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1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2661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韦东刘海花韦柳华罗国兰李梦微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分布;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率

大肠埃希菌广泛分布在环境中,主要寄居于人类和动物肠道内,是临床上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常引起内源性感染和严重的医院感染[1]。为了探讨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回顾性的分析2012-2014年临床分离的2661株大肠埃希菌,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菌株来源菌株来源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临床送检的尿液、下呼吸道标本、分泌物、无菌体液、血液等标本,经分离鉴定的大肠埃希菌2661株并排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重复分离的菌株。

1.2菌株的鉴定与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配套GN鉴定卡和AST-GN13药敏卡。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分离菌株;药敏试验结果判读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2014年要求进行。

1.3产ESBLs鉴定采用仪器法检测,原理为通过判断头孢他啶、头孢噻肟两者中任何一个药物的MIC值,再加克拉维酸后的MIC值降低3个以上倍比稀释度,即可判断细菌产ESBLs。

1.4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购自卫生部临检中心。

1.5统计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排除重复菌株;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大肠埃希菌的标本来源分布2012-2014年大肠埃希菌在尿液标本中的分离比例最高,占48.25%;其次为血液、无菌体液标本,分别占13.83%、10.37%,结果见表1。

表12012-2014年大肠埃希菌标本来源分布及构成比(%)

Table1Distributionandcompositionratioofescherichiacoliin2012-2014

2.2大肠埃希菌检出的科室分布2012-2014年检出的大肠埃希菌在各临床科室分布前三位为泌尿外科、神经科、普外科,分别占18.75%、16.5%、12.59%,结果见表2。

表22012-2014大肠埃希菌在各临床科室中的分布及构成比(%)

Table2Distributionandcompositionof2012-2014escherichiacoliinclinicaldepartments

2.3产ESBLs菌检出率连续三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4.26%、54.08%、50.94%,平均为50.06%。连续三年检出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3年、2014年较2012年的检出率升高,结果见表3。

表32012-2014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

Table3Thedetectionrate(%)ofESBLsproducingEscherichiacoli2012-2014

2.4大肠埃希菌耐药性2012-2014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产ESBLs株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替坦、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低于30%,非产ESBLs株对上述药物及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的的耐药率低于30%,结果见表4。

表42012-2014年产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Table4Theratesofdrugresistanceofcommonantibiotics(%)ofEscherichiacoliandnonESBLsproducingEscherichiacoli

3讨论

随着各种侵入性操作的广泛开展,长期和不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导致患者免疫力功能下降,细菌对广谱抗菌药物耐药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率不断上升,引起了医疗界的广泛关注。

本研究显示,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自尿液,其次是血液、无菌体液和下呼吸道标本,这与张渝等的报道基本一致[2],表明该菌主要引起泌尿道感染、血流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手术切口等部位感染,提示医务人员应关注这些好发部位,便于早期发现及控制。

大肠埃希菌主要分布在泌尿外科、神经科、普外科,与张恩[3]等报道一致。泌尿外科患者主要以尿路感染患者较多,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居首位,主要原因是该菌表面的伞状物和菌毛能与尿道上皮细胞牢固的结合,不能被尿液冲走,从而导致大肠埃希菌逆行感染[4]。神经科患者大部分是长期卧床,伴随严重的基础疾病,自身免疫力低下,这些患者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治疗,也容易导致大肠埃希菌感染。

连续三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50.06%,略低于汪复、胡付品等[5,6,7]报道的55.3%(2012年)、54.0%(2013年)、55.8%(2014年),同时也低于肖永红等[8]报道的71.2%,这可能与不同的地域、使用的抗菌药物有关。产ESBLs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ESBLs株,其中产ESBLs株对庆大霉素、头孢唑啉、头孢曲松、氨苄西林、氨曲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高于50%。该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阿米卡星、头孢替坦的耐药率均低于10.0%。头孢替坦连续三年的耐药率在0.6%-2.2%之间,对大肠埃希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主要原因为头孢替坦是一种具有7a-甲氨基取代基的头孢类结构的新型头孢类抗生素,这种结构上的改变使得其抗β-内酰胺酶的作用增强[9],也与我们医院很少使用头孢替坦有关。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抗菌活性优于氨苄西林/舒巴坦,这与国内大部分报道[10,11]一致,考虑与酶抑制剂有关,他唑巴坦为舒巴坦衍生物,抑酶作用远强于舒巴坦。他唑巴坦联合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使用,可以增加其抗菌活性,同时也能扩大其抗菌谱。有文献报道,他唑巴坦与哌拉西林联合,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作用强于氨苄西林与舒巴坦之间的协同作用[12]。阿米卡星、呋喃妥因的副作用大,临床上很少使用。建议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头孢吡肟和碳青霉烯类药物可作为临床上的经验性治疗药物。

参考文献:

1.屠鸿翔,陈栎江,徐春泉,等.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与β-内酰胺酶基因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23(1):17-20.

2.张渝.2013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56株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2):176-178.

3.张恩,李霞,谢服煜,等.2011年-2013年宁波市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25(2):292-294.

4.林菲菲,毛剑锋,金晶,等.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变迁[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4):5302-5304.

5.汪复,朱德妹,胡付品,等.2012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13(5):321-330.

6.胡付品,朱德妹,汪复,等.2013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4,14(5):365-374.

7.胡付品,朱德妹,汪复,等.2014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5,15(5):365-374.

8.肖永红,沈萍,魏泽庆,等.Mohonarin2011年度全国细菌耐药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2):4946-4952.

9.俞汝佳,吕晓菊,高燕渝,等.产超广谱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替坦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研究[J].四川医学,2011,32(12):1862-1864.

10.欧尾妹,吕媛,李耘,等.β内酰胺酶类/β内酰胺酶类抑制剂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11):916-920.

11.左满凤,舒琼璋,朱木良,等.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5,21(1):31-34.

12.JacobsMR,AronoffSC,JohenningS,etal.Comparativeactivitiesofbeta-laceamaseinhibitorsYTR830,clavulanateandsulbactamcombinedwithextended-spectrumpenicillinsagainstticarcillin-resistantEnterobacteriaceaeandPseudomonods[J].JournalofAntimicrobialChemotherapy,1986,18(2):177-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