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工程建设领域的反腐倡廉工作

/ 2

浅谈如何做好工程建设领域的反腐倡廉工作

戴明金

戴明金

扬州市江都区建筑工程管理局监察室主任225200

本人在建筑战线工作20余年,一直从事行政监察工作,作为工程建筑领域的老兵,常常对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进行思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的反腐败预防工作犹为重要,反腐败工作不仅是我们在工程建设监管工程过程中开展工作的第一条防线,也是工程建设监管过程中的基本保障。我们要运用多种方式做好新形势下的工程建设领域的反腐败预防工作。

一、工程建设中腐败问题的表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下,工程建设由过去国家投资改为多家投资,投资主体开始多元化,施工队伍也由部门过去独家经营,改为向社会招投标。这种变革中往往容易发生一些腐败问题,从工程建设方面的案例分析,工程建设中的腐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在工程发包和承包环节

现有的工程建设单位多半采用业主负责制,承包方的主导权掌握在发包方手里,承包方为了承包到业务,往往选择“走捷径”。一是走后门:从而贿赂掌握发包工程的实权人物;二是让发包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批条子”、“打招呼”。以及少数承包人揽到工程后,将工程转包给不具备资质的另一个承包人,通过层层转包,从中渔利。

2、在工程施工、验收、预决算环节

在施工中,一些施工单位习惯施以小恩小惠,如请吃饭、以钱物贿赂等手段收买建设方主要负责人,而这些负责人往往经不起拉拢腐蚀,“睁只眼、闭只眼”,为施工方大开方便之门。不仅默许施工方偷工减料、弄虚作假,允许施工方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或者是在工程施工中不执行工艺要求,粗制滥造,伪造记录;而且允许施工方不按规定选取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从事工程建设;更是允许施工方不按规定进行交工验收而将工程交付使用,有的甚至将豆腐渣工程评为合格工程。

3、征地拆迁弄虚作假

工程建设的征地拆迁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是腐败问题集中出现的一个环节,其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征地干部不认真核对有关征地数据,甚至收受贿赂,相互勾结骗取征地款。二是有的村干部利用工作之便虚报补偿款或私分征地款。三是有的村民借工程建设之机抢种抢建以求获赔。

二、工程建设中腐败问题的成因

1、经济制度和体制不完善,存在一定弊端

当前,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同时发挥作用,难免存在诸多缺陷:既存在计划体制的较大弊端,也有新体制的幼稚和不成熟;既有两种体制的磨擦和碰撞,也必然有漏洞和空档。客观上为少数腐败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使得经济活动中渗透了权力的“魔力”。在这种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并存的情况下,企业走向市场步履艰难。有权的部门和人员能够凭借手中的权力左右市场行为的取向,无权单位和个人想办事、办成事,只有靠钱来进行“感情投资”、“通关节”。这种私下的“权”和“钱”的交易行为,是滋生腐败和不正之风的主要根源。从我们近几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许多都是涉及到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

2、管理模式不适应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机构不适应。前几年,有些地方政府自筹资金建设的项目,往往是由地方政府从有关部门抽调力量组成工程建设指挥部,用指挥部的形式来指导工程建设。由于这种机构是临时的,人员来自四面八方,尽管有制度,但管理难到位。二是承包不规范。部门内部的大中修工程、改建工程采用合同管理的比较多,制约工程的诸多因素都掌握在发包方手中,如工程费用的支付,工程质量的要求,工程数量的计算,工程设计的变更以及工程验收和结算都在发包方的控制之中。因此,承包方为了在施工中顺利过关,不得不加大感情投入,由最初的小恩小惠逐渐发展到用钱物贿赂发包方有关人员。发包方有的工作人员甚至利用手中的大权,主动向承包方索拿卡要。

3、市场行为不规范导致的无序竞争

由于这种无序竞争,使得正常经济活动中,行贿受贿、收受回扣、请客送礼、搞高消费之风有增无减,有的企业虽然靠歪门邪道取得了暂时的经济效益,却搞乱了建设市场,腐蚀了党员干部,损害了国家根本利益,最终也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建筑施工企业被迫参与这种不正当的无序竞争,不得不大幅度地提高业务招待费用,为了绕过财务制度的束缚,一些企业设立了“小金库”。加之公有制企业产权不清和对经营者的约束不力,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为滋生腐败分子和内部“蛀虫”提供了温床。

4、对腐败行为的监督和处罚不力

在政治体制上现有的监督执法机构缺乏相对独立性,制约职能和手段不够强大,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尽管我们现在有上级监督、同级监督和群众监督,但上级组织和基层群众都不可能及时了解具体情况,等到把情况搞清楚了,已变成了事后监督;因此造成了许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腐败大案,错失了将其遏制在“萌芽”状态的时机。

5、监督机制不健全

有的工程建设项目没有严格的材料验收制度;没有严格的工程结算制度,在工程结算时,仅凭施工人员认可,就付了款,结果造成了多付工程款情况的发生;内部虽有审计,但往往只起到核实财务帐目的作用;有的虽有制度、规章,但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如工程计量、工程变更等这些伸缩性很大的工作,一般在制度中没有明确的监督制约条款,在合同中也没有明确的制约规定。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往往容易给腐败者留下可乘之机。

三、防止工程建设中腐败问题的对策

1、公开、公平性竞争

首先要建立规范地建设工程招投标交易市场,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运作,杜绝“暗箱”操作,防止招投标过程中的关系标、形式标和陪标等弄虚作假现象发生,使所有建筑施工企业能在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中自由竞标。同时,还要对建设工程的物资采购实行公开招议标,制止私下交易,增加透明度,从根本上遏制物资采购环节中的以次充好,回扣等不正之风。另外,工程建设交易市场还要推行“双合同”制,即:甲、乙双方除了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外,还要同时签订《党风廉政合同》。明确双方的廉政责任和违反处罚措施,从而增强双方的廉政意识。

2、切实建立起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

在招标审查时,除对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业绩进行审查外,还要对其能否承担起相应的经济责任的能力进行审查。也就是说,一旦出了工程质量问题是否有能力承担起返工责任,并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严格追究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建立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一要建立健全施工档案。施工队伍、设计单位、业主、监理单位及有关个人档案都要输入电脑,永久保存备查;二要从行政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三个方面落实责任制。

3、领导遵纪守法,做好表率

一是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领导要带头执行纪律,做到不打招呼,不递条子,不搞权钱交易。二是不搞“领导工程”,不搞“献礼工程”,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三是对属下的工作多一些指导、支持和督促检查,少一些直接干预。四是制定明确具体的岗位责任,明确每个岗位的职权和责任。

4、加强教育,提高素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党员、干部永远保持清醒地头脑,防止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最根本的是要抓好预防性教育,普遍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免疫力。首先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宗旨教育,使广大干部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淡化“官念”,增强“公仆”意识。另外,要把党风廉政教育贯穿始终,经常利用各种正反典型,开展以案说纪教育,做到“警钟常鸣”。还要建立健全干部廉政档案,全面推行干部定期“述廉”和定期交流换岗的做法。

总之,抓好工程建设领域的党风建设和反腐斗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闭其功于一役,需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我们坚信随着改革的深化,中央和各级党政部门惩治腐败力度加大,以及广大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工程建设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定会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