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患者的护理风险评估及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烧伤患者的护理风险评估及管理

王青梅

王青梅(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贵州兴义5624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0-0309-02

【摘要】目的探讨烧伤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方法根据患者的烧伤部位及烧伤程度评估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建立急救预案,加强风险处置,培训护士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和各种仪器的维护管理。结果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了急救预案,加强了风险处置,提高了实施抢救的效率和成功率,护士的风险意识有了提高,专科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得到了提升,患者满意度也得到提高。结论注重风险管理,建立急救预案,加强风险教育,可有效避免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纠纷和护理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烧伤护理风险评估防范措施管理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患者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1]。

烧伤患者的治疗用药繁多,基础护理复杂,翻身床、辐射床、监护仪、血糖仪等医疗设备使用多,并发症的发生与烧伤部位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易发生各种护理风险及意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使医患纠纷发生率增加。2011年1月至12月,我科收治烧伤120例,现根据患者部位及程度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并提出防范措施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共120例,男90例,女30例;年龄2~64岁,其中头面部烧伤32例,颈胸部烧伤29例,背、臀部烧24例,全身多处烧伤35例,烧伤面积20%-85%,烧伤深度Ⅱ度-Ⅲ度;平均住院67天。患者入院后均予一级护理,予抗休克、创面清创、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治愈108例,好转9例,其他3例。

2方法

2.1烧伤部位及实施操作相关风险[3]

2.1.1头面部、颈胸部、背、臀部头面颈部皮下组织疏松,伤后肿胀明显,压迫气管易发生窒息;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一经确诊,立即在6小时内水肿不明显时行预防性气管切开[2]背、臀部俯卧位时因体位性水肿易发生窒息;有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伤后一般3-5天开始,因呼吸道坏死组织及黏膜的脱落可发生窒息。静脉穿刺,深静脉置管留置的时间过长,挤压导管或将针头在静脉内反复移动,加压输液等均可损伤静脉内膜,发生静脉炎。

2.1.2防范措施

(1)床旁准备气管切开包、吸引器、吸氧用物等抢救用品。

(2)加强病情观察,密切注意呼吸频率及深浅度、SPO2、面色、发音变化。

(3)发现有窒息危象,患者为俯卧时即刻翻身仰卧,有心搏骤停患者即行心肺复苏术,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经导管吸痰、清除气道痰痂和坏死组织;保持静脉输液通路通畅。

(4)面颈部深度烧伤、有上呼吸道梗阻可能者,于颈部水肿加重前行经口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5)加强卧位护理,患者翻身、俯卧时注意窒息的可能,首次俯卧位时间<30min,尤其是未行气管切开者,避免长时间俯卧;留置有胃管的患者,每2-4h抽胃内潴留物,并观察量及性质,有无应激性溃疡;对吸入性损伤患者做好气道湿化。

(6)尽量避免在创面上行静脉穿刺,深静脉置管留置的时间尽量避免过长,输液不畅时分析原因,不要任意来回挤压导管或将针头在静脉内反复移动,除非必要,不宜加压输液,以免损伤静脉内膜,若已有红肿等静脉炎症状时,停止在该部位输液。

2.2医院感染

2.2.1烧伤患者皮肤黏膜屏障破坏,渗出液多;多次实施动静脉穿刺、采血,接受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导尿、手术等侵入性操作;部分医务人员无菌观念不强,忽视手卫生及接触隔离,床垫、海绵垫等用物消毒灭菌不彻底;使用抗生素不规范等,存在发生医院感染风险。

2.2.2防范措施

(1)病房环境每日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洁、新鲜,室内温度20℃~24℃,湿度60~70%,物品表面和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湿式擦拭2次/天,避免空气中尘土飞扬。烧伤病区轻度区与重病区相对隔离,重病区限制探陪;危重患者住单人房间。

(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耐药菌感染时床边挂隔离标识,实施接触隔离。

(3)换药用物及器械专人专用,翻身床海绵垫一人一换,敷料渗湿及时更换,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制度,重视手卫生。

