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配合润肠贴敷治疗老年患者骨折术后便秘的护理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穴位按摩配合润肠贴敷治疗老年患者骨折术后便秘的护理观察

曹蓉

株洲市中医伤科医院湖南株洲412000

【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按摩配合润肠贴敷治疗老年患者骨折术后便秘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本科室骨折术后发生功能性便秘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及专项护理基础上予以穴位按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润肠贴敷神阙穴,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骨折术后采用穴位按摩配合润肠贴敷治疗便秘疗效确切,简单易学,便于推广。

【关键词】便秘;穴位按摩;贴敷治疗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骨折病人数在逐步增长,手术治疗是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而骨折术后的老年患者由于疼痛、心理、麻醉、手术等因素的叠加作用,常常发生功能性便秘[1]。便秘的发生,导致人体不能正常新陈代谢,致使术后患者焦虑,身心皆受苦,为缓解患者不适,预防治疗便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临床实践出发,结合中医药优势,采用穴位按摩(取中脘,天枢(双)等穴位)配合润肠贴敷神阙穴治疗老年患者骨折术后的便秘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研究方法90例入组,为2014年9月~2015年12月间本科室收治的骨折术后老年便秘患者,按随机方法每组各45例。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61~85岁,平均(68.6±4.2)岁,住院时间10-30天,平均(14.5±2.5)天,脊柱骨折手术18例,四肢骨折手术27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59~82岁,平均(66.2±3.6)岁,住院时间9-32天,平均(13.5±3.5)天,脊柱骨折手术21例,骨折手术24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及专项护理措施:(1)疼痛护理:围手术期重视患者心理变化及身份转变,责护态度和蔼亲切,让患者安全舒适;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缓解疼痛,保持环境安静。(2)饮食起居护理:饮食宜清淡,多食瓜果蔬菜,保持皮肤及床单的清洁干爽;教会患者深呼吸、咳嗽排痰。(3)情志护理:保持与患者的良好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及时化解病患的焦虑及担忧;让病患及家属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尽早恢复。(4)骨科专项护理:责护应早期准确的指导患者加强功能锻炼,功能锻炼遵循以下原则:循序渐进,动静结合,主、被动相结合。行骨骼牵引术的患者注意牵引的力度、方向,维持有效骨牵引,并做好针眼处的消毒。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及运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干预处理。

穴位按摩:取穴:中脘,天枢(双),关元,足三里等,用大拇指指腹适力按揉,操作时宜均匀柔和,以局部酸胀痛为宜,忌粗暴。每日早晚2次,每穴2~3分钟。持续1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润肠贴敷神阙穴。润肠贴组方:炒莱菔子,沉香,火麻仁,炒艾叶,枳壳各10克,胡椒3克,上药均粉碎成细粉,过九号筛(粗细约200目数),混匀后与姜汁调和,清洁神阙穴后,将润肠贴温敷其上,每24h更换一次。持续1周。

1.3评价指标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判定。(1)痊愈:大便次数、形状恢复正常,且证候积分减少超过90%(2)显效:便质接近正常,排便间隔时间<72h,且证候积分减少71-90%(3)有效:便质干结改善,排便间隔时间较治疗前缩短>1d,且证候积分减少30-70%(4)无效:便秘症状、次数均无改善,甚至加重或增多,且证候积分减少<3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19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q检验等,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入组病例皆得到随访记录,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91.1%)明显优于对照组(80%),具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2。

3讨论

便秘是老年患者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多由于疼痛、心理、麻醉、手术等因素的叠加作用,老年患者脏腑功能减退,津液亏虚,护理宣教上应提倡多饮水,食用粗纤维素食物,调整患者心理状态,通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调节饮食起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尽可能的早期功能锻炼等护理方法,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本临床观察中,运用穴位按摩[3]和中药贴敷治疗老年性患者骨折术后功能性便秘,其作用更为显著。穴位按摩重在调节气血,通腑行气,在人体穴位运用各种手法进行按摩,刺激胃肠道的蠕动收缩,有效降低病患的便秘发生率。润肠贴方中由炒莱菔子,沉香,火麻仁,炒艾叶,枳壳,胡椒,姜汁诸药相配伍,共同行气血,理经络,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润肠通便之功效。贴药于神阙穴,脐为经络之总枢,通百脉,达五脏六腑。神阙穴位贴敷法起到穴位刺激和药物局部吸收的协同作用。本研究中无明显药物过敏现象,得益于运用姜汁调和诸药。配合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位按摩,取穴准确,手法得当,力度适宜,刺激了胃肠收缩并促进了蠕动,使大肠代谢物能排出,从而达到治疗作用。保持老年术后患者的二便通畅,有利于减轻病患焦虑,排出毒物;同时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骨折愈合。

通过运用穴位按摩配合润肠贴敷治疗老年患者骨折术后便秘的方法,并实施骨折患者的常规护理和专科护理措施,观察发现此方法减轻了患者腹胀便秘的痛苦,有利于患者骨折的恢复,显示了中医药的优势所在,简单易学,安全有效便于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秀惠.腹部结合循经穴位按摩对骨科卧床患者便秘及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20(4):956-95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8

[3]周小红.穴位按摩联合艾灸足三里在骨科胸腰椎骨折患者腹胀便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2015,15(92):24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