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B超在肝门脉高压的诊断应用

/ 2

腹部B超在肝门脉高压的诊断应用

刘军红1曾宪英2

1临朐县东城街道卫生院262600;2临朐县妇幼保健院262600

【摘要】目的:讨论肝门脉高压症诊疗手段,通过回顾性临床观察试验重点探讨腹部超声对该病的诊断价值以及应用前景。方法:收集该科室2014年3月-2016年3月内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门脉高压症)的全部诊疗资料40例,择期进行局部超声检查,比较结果。结果:通过采用胃镜检查提示有80.00%的患者胃底静脉曲张(32例/40例),经腹部超声检查提示有87.50%(35例/40例)的患者门静脉主干内径>1.3cm,有77.50%的患者提示脾静脉内径>1.0cm(31例/40例)。结论:在肝硬化以及其他疾病导致的肝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利用腹部超声进行检查确诊比较可靠。

【关键词】肝门静脉高压;诊断方法;超声检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该科室从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门脉高压症)的全部诊疗资料,经讨论小组筛选符合条件的病例共40例,其中男女性比例为5:3,所有患者年龄段均在38~70岁之间,在所有筛查出的病例当中,40例均为早期失代偿期患者,其中表现均有肝功能减退,大多数患者均有门静脉高压症,无出血倾向。浮肿以及腹水的患者不符合该次试验的纳入标准,精神失常、黄疸明显、高度食欲不振的患者也未纳入试验标准。

1.2检验方法

确定患者在进行试验的前提下,做好登记,安抚并对患者心理疏导,告诫患者检查前一日勿食晚餐,于次日清晨等待抽血,进行肝功能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的检查,以及腹部B超和胃镜的检查。在逐个检查完之后对患者发放饮食物以免患者血糖过低。

1.3统计方法

所有检查结果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胃镜与腹部B超检查的基本情况

血常规检查未见感染状况存在,肝功能检查可见患者肝功能明显降低,在所有进行试验的受试者当中,通过采用胃镜检查提示有80.00%的患者胃底静脉曲张(32例/40例),经腹部超声检查提示有87.50%(35例/40例)的患者门静脉主干内径大于1.3cm,有77.50%的患者提示脾静脉内径大于1.0cm(31例/40例),以上结果比较符合肝硬化病人肝门静脉高压症状的检查标准。

实验结果显示,胃镜检查、以及腹部B超检查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综合症的检出分别为80.00%、87.50%、77.50%都是比较理想的,其中,腹部B超在对肝门静脉以及脾静脉检查过程中所显示的结果比胃镜更为理想。而且在临床应用当中,B超的使用更加方便、价格也比较能令患者接受、在临床中加大使用力度能更好的提高诊断的质量和效率。

2.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与门静脉主干、脾脏的厚度及其脾静脉内径的关系

胃镜检查13例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中,腹部B超得到患者都有脾脏厚度增加的症状,13例表现门静脉主干增宽,12例脾静脉内径增宽。统计显示,门静脉主干增宽、脾脏的厚度增厚和脾静脉内径增宽的比率伴随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增大而增大,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门静脉主干增宽、脾脏的厚度增厚和脾静脉内径增宽的比率比轻度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B超检查能在检查过程当中直观的目测到肝脏、脾脏的大小,能对门静脉主干以及脾静脉内径做一个比较客观的对比,借此来判断是否有静脉形态发生改变。在肝门脉高压综合症患者中,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往往还能利用核素心肝比值测定以及肝脏血流量的测定来检查方法来测量门静脉压力。以便为手术提供数据参考。该次试验配合B超检查的是内镜检查,内镜检查在对消化道表面粘膜的病变的观察和了解上已经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消化道是否有糜烂和溃疡。该组资料中,通过采用胃镜检查提示有80.00%的患者胃底静脉曲张(32例/40例),经腹部超声检查提示有87.50%(35例/40例)的患者门静脉主干内径<1.3cm,有77.50%的患者提示脾静脉内径>1.0cm(31例/40例),以上结果比较符合肝硬化病人肝门静脉高压症状的检查标准。该研究表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同门静脉主干、脾脏的厚度和脾静脉内径之间表现出正相关的联系,具体统计结果显示,门静脉主干增宽、脾脏的厚度增厚和脾静脉内径增宽的比率伴随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增大而增大,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门静脉主干增宽、脾脏的厚度增厚和脾静脉内径增宽的比率比轻度患者高。

对于失代偿期早期患者,单纯使用胃镜检查这一方法比较容易造成漏诊,更会延误。腹部B超在这一方面机比较有优势。首先,在检查过程当中,不用像胃镜那样进行麻醉再行检查,如此一来,患者可不定期进行检查,大大提高了对疾病态势的观察。该组资料结果显示,胃镜检查、以及腹部B超检查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综合症的检出分别为80.0%、87.50%、77.50%都是比较理想的,其中,腹部B超在对肝门静脉以及脾静及腹部B超诊断的价值,胃镜检查54例患者中有3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占70.37%;腹部B超检查54例患者有30例门静脉主干增宽,占55.56%,实验结果分析得到腹部B超在肝硬化门脉高压诊断中应用具有较好价值,与该研究观点一致。而且在临床应用当中,B超的使用更加方便、价格也比较能令患者接受、在临床中加大使用力度能更好的提高诊断的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腹部B超在肝门静脉高压的诊断中准确率高,无痛苦,费用低廉,可以为患者普遍接受,不仅在社科疾病的普查工作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减少患者漏诊率方面也能起到很大改善,为后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保障和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崑,赵一,梁松年,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左叶被膜厚度在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7):2541-2542.

[2]陈荣荣.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病及血液病所致脾肿大的应用价值[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31(12):243-245.

[3]周培,陈辉,王鲁文,等.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4,24(11):327-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