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N排班模式对基层医院夜班护士焦虑抑郁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APN排班模式对基层医院夜班护士焦虑抑郁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梁显华李秋

梁显华李秋

(广西玉林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护理部广西玉林537000)

【摘要】目的:探讨APN排班模式对基层医院夜班护士焦虑抑郁状况与睡眠质量影响。方法:2011年5我院实施APN排班模式,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A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实施APN排班模式前后的夜班护士进行测评,比较实施前后夜班护士焦虑抑郁及睡眠状态。结果:实施APN排班模式后基层医院夜班护士焦虑抑郁状况比实施前有所缓解(P<005),睡眠质量比实施前有所好转(P<005)。结论:APN排班模式能缓解基层医院夜班护士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

【关键词】排班模式;基层医院;抑郁;焦虑;睡眠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05-0180-02

护士是一个高风险和高责任的职业[1]。基层医院临床护士常因工作风险高、压力大及超负荷工作而出现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三班倒值班导致夜班护士睡眠无规律,睡眠质量降低,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护士的健康及工作效率。人员短缺,护理工作量大,怎么样利用现有的护理资源,进行合理排班保证临床夜班护士足够的睡眠,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激发护理人员的潜能,是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工作有待解决的问题。APN排班模式改变过去三班倒排班制,实施连续性排班及夜班双排班制,整合护理班种。为了解实施APN排班对基层医院夜班护士焦虑抑郁状态及睡眠质量情况影响,对基层医院夜班护士焦虑抑郁和睡眠状况进行测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抽取我院夜班护士78名,全部女性,年龄20~46岁,平均(3065±225)岁;职称主管护师8名,护师28名,护士42名;学历本科2名,大专30名,中专47名。

1.2测评工具:(1)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2],PSQI由19个项目构成,包括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的应用及日间功能7个成分。按0~3等级计分,累计各成份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0~21分,以PSQI>7分作为划分睡眠质量有问题的参考值,PSQ≤7分时认为睡眠质量较好,>7分时睡眠质量差,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2)焦虑自评量表(SAS)[2],该量表含有20个反应焦虑主观感受的项目,每个项目按4级评分,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3)抑郁自评量表(SDS)[3],该量表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每项目4级评分,其中10个正向评分,10为反向评分,标准分的分界值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1.3方法:2011年5月实施APN排班模式,实施APN排班模式前和实施后6个月分别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夜班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当场收回问卷。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χ2检验。

2结果实施APN排班模式前后基层医院夜班护士焦虑、抑郁、睡眠情况,见表1。

表1实施APN排班模式前后基层医院夜班护士

焦虑、抑郁、睡眠情况比较[n(%)]

3讨论

由于基层医院护理人员长期缺编,工作繁重,夜间值班人员少,夜班时护士必须单独面对急诊、抢救、死亡及意外不良事件发生,独立完成工作和承担护理风险,工作压力大。常为各种心理问题所困忧;特定的工作环境成为了焦虑和抑郁的原因[4]。而长期或频繁的昼夜更换班次扰乱了人体的生理节律,护士身体长期处于超负荷应激状态,工作忙碌拖班导致睡眠障碍,体力恢复不足。长期的睡眠障碍造成夜班护士对睡眠产生较高的心理压力,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体验增加。夜班护士的心身压力较多的来自于独自一人应对夜间繁杂的工作而产生的无助感和超负荷应激状态;因缺编导致的频繁倒班持续的心身疲惫难以调整[5]。实施APN排班,在现有护理人员的情况下,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加强夜间人力不足,实现夜间双人值班,新老搭配,技术互补,有效减轻护士工作负荷和心理压力。但基层医院夜班护士焦虑抑郁情绪、睡眠障碍要得到很好解决,还需提高基层医院临床护士的待遇及改善工作环境,及时给予夜班护士心理干预。

参考文献

[1]段凤娇,赵俊琢.临床护士心理品质浅析[J].现代护理,2005,11(15):1237-1239

[2]JanetSC.Psychometricevaluationofthe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J].JPsychosoRes,2004,45(1):5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75-378

[4]余华,许秀峰,宋建华.护士工作压力、生活质量、心理健康与工作倦怠关系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7,7(8):24-27

[5]夏佳芬,胡雁,李志红,等,关于护士夜班工作体验的现象学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90-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