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方丽兰玮(通讯作者)

方丽兰玮(通讯作者)

(解放军第452医院610000)

【摘要】随着人性化服务的不断引入,现代医疗服务中也在提倡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由此,心理护理在现代医疗护理中被推广和广泛的应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不仅能安抚患者的情绪,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还可以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因此,外科护士必须清晰的了解患者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并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活动,在护理过程中巧妙的运用心理护理措施,以便有效安抚外科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那么在外科护理实践中,外科患者的心理特点包括哪些?外科护士如何掌握心理护理的特点与方法,并将心理护理有效的运用于外科护理中呢?这正是本文的写作意义所在。

【关键词】心理护理外科护理心理特点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328-02

一般来说,一个健康的人在生病后会产生一系列的特有的心理活动。心理护理的作用就是要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反应特点,并针对患者的心理活动,采用可操作性强、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而去影响或者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为患者创造有益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促使其早日康复。

1外科病人存在的心理状态

1.1焦虑心理

外科住院患者一般都需要通过手术才能治愈,有些患者缺乏对自身疾病方面的知识以及手术方面的相关知识,就很容易产生焦虑心理。此外,由于手术的影响,患者的自理、自护能力在短时间内急剧变化。同时,患者非常期望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根除病痛,然而又担心手术是否能成功;做手术的医生有没有丰富的手术经验;以及手术对身体、生理的影响等等。因此,患者常常出现紧张焦虑的心理。

1.2恐惧心理

对一般病人而言,疾病要通过手术治疗才能治愈的话,很容易产生恐惧心理。然而大部分的外科患者基本上都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无论是手术本身还是手术可能的结果,都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恐惧。而且有些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看到手术室房间的布局,医务人员的穿戴等等,往往会加深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此外,一旦患者看到其他患者术后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或者看到其他患者手术失败而导致死亡的情况发生,恐惧感会更加严重。

1.3对手术有过高的期望心理

有些病患对医生的期望值比较高,希望能够通过手术一次性根除疾病,有些病人对手术的心理准备不充分,迫切希望从医生的那里得到更多手术的一些相关信息。甚至有部分病人还会对医生提出一些不切实际、无理的要求,比如,希望医生能够在保持自己身体器官完整的前提下,还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带给自己的伤痛。

1.4经济负担心理

虽然我国在医疗保障体系上有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农保,以及大病医疗救助体系,但是家庭经济状况和医疗费用来源仍然是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因为,一旦遇到大病、重病,仅仅依靠医疗保障体系经济低收入或者困难家庭依旧无法承担昂贵的医疗费用。因此,他们的不良情绪和抵抗情绪比较普遍和强烈。

2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2.1安抚患者的情绪

针对焦虑、恐惧较为严重的患者,除了对患者采取一般的心理护理措施外,还需要关注对病人的情感沟通和支持,减少其心理上的压力和痛苦。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首先,多跟患者沟通,舒缓其心理压力,使其放松、放心。其次,在手术前,尽量详细和全面地跟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介绍医生、麻醉师和护士的资历、技术水平,让患者可以了解手术的一些相关情况,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前还需要了解患者是否对自身疾病的有清楚的认识、对手术目的的了解程度、对手术医生是否有信心以及对手术后的疼痛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等等方面的信息,然后针对患者的回答来判断其心理状态,并针对患者担心的部分,向患者提供相关信息,必要时还可以请请术后康复较好者现身说教,鼓励其树立信心,主动参与治疗和自身护理。最后,还可以同患者的亲属多沟通,向其说明病人的情绪状态,让亲属多对病患进行开导,增进患者与家属之间的情感联系,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情绪氛围,让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2.2让患者能配合医护人员

外科病患一般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要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能配合医护人员,首先要求医护人员要做好为病人讲解手术相关问题的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最有效的方式是医护人员面对面的跟病患进行手术的相关介绍。其次,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患者播放幻灯片或放录像的方式,使病人明确与医生的配合重要性,确保治疗和康复活动能够顺利地进行。最后,对于手术前的一些准备,手术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手术后的一些并发症问题,对需要跟病人事先详细说明,使病人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使病人增强信心和自我控制感,一旦遇到问题时,才可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2.3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要求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要保持病房安静、干净整洁、安全、舒适。其次,在患者入院时,先介绍医院的环境,主管医生的相关情况,使患者能够很快熟悉并适应新的住院环境,消除其陌生感。同时医护人员应多巡视病房,同患者多多进行交谈和沟通,了解相关情况,并对患者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护士在服务过程中应保持微笑,保持足够的耐心,并提供友好的态度,多多使用文明用语。再次,在进行每一项护理操作前都应该征求患者的意见,在操作过程中同患者沟通、交流,在护理结束后向患者的配合表示感谢,并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或者操作失败后,应及时向患者表示歉意,使每一项护理操作突显人性化。

2.4使患者得到适宜社会帮助和家庭支持

社会和家庭的帮助和支持能让患者更多地感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温暖,也能更好的唤起患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生命的价值感,增强患者跟病魔作斗争的勇气。而医护人员专业的支持和帮助,不仅能够让患者感到生命的安全和治疗的希望,还可以大大的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医护人员如果发现患者的社会支持存在问题时,应该仔细分析主要是问题来源于那个方面。如果是缺乏来自于家庭的支持,医护人员应该尽力同患者家属取得联系,并向患者家属说明情况,鼓励亲属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如果是缺乏社会支持的患者,比如说鳏寡孤独的老人,医护人员就更应该提供关心和帮助,尽力满足患者的需要。还可以在空闲之余同患者多多沟通,并且主动把患者介绍给同病房的病友,帮助患者建立新环境中的和谐人际关系,以此消除其住院生活的孤独和寂寞感。

3结论

良好的心态在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的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当患者情绪高涨或对治疗充满信心,常可使病情好转或趋于稳定;当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或受到外界不良刺激而出现情绪剧烈波动时,病情常极易恶化。因此,调整患者的情绪,充分调动其与疾病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其战胜疾病的勇气,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身心状态,是促进疾病愈合恢复其健康的重要方法。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预防和战胜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因此,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总而言之,本文的目的就是在于通过对外科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确定找到外科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为护士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王玉兰,刘燕,董健.癌症患者心理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8).

[2]孙情.心理护理对外科危重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08(9).

[3]王宏.外科手术患者心理护理的实践和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8).

[4]桂红玲.关于强化对住院患者心理护理的思考[J].中国保健营养,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