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高凝状态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恶性肿瘤高凝状态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的效果分析

帕尔扎纳·努尔太

帕尔扎纳·努尔太

(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人民医院内科新疆塔城834600)

【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肿瘤高凝状态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平均对照分组的方式将2014年2月~2016年1月期间来院治疗的74例处于高凝状态的恶性肿瘤患者分成两组,即对照组(n=37)和研究组(n=37),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钙予以治疗,研究组使用丹参多酚酸盐予以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LA(血乳酸)、PT(凝血酶原时间)、PLT(血小板)、FIB(纤维蛋白原)以及D-D(血浆D-二聚体),同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除了对照组BLA未发生明显变化以外,两组患者PT、FIB、PLT以及D-D均发生明显变化,研究组BLA明显下降(P<0.05);和治疗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PT水平高,其它指标均比较低(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高凝状态的治疗中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所获效果确切。

【关键词】丹参多酚酸盐;治疗;高凝;恶性肿瘤

【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8-0086-02

调查研究发现,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血栓形成[1]。丹参多酚酸盐提取于丹参,通过精制而成的一种水溶性多酚酸盐类化合物,现代药理证实,其具有清除自由基、改善微循环、抗脂质过氧化、抗血栓以及促进组织恢复等作用[2]。本研究选择了37例处于高凝状态的恶性肿瘤患者作研究组,应用了丹参多酚酸盐,结果显示效果良好,现将报告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自2014年2月~2016年1月期间来院治疗的74例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都通过组织学或者细胞学证实是恶性肿瘤,治疗前经生化检查显示均处于高凝,心电图检查和肝肾功能检查显示正常。将并原发凝血异常疾病患者、输血患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患者、预估生存期低于3个月患者、中途因自身原因退出研究者、正在使用其它活血抗凝中药或者抗凝剂患者、资料不全患者排除。以平均对照分组的方式将74例患者分成对照组37例和研究组37例。对照组中男有23例,女有14例;患者年龄区间41~73岁,平均年龄(56.31±2.37)岁;肿瘤类型:肺癌12例,胃癌11例,乳腺癌8例,其它癌症6例。研究组中有21例患者是男性,16例患者是女性;年龄范围40~72岁,平均年龄(56.35±2.33)岁;肿瘤类型:肺癌13例,胃癌10例,乳腺癌9例,其它癌症5例。两组患者都签订同意书,可配合完成整个研究。经比较检验,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在肿瘤类型、男女比例和平均年龄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组间有可比性。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再使用低分子肝素钙,以皮下注射的方式使用,剂量500U,每天1次。研究组患者加用丹参多酚酸盐,将200mg丹参多酚酸盐添加到250~500ml的生理盐水或者葡萄糖溶液中实施静脉滴注,每天一次,注意在滴注时速度应慢,不可过快。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有无不适,一旦发现因及时予以对症处理。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在两组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肘正中静脉血,对患者BLA(血乳酸)、PT(凝血酶原时间)、PLT(血小板)、FIB(纤维蛋白原)以及D-D(血浆D-二聚体)情况进行检测,并实施统计对比。

1.4统计学处理方式

所有数据均输入至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对比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比较检验,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统计比较情况见下表,经软件的统计分析可知,治疗前,两组患者BLA、PT、PLT、FIB以及D-D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BLA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其余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P<0.05);研究组患者BLA、PT、PLT、FIB以及D-D均发生明显著变化(P<0.05)。和治疗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PT明显要高,BLA、PLT、FIB以及D-D明显要低(P<0.05)。

3.讨论

静脉血栓栓塞和血液高凝状态均为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其中高凝状态是由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所出现的变化所致,为凝血因子上升、血管内皮受损、抗凝因子与纤溶活性下降、凝血相关因子异常以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共同作用造成的一种结果[3-4]。丹参多酚酸盐所具抗血栓作用及抗凝作用的途径较多样,经抗氧化应激、缺血后内皮素下降、血栓素A2合成酶与人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抑制、减少活化后血小板微粒释放等发挥出抗血小板聚集以及粘附的作用;另外,丹参多酚酸盐还能平衡病患血浆纤溶,对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进行调节,有利于内膜尽快凋亡,抑制机体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使血管内膜厚度下降[5-6]。本研究就恶性肿瘤高凝状态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的效果实施了探讨分析,研究结果数据表示,和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的对照组比较,使用丹参多酚酸盐的研究组,患者BLA、PT、PLT、FIB以及D-D指标改善情况更优,2组数据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综上可知,在恶性肿瘤高凝状态中应用丹参多酚酸盐,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促进其康复,在临床中有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另外,因本研究样品量较少且研究时间也比较短,关于丹参多酚酸盐对于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还需今后进一步增加样品量和延长研究时间进行深入分析。

【参考文献】

[1]李湘平,宋周烨,钟海英等.丹参多酚酸盐对裸鼠HCC系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移植瘤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0(2):158-164.

[2]毛艳阳,王军强,王晨霞等.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J].临床荟萃,2016,(2):191-193.

[3]王金生,唐容辉,周永江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丹参多酚酸盐对其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z1):49-52.

[4]励峰,任贤,徐向阳等.丹参多酚酸盐保护体外循环后心脏功能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2):178-182.

[5]刘畅,李枫,张宏艳等.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培美曲塞及卡铂治疗老年人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观察[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4,26(2):76-79.

[6]吕荣华,侯明,李素等.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预防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2013,8(9):1234-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