后,应按照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填写,同时将评估结果详实记录在交接班记录中,不得遗漏。②严格评估:通过既定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评估表,认真观察患者的肢体变化状况,检查有无肿胀,测量皮肤温度,探查动脉跳动频率。此外,医护人员还应开展直腿伸踝实验,测算患者双下肢的周围径宽,合理评估危险因素,提前做好预防及准备工作。③基础预防:督促患者定时更换体位,以免过度压迫背部和臀部,同时要帮助患者开展被动和主动运动[2]。被动运动,即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通过挤、压、按、推等方式,对患者双下肢的腓肠肌、比目鱼肌等部位进行按摩;主动运动,即指导患者在病床上适当接受举腿、屈伸关节和踝泵训练。④物理预防:在病情稳定的状态下,借助气压治疗仪对患者双下肢进行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同时可以要求患者穿着静脉曲张预防袜,进而延缓静脉曲张病程的进一步发展。⑤饮食护理:卧床护理期间,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当调整饮食方案,尽量保证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果,禁烟禁酒,多饮温水,防止便秘。⑥健康宣教:随时向患者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制、临床危害、治疗方法、预后效果等内容,促使患者提升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主动学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技巧,提高护理依从性,自觉配合各项活动的开展。

1.3观察指标

通过护理干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发生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自发性气胸等并发症的例数,同时及时并发症发生几率。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3.0对本组课题研究数据加以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X2检验。如果P<0.05,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

2结果

研究组出现3例感染患者,2例压疮患者,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0例自发性气胸,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95%;对照组出现4例感染患者,5例压疮患者,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例自发性气胸,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9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3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的各方面身体机能均会明显衰退,再加上长期的卧床修养,不仅减少了肢体的活动量,还会限制肢体对血管的支撑作用,进而造成血管退化,导致静脉血液回流障碍,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3]。

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9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9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证明,与常规护理相比,临床护理路径在呼吸内科中的应用有助于预防老年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通过评估表制定、严格评估、基础预防、物理预防、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等方式,对老年卧床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可以减少工作失误,提升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同时还能增强患者的护理依从性,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的出现。因此,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以明显抑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临床症状,提升呼吸内科老年卧床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给予呼吸内科老年卧床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有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孟薇,李开来,杨珺楠.高龄卧床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相关因素分析及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后影响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17,33(3):242-245.

[2]蔡凤霞,张雅梅.观察临床综合路径护理干预防治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3):535-536,538.

[3]郜迎雪,成守珍,郭志东,等.护士对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知识、态度的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8,18(7):457-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