2.3其他[4]

2.3.1突发创伤致患者心因性精神障碍,卧床时间长,四肢活动少,起床动作过快、过猛,重度电烧伤后继发性出血,烧伤导致容貌及劳动能力的改变等,可导致患者自杀、体位性低血压、深静脉血栓脱落、迟发性动静脉破裂出血等伤害。

2.3.2防范措施

(1)密切注意患者思想动态,做好心理疏导,加强安全防护,预防自杀、意外伤的发生。

(2)静脉穿刺使用对静脉刺激性小的留置针,避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病情允许时加强四肢功能锻炼指导,防静脉血栓形成。

(3)长时间卧床后起床锻炼时加强监护,协助患者,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4)加强对电击伤烧伤患者肢体血液循环及敷料观察,及时发现筋膜间隙综合征,严防迟发性动静脉破裂出血和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

2.4使用医疗仪器的相关风险[5]

2.4.1烧伤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使用医疗仪器多,如输液泵、微量泵、血糖仪、监护仪,因患者手指肿胀导致SPO2监测探头损耗快;因维修、保养不及时致输液泵、微量泵走速不准确;翻身床使用不当、零配件破损致翻身时卡住、安全插销不能回纳。

2.4.2防范措施

(1)仪器设立维修保养本,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修。

(2)定期检测输液泵、微量泵及血糖仪的准确度,定期更换监测SPO2的监测探头。

(3)医疗设备遇故障、破损时及时处理、维修。

2.5因护理人员能力存在的风险

2.5.1烧伤患者皮肤完整性破坏,导致留置针及输液管、引流管、导尿管、胃管等固定困难,包扎或固定不佳导致管道脱出或折叠;用翻身床时,由于床面狭窄,宽仅0.6m,患者为强迫体位,极不舒适,患者躁动时安全防护措施不当易发生坠床;患者翻身俯卧位时,护理观察不仔细,为患者翻身时四肢未用药束带妥善固定,致四肢突出于床片外而发生骨折;对长期睡翻身床患者忽视足的功能位而发生足下垂;翻身时床头床尾螺丝的松紧度不合适,消瘦患者易移位而发生坠床。

2.5.2防范措施

(1)加强培训,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及操作技能水平。

(2)强化交接班制度,重点交接管道内置或外留长度。

(3)每班评估输液管道通畅情况,评估气管套管系带松紧度并及时调整,机械通气者俯卧位时防止因呼吸机管道的重量致气管套管脱出,观察动脉留置有创测压处敷贴的渗血情况,评估胃管、导尿管固定及通畅情况,观察管饲时有无吞咽、咳嗽,防误咽的发生。

(4)翻身前评估病情,翻身治疗时签署知情同意书,准备气管切开包、吸引器等急救用物,固定好各导管。

(5)根据患者体形裁剪相应厚薄海绵垫,调整床片之间距离,四肢用约束带固定妥当,勿将四肢突出于床片外,翻身时注意床片位置,勿堵住气管切开套管或颈部;翻身床均使用护架,消瘦患者注意骨突部位的保护,尤其是枕部及尾骶部、肩胛部、肋骨处,长期睡翻身床患者注意双下肢处于功能位,防足下垂的发生。

3讨论

烧伤患者,窒息发生率高,病情发展快,病情重,加强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护理纠纷和护理事故的发生,建立急救预案,加强风险教育,可避免护理风险,提高了实施抢救的效率和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护士的风险意识有了提高,专科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得到了提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高云,谷桂芳,李岩.急诊危重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7):91-92.

[2]邓献.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体会[J].医学导刊,2007,12(12):31.

[3]黎鳌.烧伤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5,230.

[4]邹林菊.重度电烧伤患者的急救及并发症护理[J].复,2009,8(6):488.

[5]蒋婉英,特重度烧伤患者的护理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护理与康复,2010,6(9):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