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技能训练对体操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1

心理技能训练对体操的影响分析

何海林

河南省体操运动管理中心

摘要:竞技体育中决定胜败的主要因素除了运动员竞技实力外,还受到运动员比赛心理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做好心理技能训练。有鉴于此,本文中选择以体操运动为切入点,分析心理技能训练对体操的影响,推动体操事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操运动;心理技能训练;影响分析

大量实践表明,如果运动员心理素质不过关,很容易出现赛场发挥失常的情况,即便平时训练如何辛苦,赛场上也不会取得满意的成绩。提前进行心理技能训练,对运动员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1、体操运动中心理技能训练的重要性

现代竞技体操快速发展,已经步入到“空中飞人”时代。传统身体练习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很多时候也无法提高运动员的成绩。通过引入心理技能训练,缓解运动员参与大型比赛时存在的紧张感、焦虑情绪及肌肉不受控制等情况,避免比赛过程中影响动作,最终对比赛成绩产生不利影响。

这就充分表明心理技能训练对于体操运动员的重要性。同时体操项目中心理技能训练也必不可少,直接影响与制约远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借助心理技能训练不断完善运动员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敢于正面应对比赛与挑战,为提高与打破体操运动成绩夯实基础。

2、影响体操比赛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2.1动机因素

社会心理学学者研究结果表明:活动效率与动机强度之间呈现出U形曲线,即体操比赛中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可以激发出选手的最大潜力,将赛前储备技能水平彻底发挥出来。与此同时,受到比赛性质的影响,最佳动机水平也会出现差别。简单比赛中选手发挥与动机呈现出正比;比赛难度系数增加后最佳动机水平呈现出下降。因此,比赛中适宜的动机水平是比赛正常发挥的关键。

2.2胜负因素

选手对比赛胜负的主观概率,是充分发挥技术水平的重要推动力和条件。很有把握的比赛和毫无获胜几率的比赛均不能激发选手高水平的发挥。很有把握的比赛,参赛选手缺乏挑战性,如若重视度不够,备赛期准备不充分,比赛时轻敌,将不利于比赛发挥。毫无获胜几率的比赛,成功的主观概率低,一方面不能激发个体成就动机,另一方面会导致选手比赛时心理混乱,影响知识技能的正常发挥,甚至导致失败。

2.3心理因素

每个人的心理过程都会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特点,构成了一个人的心理面貌,即心理特性。一个参赛选手的心理特性既包括他参赛的需要、动机,也包括他的比赛能力,还包括他的气质和性格即人格特征。上述心理特性均对选手的比赛结果构成影响。不同气质类型的参赛选手在不同赛型的比赛中,发挥会有所不同。影响一个人心理的因素既有先天的,如气质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也有后天的教育教养方式与心理训练。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但由于不同赛制对选手的临场发挥要求不同,因此,需要大赛指导老师根据赛制要求,选拔与赛制匹配的气质类型选手进行培训。

3、体操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的技巧分析

3.1系统脱敏训练

系统脱敏训练是利用积极情绪克服消极情绪的心理训练,主动诱发消极情绪是脱敏训练的前提,只有这种消极紧张情绪不断出现,才能收到自身积极情绪的抵制,使其逐渐降低紧张度,并达到完全消失。但是对紧张情绪的脱敏训练需要持续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重复次数,才能使自身的积极情绪由小到大,逐渐达到完全克服消极情绪的程度,该训练主要以帮助运动员克服临场恐惧症和顾虑等。认为可采用系统脱敏训练克服体操运动员在训练中对某些较为难度动作的恐惧、害怕、焦虑等现象。

3.2表象训练

表象训练是最普遍的一种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它对训练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其基本原理是个体利用已有运动体感觉和经验在头脑中进行再现,并结合运动感觉和与之有关的心境、情绪在头脑中进行练习。在体操项目的训练我们可以运用表象训练法来激发运动员的练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技术掌握水平,体验成功感受,增强自信,减少焦虑,进而促进技术提高的效果。

3.3暗示训练

暗示训练是利用言语、手势、表情等刺激物对训练者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我们在体操运动员参加比赛准备上场前几分钟,站在台下闭眼默念的动作就属于暗示训练,当运动员准备做难度较大的动作时产生了紧张、焦虑和畏难情绪时,可以采用暗示语使他们逐渐方松和保持镇定。

结语

总而言之,体操训练中心理技能训练占有重要地位,既可以提高体操远动员的心理素质,又可以促使运动员掌握更多高难度的动作技术,促进心理承受能力提升,进而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推动我国体操事业发展。希望通过本文论述,可以为同类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静霞,黄德胜.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探索[J].考试周刊,2012(44):107-109.

[2]朱小丰.刍议体育特招生测试前心理障碍与心理训练[J].文理导航(上旬),2010(05):58.

[3]廖惠珍.竞技体育中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研究[J].考试周刊,2007(07):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