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牙髓正畸联合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XX例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牙体牙髓正畸联合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XX例探究

温小明

醴陵市四医院湖南醴陵412212

【摘要】目的:探究牙体牙髓正畸联合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的具体疗效。方法:整理和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间本院口腔科收治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临床数据,在取得患者同意后随机挑选54例患者进行本次实验。采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包含2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修复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明显更低,同时其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牙体牙髓;正畸联合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

恒上前牙龈下牙折在口腔科中十分常见,若其根冠根折的位置在牙龈下方比较深时,在切除多余的牙周组织后,很容易因为各类因素导致修复体和牙根组织不契合,而引起牙周组织炎症,不利于患者恢复[1]。临床中采用的将牙周去除后再进行修复治疗,但治疗效果欠佳,需要研究更有效的治疗方案。现阶段,牙髓正畸联合治疗的方案获得不错的成绩,并被广泛应用[2]。整理和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间本院口腔科收治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临床数据,在取得患者同意后随机挑选54例患者进行本次实验,探究牙体牙髓正畸联合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的具体疗效,以下为实验过程和结果。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整理和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间本院口腔科收治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临床数据,在取得患者同意后随机挑选54例患者进行本次实验。采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包含27例患者。其中对照组16例女性患者,11例男性患者,年龄在23-63岁范围内,平均年龄(42.9±3.1)岁,实验组13例女性患者,14例男性患者,年龄在21-61岁范围内,平均年龄(41.5±3.4)。所有患者均为单发性恒上牙折,没有其他并发损伤,其他组织的功能均为正常。对比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未发现明显差异,具有良好的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常规修复治疗:将其口腔进行消毒处理,将患牙附近的断端和牙周组织进行清除,并做好止血工作,根据其牙体的缺失情况来确认进行龈切联合翻瓣且去骨或不去骨,使其牙槽骨顶端在断根处下沿4mm,保证其创口可以正常恢复,并符合生物学宽度。根据患者的牙体组织损伤具体情况,来制作金属桩核或石英纤维桩核,将义齿植入修复。

实验组患者采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治疗:在前两周对患者进行根管治疗,若其恢复良好没有其他异常情况,就可以进行修复前的牵引正畸治疗,首先处理恒上前牙龈下牙折,将其牙折断端和组织进行取出,随后采用残根牵引。牵引钩为长度0.8mm的不锈钢丝,钩长应为根长的一半,再将材料置于并固定于根管。唇弓和牵引桩的距离应该为牵出牙根的距离,需要保证牵引方向和其牙周方向相同,力度应不超过20-30g,告知患者定期进行复查和治疗,7天复诊一次,待其牵引力符合修复标准时,则可以给予丝线固定患者的牙齿,时间为2个月左右。随后对患者的牙冠进行延长和处理,在治疗后1个月左右完成修复。

1.3评价标准

采用本院自制的表格根据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其中患者的牙根尖和附近组织均完全正常,未发现牙周炎为显效;患者的牙齿未出现松动和疼痛,牙根尖和附近组织基本正常为有效;患者的牙根尖病变未得到改善,并且发生牙周炎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进行分析后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而实验结果中,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本文中一般资料的年龄信息应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采用t值进行检验,若p<0.05,则说明实验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明显更低,同时其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讨论

恒上前牙龈下牙折会对患者的面部、牙齿功能造成影响,不利于其正常生活,在常规治疗中,首先需要将其牙周去除,修复断端后进行植牙,会影响患者的牙周组织和牙断根,很容易出现各类并发症,且需要长时间治疗,不利于患者预后恢复[3]。

牙体牙髓正畸联合可以保留患者牙周组织的完整性,不会对其原组织造成很大的损伤,且可以更好的稳定患牙,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但是需要在治疗时,保留患者的牙根、桩冠固定性,同时得保证其牙长轴和牵引方向相同,复查时需要重点关注,若发现不对应立即调整角度[4]。

此外,还需要在牵引时对患者口腔内的组织进行保护,才能使牙龈组织和牙齿之间更良好的接触,保持协调的关系,通过定期复查,可以降低牙周组织出现增生的情况,促进患者尽快恢复[5]。

综上所述,在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柯宝仪.牙体牙髓联合正畸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效果及对治疗总有效率的影响[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03):47.

[2]诸葛南山,郭晓峰.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用于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34):86-87.

[3]赵利芳.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术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3):41-42.

[4]朱丽亚,刘晓锦,李洁.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牙体牙髓联合正畸牵引修复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18):2979-2980.

[5]吕显艳.牙体牙髓联合正畸牵引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7):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