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阴切开连续缝合法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1

会阴切开连续缝合法的临床观察

彭艳芹

彭艳芹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娄庄卫生院225506)

【摘要】目的:探讨会阴切开缝合术采用连续缝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阴道分娩初产妇60例,均采用会阴左侧切开术,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名,两组均采用阴道神经阻滞麻和2-0可吸收缝线,观察组用连续缝合法行会阴缝合术,对照组用皮内缝合法缝合会阴切口。结果:两组在产后切口疼痛,产后活动程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缝合法用于会阴切开术可明显减轻产后切口疼痛,减轻活动时的疼痛感,促进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量,有利于产后恢复和母乳喂哺,提高产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会阴切开术连续缝合法皮内缝合法

【中图分类号】R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0-0172-02

会阴切开及缝合术在初产妇阴道分娩中较常采用,其目的在于缩短第二产程及自然分娩造成的严重会阴裂伤,我科采用连续缝合法在会阴切开术中应用取得满意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0年3-12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60例,年龄20-32岁,孕37-41周,单胎头位,行会阴切开术,无会阴裂伤,产后两小时出血量小于200ml。

1.2分组方法

将60名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名,两组产妇年龄、孕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麻醉方法及使用缝线相同。

1.3缝合方法

1.3.1观察组(连续缝合法)

使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2-0可吸收线。(1)从切口阴道粘膜顶端上方0.5cm处进针,打结后连续缝合阴道粘膜,直至处女膜环外缘。(2)缝针从处女膜环外缘下方缝入会阴切口的肌层,连续缝合皮下组织和肌层到切口外端的最顶点处穿出。(3)在皮下向上连续皮内缝合,缝合至处女膜环外缘的阴道粘膜打结。(4)整个缝合过程组织层次对合要整齐,解剖关系要清晰,拉线时要松紧适宜,不留死腔。术后无需拆线。

1.3.2对照组(皮内缝合法)

使用缝线与观察组一致。(1)从切口阴道粘膜顶端上方0.5cm处进针,打结后连续缝合阴道粘膜,直至处女膜环外侧打结后断线。(2)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和肌层直至阴道皮肤粘膜交界处。(3)皮内组织采用连续缝合法直至处女膜环外缘的阴道粘膜打结。术后无需拆线。

1.4术后护理

两组产妇术后采用2%的聚维酮碘溶液消毒会阴部二次,嘱产妇保持会阴部清洁,自由体位,适当活动。

1.5效果评价

观察两组产妇切口疼痛程度、产后活动情况,如坐、走、哺乳姿势,切口甲级愈合率等指标。

1.6评估标准

疼痛评估采用口诉分级法,分为四级。0级:无痛;1级:轻度可忍受的疼痛;2级:中度疼痛;3级:强烈疼痛。活动情况分为三级。1级:稍有不适;2级:中度不适;3级:重度不适。切口愈合标准:甲级愈合:切口平整,无红肿硬结;乙级愈合:切口有红肿硬结或者部分裂开;丙级愈合:切口全部裂开。

1.7统计学处理

1.7.1将资料采用U检验及x2检验进行统计学方法处理。

1.7.2结果

观察组切口1级疼痛28例(93%);2级疼痛2例(7%),对照组切口1级疼痛22例(73%);2级疼痛8例(2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产妇产后活动状况,如坐、行、哺乳姿势,观察组稍有不适感29例(97%);中度不适1例(3%),对照组稍有不适感20例(67%);中度以上不适10例(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产妇切口均为100%甲级愈合。

1.8讨论

会阴切开缝合术是产科最常见的手术,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缝合的方法、技术,切口的选择以及缝线材料的选择,两组的缝合材料相同,观察组采用三层连续缝合法,不需打结,省去了多次打结、剪线等操作,缩短了缝合时间,从而减少伤口暴露的时间,减轻因线结吸收困难引起的红肿、硬结、疼痛,行走时切口线结的摩擦,因此,观察组在产后切口疼痛上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因较轻的疼痛,在产后的活动,如坐、行、大小便姿势、喂哺时的受限程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切口缝合均为甲级愈合,无差异性。两组产妇采用相同的缝线,但是在缝合方法不同的情况下,对产后切口的疼痛、产后活动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连续缝合法以其简单、快捷的操作,较轻的术后切口疼痛和产后活动受限,是会阴切开缝合术最好的选择,有利于促进产后恢复,提高产后生活质量,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