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房颤的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1

老年房颤的现状

柳丹宁

柳丹宁(瓦房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辽宁瓦房店116300)

【关键词】房颤老年卒中

【中图分类号】R541.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7-0373-01

房颤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发生,引起严重的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等并发症,严重威协健康。65岁以上老人房颤发生率为3—5%,合并房颤后心脏病死亡率增加两倍,如无适当抗凝,脑卒中增高5倍。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老年人多于年轻人。

1.病因和发病机理

风心病是房颤最常见原因之一,尤其中年女性多见,原因与心房扩大、心房压力升高及心房肌病变有关。冠心病及高心病是老年人房颤主要原因,其次为肺心病、心肌病等。老年人发生房颤易造成跌倒、骨折、卒中、晕厥等,且多为器质性心脏病所致,故在诊断时要仔细检查并了解病因。房颤发生和维持的电生理基础是有效不应期缩短,心房内有4—6个以上的子波折返,才表现为房颤。

2.诱因

多为情绪激动、疲劳、失眠、感染、水电解质紊乱,少数因排便后腹压增加、醉酒、洋地黄中毒之后引起房颤。老年人阵发性房颤诱发于急性病如发热、酸碱代谢失衡、缺氧、离子紊乱、肺栓塞、心包炎等。

3.分类

房颤分为阵发性、慢性两大类。慢性房颤指房颤发生持续了几天或几年,也称为永久性房颤。阵发性房颤指持续时间小于一天。

4.心电图表现

P波消失,R—R间期不等,代之以F波,以V1导联明显。

5.房颤的治疗

现代房颤治疗以两大主题为主,即控制心室率及防止血栓栓塞性事件发生,以上两点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

5.1控制心室率目的是减轻症状和改善血流动力学,预防心动过速引起的心肌病。标准为静息时心室率在60—80次/分,运动时在90次/分左右。

5.1.1药物治疗

为迅速控制心室率,可选用静脉应用维拉帕米、地尔硫卓、β受体阻滞剂。当房颤合并心衰时,洋地黄可作为一线药物。有房室旁路前传并伴有血流动力学恶化的患者,直流电复律是首选治疗。在血流动力学异常不明显的患者,可考虑静脉注射普罗帕酮、普鲁卡因胺或胺碘酮。

5.1.2房室交界区消融和永久性心脏起搏

对有严重症状而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阵发性或慢性房颤者,有器质性心脏病和高龄,可以采用射频消融房室交界区和永久性起搏器治疗。

5.2预防血栓栓塞性事件发生

主要是对预防脑梗塞(缺血性脑卒中)。华法林抗凝治疗显著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对非风湿性房颤的靶点在INR2—3之间,风湿性房颤需较高的,INR在3—4之间。有TIA或栓塞性事件的患者有较高的复杂危险,应当给予抗凝治疗。65岁以上老年房颤伴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阿斯匹林325mg/天有明显抗凝作用,可用于①对华法林有禁忌者②脑卒中的危险性低的房颤患者,如年龄<60岁又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房颤患者。

其余治疗如转复心律,有药物转律、直流电转律。房颤持续时间≥48小时或持续时间不明的患者,在转律之前三周,转复后4周继续抗凝治疗。

参考文献

[1]马爱群胡大一.心血管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7—210

[2]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9—221

[3]郭继鸿.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25—542