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3

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唐红霞江莉

唐红霞江莉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重庆400014)

【摘要】目的:对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方式进行分析调查。方法:以10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的治疗、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情况进行总结。结果:100例患儿痊愈者73例,病情改善者27例,治疗无效者0例,疗效评估有效率为100.0%。100例患儿中有12例并发脑膜炎,有2例患儿并发睾丸炎,并发症发生率为14.0%。患儿下颌、腮腺消肿时间平均(8.9±0.7)天,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3.2±0.8)天,疼痛消失时间平均(9.4±0.6)天,患儿住院时间平均(6.8±1.8)天。患儿护理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明显升高,与护理前比较P<0.05,患儿生活质量明显提升。结论:加强患儿临床观察和护理能够促进患儿病情康复。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护理;治疗

ClinicalObservationandNursingofChildrenwithEpidemicMumps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andinvestigatetheclinicaltherapeuticeffectandnursingmethodsofchildrenwithmumps.Methods:100childrenwithmumps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object.Thetreatmentandnursingofallthechildren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Thetherapeuticeffectandnursingsituationofthepatientsweresummarized.Results:73caseswerecured,27caseswereimprovedand0caseswereineffective.Theeffectiverateofcurativeeffectevaluationwas100.0%.Amongthe100cases,12caseswerecomplicatedwithmeningitisand2caseswerecomplicatedwithorchitis.Theincidenceofcomplicationswas14.0%.Theaveragetimeofedemareliefofmandibleandparotidglandwas(8.9(+0.7)days,theaveragetimeoftemperaturerecoverywas(3.2(+0.8)days,theaveragetimeofpaindisappearancewas(9.4(+0.6)days,andtheaveragetimeofhospitalizationwas(6.8(+1.8)days.Afternursing,thescoresofphysiologicalfunction,physiologicalfunction,bodypain,generalhealthstatus,vitality,socialfunction,emotionalfunctionandmentalhealthweresignificantlyincreased,comparedwiththosebeforenursing,P<0.05,andthequalityoflifeofchildrenwassignificantlyimproved.CONCLUSION:Strengtheningclinicalobservationandnursingcanpromotetherehabilitationofchildren.

Keywords:children;mumps;nursing;treatment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致病因为腮腺炎病毒,本病主要发病人群为儿童,患儿临床中以腮腺、耳垂肿大、疼痛为主要表现,同时会伴随发热、疼痛症状,本病可累及多脏器和器官,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非常不利,一旦发现要尽早隔离治疗,避免疾病传播[1]。我科以10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方式进行分析调查,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10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均为2016年4月-2019年4月间我院感染科诊疗人员。男性患儿72例,女性患儿28例,患儿年龄平均(11.3±2.7)岁。有84例患儿既往有流行性腮腺炎患儿接触史;有16例患儿无接触史。患儿均符合流行性腮腺炎诊断史。患儿均存在腮腺肿大表现,单侧肿大患儿48例、双侧肿大患儿35例、合并单侧下颌肿大者10例、合并双侧下颌肿大者7例。首发症状为耳下肿胀者88例,患儿病程平均(13.4±1.6)天。患儿体温平均(39.4±0.5)℃。有28例患儿存在恶心、呕吐症状。

1.2一般方法

治疗方法:患儿予以抗病毒、降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红外线理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并发睾丸炎时,局部予以冷湿敷,将阴囊托起;并发脑膜炎或脑炎时,予以降低颅内压等处理;并发胰腺炎时,应禁食,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护理方法: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对可以沟通交流的患儿予以适当的沟通,了解患儿是否存在头痛、腹痛、睾丸痛的表现,发现异常要立刻通知医师进行处理[2]。对于用药治疗的患儿也要对其用药反应进行观察,叮嘱家属不可随意调整输液速度,对患儿用药过程中的异常反应进行记录和反馈。

消毒隔离:给患儿及家属做好入院宣教,住院期间不要互窜病房,减少探视人员,避免交叉感染。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温度以患儿的舒适程度进行调整,每日多功能动态消毒机定时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2次。每日采用含氯消毒液对室内物品进行擦拭消毒,包括桌椅板凳、门把手等物品,一旦物品发生污染要立刻进行消毒。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及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医嘱采取呼吸道隔离措施,直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避免交叉感染。对其呼吸道分泌物及污染物品进行消毒。对于有接触史的易感儿可接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后95%以上可产生抗体。

发热管理:密切观察患儿意识、生命体征情况,监测体温变化,每间隔1h测量一次患儿体温,对患儿体温变化进行观察,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者正确实施物理降温,例如温水擦浴等,对未禁食患儿,鼓励患儿多饮水,利用汗液蒸发的原理降温,汗湿衣物并及时更换。物理降温不理想者则要遵医嘱予以药物降温。患儿发热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以减少并发症发生。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调节并保持室温在22℃~24℃,湿度在55%~65%之间。

