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业企业财务成本分析与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浅谈电业企业财务成本分析与控制

贲玲

贲玲/广西水利电业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成本管理是广大电业企业一个十分重要的管理环节,是其实现该目标的一个重要措施。本文针对电业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科学可行的措施,目的是为强化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

【关键词】电业企业;财务成本;分析;控制

“成本最低化、收入最大化”构成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电力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特殊行业,主要从事发变电项目、客户接入项目的土建、电气设备安装等工程建设,因其产品本身所固有的特殊性,电力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经营管理都有着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广大电力企业想要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必须在成本方面做文章,因此,对于广大电力企业来说,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电业企业在财务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控制意识不强

企业的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不强,对于成本控制工作并未引起高度关注。由于受到了传统观念影响,市场以及法律观念极为欠缺,合同意识淡薄,有的企业因为手续不完善以及证据不全而无法将工程款收回,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成本。

(二)成本预算管理比较粗放,缺乏精细化管理

从预算方法的层面而言,预算分解并不科学,因为企业的规模往往较为庞大、业务的类型相对繁杂、指标可比性比较差等等,所以,针对各类资产的预算不应该生搬硬套选择相同的预算标准;从预算控制的过程而言,相应的跟踪监督机制有待健全,成本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解决,并未发挥预算控制应有的作用;从预算的考核方式而言,企业并未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估体制,无法对有关部门、人员进行及时实施科学有效的奖惩。

(三)缺乏优秀的专业管理人才

由于电力施工企业长时间依靠电力主业,在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方面压力和动力不够,企业并不注重优秀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企业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企业的很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比较差,既有扎实的成本管理理论又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管理者凤毛麟角。因此,大部分的电力施工企业的成本目标分解不合理、责权利落实不到位,成本的管理工作较为混乱,从而使得电力施工企业的成本压力进一步增加。

(四)企业成本管理基础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企业的成本计划、决策等工作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在完善的成本管理基础工作之上,这些管理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了成本原始记录、定额管理、验收管理制度等等,假如管理的基础工作不扎实,成本计划、决策工作就将缺乏客观、真实的数据支撑,电力施工企业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改进成本管理、强化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按照科学发展的理念进行成本管理

第一,确立“大成本”意识。对企业而言,成本控制必须是一项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管理的工作,企业应当将其成本细化为筹资成本、生产与经营性成本以及工程建设成本,并且应当将员工的福利、各项财务费用以及营业外支出等支出作为企业成本控制的范畴,将企业、社会团体等占用的各项成本费用开支全部收回。第二,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将组织的管理需要以及每一项成本管理的具体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基层班组以及员工身上,采取兑现效益工资等措施激发所有员工的成本意识。除此之外,还应建立成本效益意识。电力施工企业不应当将成本管理单纯地理解为节约成本费用,还需要从投入能不能产生更大的使用价值,能不能为企业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强化电力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进一步改进成本管理工作。

(二)提高企业所有员工的成本意识

广大企业务必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所有员工的成本意识。一方面,加强成本控制以及加大资源有效利用的宣传力度,另外一方面,建立健全分级控制以及归口控制等相关责任制度。因为企业的规模比较大、员工比较多,所以在实施成本管理的时候,必须实施科学安排、分级控制、清晰定位每个层面成本的具体管理职责,进而实现整体布局紧密结合科学分工,既能体现统一规范同时又具有个性创新,并且将员工绩效与其成本控制有机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成本控制的意识。

(三)完善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使预算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企业推行成本预算管理能够降低成本,减少财务风险,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各种投资、业务、资金、人力资源、科研开发以及各项管理工作是预算的基础。而这些工作并非财务部门能够决定的,所以成本预算管理工作必须得到企业内部各单位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从而有效优化整合企业内部的各项资源,从而编制出切实可行的预算方案。此外,在实施成本预算管理的时候,务必实施刚性成本预算,提前预算。在加强电力施工企业预算刚性的时候,需要增强预算的透明度,以确保成本管理以及成本预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切实搞好企业成本管理的相关基础工作

主要包括确保各种原始记录、所有的会计凭证、相关统计资料等信息的准确、准确,以便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企业生产运营当中的基本情况。搞好成本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从而为预算管理提供数据支撑。此外搞好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还需要进行建章立制、搞好定额标准、计量、竣工验收以及竣工决算等工作。

(五)建立健全企业的监督以及考核机制

在成本管理的执行当中,企业必须对成本发生的全过程实施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监督工作,及时查出工作过程中存在的所有偏差,并且及时找出原因以及有关责任人员,并且提出改进措施,落实整改情况,实现闭环管理,提高成本管理的成效。此外,企业还应当将成本控制纳入到全员的绩效考核当中,使得个人的业绩考核完全融入到企业的成本管理的全部过程。

总之,从财务成本的角度看,企业要想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降低成本是最佳途径。这也是向管理要效益的真正内涵所在。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十分重视企业的财务成本控制工作,财务成本控制是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要转变经营机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首先加强财务成本控制,只有把财务成本控制好了,才能提高企业的效益,增强企业的活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苏桂红.探讨成本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J].中国集体经济,2011(33)

[2]程晓燕.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目标的探讨[J].China’sForeignTrade,2011(22)

[3]孙永强.永发热电厂存货成本控制的财务管理技术[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09)

[4]张碧玉.财务成本控制在公司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金融经济,2011(12)

[5]付艳丽.浅谈油田内部财务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J].China’sForeignTrade,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