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肝硬变腹水68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肝硬变腹水68例

余继春

余继春(湖北省孝感市中医医院湖北孝感432100)

【中图分类号】R5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8-0136-02

【摘要】运用益气活血利水法(黄芪、白术、赤芍、丹参、泽兰、大腹皮等)治疗肝硬变腹水68例,总有效率88.2%。提示本法有抗肝纤维化,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的作用。

【关键词】肝硬变/中医药疗法/腹水复方(中药)/治疗应用补气药/治疗应用活血祛瘀药/治疗应用祛湿利水药/治疗应用

临床资料68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性50例,女性18例;年龄17~74岁,平均42岁;病程3个月~16年,平均4.4年;初次腹水22例,2次出现腹水31例,3次以上出现腹水15例。中医辩证肝郁脾虚型27例,气滞血瘀型23例,肝肾阴虚型11例,脾肾阳虚型7例。其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6例,肝性脑病8例,白、球蛋白倒置68例。

诊断依据全部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①病史有肝炎或长期大量嗜酒史,或有慢性血吸虫病史。②有腹水伴腹壁静脉怒张、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黄疸、下肢水肿、脾大等症。③理化检查:A/G倒置,蛋白电泳A降低,γG升高,血清胆红素升高,食道吞钡提示食管静脉曲张,B超显示肝硬变并腹水。

治疗方法基本方:黄芪、白术、茯苓、赤芍、丹参、泽兰各30g,当归、大腹皮各15g,泽泻10g。每日1剂,水煎服。3个月为1个疗程。加减:纳差者加山楂、鸡内金、神曲;肝区疼痛者加柴胡、郁金、元胡,有出血倾向者加仙鹤草、白茅根、白及、三七;有黄疸者加茵陈、栀子、白花蛇舌草、大黄;阴虚者加生地、麦冬、龟板、沙参;阳虚者加制附片、干姜。大量腹水者加西药利尿剂。

疗效标准观察1个疗程(3个月)。显效:临床症状消失,一般情况良好,肝脾回缩触不到或稳定不变,肝功能恢复正常,白、球蛋白倒置纠正,B超显示腹水消失;好转: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无明显叩痛及压痛,腹水减轻50%以上而未完全消失,肝功能指标下降幅度在50%以上而未完全正常;无效:未达到好转标准或恶化者。

治疗效果显效24例,有效3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8.2%。

附表辩证分型与疗效

分型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肝郁脾虚型271214196.3%

气滞血瘀型231012195.7%

肝肾阴虚型1135372.7%

脾肾阳虚型704357.1%

讨论

肝硬变腹水属中医“膨胀”范畴,主要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阴阳气血亏损,导致气虚血瘀、水湿内停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其实质为本虚标实。因此治疗应以益气活血为主,利水祛邪为辅。自拟的基本方中:黄芪、白术、茯苓健脾益气;赤芍、丹参、泽兰、当归活血化瘀;泽泻、大腹皮利水渗湿,共奏益气健脾,活血利水之功,体现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指导思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白术等益气健脾药具有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增加抗病能力,纠正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例,并有显著持久的利尿作用;当归、赤芍、丹参等活血化瘀药者能改善肝脏微循环,使肝细胞缺血、缺氧状态有所改善,抑制纤维组织增生,使肝内纤维组织软化,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

但需要指出的是各证型以及肝郁脾虚型和气滞血瘀型疗效较好,肝肾阴虚型次之,而脾肾阳虚型较差,因此在运用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肝硬变腹水时,不可忽视各证型之间的差别,以便更好地提高本病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