口腔粘膜管理:根据患儿咀嚼情况,给予患儿易消化、清淡、有营养的流质或者半流质或软食,避免吃酸、辣、硬等刺激性强的食物。患儿疾病初期会出现腮腺肿胀、张口困难表现,饮食、饮水均会受到影响,因此容易出现口腔内食物残留表现,导致细菌滋生引发口腔粘膜感染。护理人员要指导患儿保持口腔清洁,做好口腔护理。在饮食后采用温盐水漱口,年龄小不会漱口的患儿可叮嘱其多饮水,减少食物残留率[3]。加强口腔粘膜观察,一旦发现口腔溃疡要及时进行处理。

饮食管理:由于本病会直接影响患儿张口、吞咽功能,也会在进食过程中出现剧烈疼痛,因此部分患儿会抗拒进食,护理人员和家属要鼓励患儿进食。患儿饮食以软糯、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可予以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禁止辛辣刺激的食物,禁止过甜、过酸的食物摄入。

休息管理:患儿要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部分儿童好动且怕影响学习,护理人员要叮嘱患儿家属让患儿保持休息,不可过度劳累或过度活动,影响其治疗。尤其是发热的患儿要保持卧床休息,直到患儿体温恢复正常。

健康指导:对患儿家属开展健康指导,指导家属如何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何对患儿开展护理、照顾,同时向家属传授疾病早期发现、预防措施。在疾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让儿童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必要时带好口罩[4]。可为患儿家属发放宣传手册,方便家属随时掌握疾病相关知识。

心理护理:患儿在发病期间很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加之对陌生环境、医护人员的恐惧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护理人员要采取耐心、和蔼的态度与患儿沟通,必要时可采用肢体语言与患儿沟通,给予患儿关心和照顾,拉近与患儿的距离。多鼓励、表扬患儿,提升其治疗、护理积极性,建立患儿治疗信心。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儿治疗后效果进行调查,对患儿各项症状改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儿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调查。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调查。

1.4评估指标

疗效评估:痊愈:患儿治疗后1周腮腺、下颌肿大等表现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患儿无疼痛感,饮食、生活基本恢复;改善:患儿治疗后2周左右腮腺、下颌肿大表现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患儿下颌疼痛度基本消失;无效:患儿治疗后2周腮腺、下颌肿大并无明显改善,或患儿病情加重。评估有效率=痊愈率+改善率。

生活质量:量表共有8个维度,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共有36个项目,评分高者生活质量高。

1.5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t、卡方视为检验指标,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疗效评估:100例患儿痊愈者73例,病情改善者27例,治疗无效者0例,疗效评估有效率为100%。

2.2并发症发生率:100例患儿中有12例并发脑膜炎,有2例患儿并发睾丸炎,并发症发生率为14.0%。经过有效的治疗后患儿症状均好转。

2.3各项时间比较:患儿下颌、腮腺消肿时间平均(8.9±0.7)天,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3.2±0.8)天,疼痛消失时间平均(9.4±0.6)天,患儿住院时间平均(6.8±1.8)天。

2.4生活质量比较:患儿护理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明显升高,与护理前比较P<0.05,患儿生活质量明显提升,详见下表。

3.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常见的急性流行性呼吸系统疾病,本病经呼吸道传播,疾病潜伏期为2-3周,患儿腮腺部位疼痛显著,严重者会引发化脓性腮腺炎。本病发病群体以儿童为主,在临床中认为,本病对患儿的影响不仅在于腮腺炎症,同时会引发多种并发症,累及多脏器,对患儿的健康有着严重的威胁[5]。虽然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本病,但疫苗有一定的实效性,患儿仍然存在感染风险,因此,要加强患儿的治疗、护理管理。

对于发病的患儿要及时隔离,并要做好体温管理,在患儿病情未得到控制前不可前往人群密集地区,尤其是儿童多的场所,避免病情进一步传播、流行。在治疗过程中也要针对患儿具体的病情予以不同的治疗,并开展针对性护理,促进患儿病情康复,改善患儿生活质量。结果可见,100例患儿疗效评估有效率为100%,患儿疾病治疗有效率非常高,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4.0%,且患儿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在护理后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证明我科开展的治疗、护理工作有效,能够达到理想的干预效果。

总的来说,针对流行性腮腺炎患儿要加强临床观察,并要予以有效的护理管理提升患儿生活质量,促进患儿病情康复。

参考文献

[1]郑佳佳,陈颖颖.观察中医辨证护理对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临床疗效的影响[J].智慧健康,2018,4(33):128-129

[2]缪芳.暴发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干预[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02):19

[3]勇磊,张秀茹,林秀云.33例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05):172-173

[4]魏增梅.124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30(05):98-100

[5]李艳红.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5):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